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第1页,共105页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培训材料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第2页,共105页目录第一部分介绍项目目的: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1.目标2.项目描述3.培训模式第一章背景介绍:艾滋病与公共政策1.全球艾滋病流行概要2.艾滋病成为一个公共政策问题第二部分决定因素与影响第二章艾滋病的经济学透视1.艾滋病经济学介绍2.艾滋病对经济的影响3.艾滋病干预工作的优先问题4.与艾滋病相关的特殊商业活动分析第三章艾滋病的社会影响1.介绍艾滋病的社会影响2.艾滋病的社会影响:从个人、家庭和社区层面考虑3.艾滋病在不同层面对社会造成的常见影响4.孤儿们及其家庭第四章性别与艾滋病1.介绍性别与艾滋病2.全球艾滋病流行逐渐女性化3.性、性别和性态:基本概念4.性别与艾滋病毒易感性5.内容总结与行动要点第三部分多部门应对的战略措施第五章艾滋病、法律和人权1.人权视角分析:易感性与艾滋病2.艾滋病、健康和人权:核心概念、文件和制度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第3页,共105页3.人权视角在卫生政策和项目中的应用第六章战略管理与领导1.战略管理2.利益关联者分析3.变革管理第七章商业部门应对艾滋病1.艾滋病给商业造成的危害2.工场应对措施3.工场外企业的作用4.公私合作第四部分全面应对艾滋病第八章艾滋病预防策略1.艾滋病大众预防策略2.弱势群体和高危人群预防策略第九章艾滋病的关怀和治疗1.艾滋病:一种医学疾病2.艾滋病关怀治疗的内容3.艾滋病关怀治疗的操作第十章缓解艾滋病影响的措施1.艾滋病影响的缓解策略:针对儿童及其家庭2.案例研究:乌干达国家战略政策和干预计划作者简介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第4页,共105页第一部分项目介绍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目标为形成有效的、全国性的艾滋病应对机制,需要大量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NGOS)广泛参与,并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充分合作。虽然全球已对此应对需要给予了关注,但是关于开展此类项目的原因、所需的具体部门项目及活动方面,很少有项目对非医务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在此背景下,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于2003年启动。以下材料是波士顿地区项目人员开发的培训课程的总结,可作为背景材料,供今后参与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的人员阅读。项目描述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联合举办。同时,该项目在越南与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合作开展。该培训项目的目标是促进政府官员能力建设,包括卫生系统以外的官员,以应对艾滋病流行。项目于2004年1月在中国启动,培训课程由波士顿地区教员开发并经中国艾滋病专家改进。项目对政治领导人进行以下培训:艾滋病流行的决定因素和潜在影响,以及全球其他地区成功实施多部门应对的策略,包括NGOS、民间团体及私营部门。该培训将艾滋病作为一个发展问题看待并要求开展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合作,介绍国际上、本地区在艾滋病预防、治疗以及缓和艾滋病影响方面的最佳实践措施,回顾国际国内关于艾滋病应对措施的主要争论;该培训提供了可行的策略,改进领导,在艾滋病政策和项目方面促进部门间、多层面的合作,以期在艾滋病预防、治疗、缓和影响方面形成一套全面的、整合的应对机制。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培训模式该项目汇集了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地区丰富的智力资源,包括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人口与国际卫生系、巴格劳德(François-XavierBagnoud)卫生与人权中心,肯利迪政府学院的陶布曼(Taubman)联邦与地方政府中心,哈佛医学院的艾滋病中心,波士顿大学的国际卫生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第5页,共105页与发展中心,以及剑桥Abt事务所(Abt)。课程教员来自项目模式开发组,每一期培训班都配备有丰富的培训师资。每个培训模式都分别配备国际和国内培训员各一名。课程前两年(三至四期)由哈佛培训员授课。国内教员将逐渐接替整个培训工作,此间哈佛工作组担任顾问工作。三年以后,国内教员将承担全部培训任务,必要时哈佛顾问组将提供协助。课程授课方式为讲座和案例分析,包括战略规划练习,以制定各地多部门艾滋病应对方案。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第6页,共105页第一章艾滋病——公共政策问题JoanKaufman博士,KatherineMeyers公共卫生硕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第一节全球艾滋病流行状况艾滋病流行,是人类在新千年面临的最主要的发展挑战之一。它可能会导致许多国家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付诸东流。至今,全球已有超过2,000万人死于艾滋病,截至2005年底,估计有3,86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超过1,400万的儿童已沦为孤儿,数以百万的家庭因为劳动力的缺乏和高额的医疗费用而陷入贫困。i2004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410万人。在艾滋病流行状况较严重的国家,期望寿命急剧下降,贫困加深,不断丧失劳动力,社区和公共组织逐渐瘫痪,而且,这种恶果将持续数代。为此,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做了大量实质性工作,在全球开展了多项艾滋病预防项目,但是,估计在未来八年中全球仍有4,500万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40%发生在亚太地区。ii直到近年来,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艾滋病的流行对于社会发展的恶劣影响、以及对于全球稳定的潜在威胁。iii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公共品”,因为经济发展取决于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又依赖于一定的健康水平和基础教育水平。艾滋病,是由一种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所引发的,这种病毒目前以两种类型存在:HIV-1型和HIV-2型。艾滋病毒基因能够迅速变异,并产生多种亚型。尽管科学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目前尚未找到艾滋病毒疫苗。一旦感染艾滋病毒,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即艾滋病)发作之前,病毒在体内会有5—10年的潜伏期。目前,作为一种致命性病症,艾滋病无法治愈,不过,近年来的一些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病患者的生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徐径是:阴道性交和肛门性交;输入了受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第7页,共105页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了受HIV污染的不洁针头及注射器;分娩和哺乳造成的母婴传播。艾滋病流行,被认为是一种“长波事件”,因为从感染到其后续影响之间有一段相当长的过渡期,个人和社会很难及时意识到应对艾滋病的急迫性。艾滋病流行可以被描述为四个连续波段。首先,某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为第一波;于是,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并由HIV引发其他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是为第二波;之后,艾滋病发作,病人死亡,是为第三波;最后,病人的死亡严重影响了其家人和家庭,也对他人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包括贫穷、孤儿和由耻辱感造成的社会排斥和恐惧,形成持续而严重的心理和社会后果,是为第四波。第二节艾滋病成为一个公共政策问题艾滋病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社会、经济不平等和易感性。穷人很难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比如教育;而受教育水平与能否有效预防艾滋病高度相关,对于青少年而言尤其如此。社会地位低下、经济需求无法满足、缺乏其他机会,迫使女性和流动人口从事风险性较高的职业,如娱乐业和贩毒。对于艾滋病,女性的易感性更强,因为她们在性别权力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经常遭受性暴力,很难拒绝对方性要求或要求对方使用安全套,因而极容易从其男性性伴那里获得感染。而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子,由于缺乏相关的性知识、安全性行为知识,也没有渠道获取生殖健康服务,所以极易感染艾滋病毒。自世界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二十五年过去了,关于如何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如何降低艾滋病对于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人类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某些地区的特定群体中,一些项目的开展已经成功地阻止或延缓了艾滋病的新感染率。这些项目需要众多的响应,而不仅仅只是卫生部门,同时也需要政府官员的领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第8页,共105页导。纵观全球,那些成功的项目都反映出以下特点: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参与,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强有力的政治领导,认真负责地对待问题,项目预算分配充足,民间团体的合作和参与,有全国性的法规、政策支持反对污名和歧视并保障安全血液供给。一个良好的政府治理,也应该认识到成熟的媒体在应对艾滋病工作所发挥的作用。放眼全球,媒体在治理艾滋病问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向公众通报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和预防传播知识,报道成功项目,谴责歧视和人权滥用等不公正行径,披露被掩盖的事实以及帮助宣传已达成的国际协议。主要争论全世界范围内在如何应对艾滋病问题上存在许多争论。提倡禁欲与安全性行为第一大争论就是,是提倡青少年禁欲,还是向其普及安全性行为知识并推广安全套?几乎在每个国家,家长、老师、宗教领袖、青少年自己和一些成功的项目,都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成功的项目通常是两者兼而有之。加强执法与预防艾滋病传播为预防艾滋病在某些涉嫌犯罪活动(如卖淫和非法使用毒品)人群中的传播,究竟是依靠加强执法力度,还是发挥公共卫生官员的作用?一些成功的项目以疾病预防和降低危害为目标,促进部门间合作,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工作时更是如此。这类干预活动将在第八章进一步讨论。以高危人群为目标与预防高危行为还有的争论,是把珍贵的资源投放在“高危人群”(如男性同性恋或性工作者)上,还是转而为一般人群提供艾滋病教育和预防服务?我们建议同时采取这两种措施,因为,我们几乎不可能找到高危人群的全部成员,而且,这种做法还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污名化,使得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第9页,共105页以后接近这类人群变得更难。我们建议干预工作应针对高危行为,而不仅仅是专注于这些高危人群。这类措施也针对那些有高危行为的性伙伴。垂直预防服务与平行预防服务还有的不同意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垂直服务项目来提供艾滋病预防服务,还是在地方层面上开展综合的、平行的服务项目?如果能够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即:项目以部门为基础,同时得到地方上的支持,形成多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这类做法已被证明能达到最佳效果。资源用于预防与资源用于关怀治疗自1995年始,一些治疗方法可以延长艾滋病病人的生命,这引起人们争论如何更好地使用这种稀缺资源。是把这些资源用于成本低廉的预防工作,还是用于昂贵的感染者治疗和护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预防和治疗应该结合起来,因为病人享有接受最好治疗的权利,即使其无力承担高额费用;同时治疗在向公众传达预防知识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个人隐私与公共卫生如何平衡个人隐私保护与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同样也是艾滋病应对中的一大争论点。若想说服更多的潜在患者自愿前来咨询和接受检查,从而阻止艾滋病的扩散,我们就必须保护她们/他们的隐私;否则,她们/他们必然会担心:一旦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消息被所在社区和单位获知,就会招致对自己和亲人的污名和歧视,这种心理顾虑就会迫使她们/他们放弃检测。对于青少年而言,由于害怕自己的病情被通报给家长和老师,她们/他们也就不敢接受咨询服务。公共卫生官员往往尊重个人隐私,以尽职地保护公众安全、阻止疾病的蔓延。比如,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最近调整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包括允许某些情况下,个人可以拒绝接受常规检测。这类争论已引起新的问题,特别是在某些场合下,个人权利要服从于更多数人的利益,而艾滋病公共政策培训项目第10页,共105页且要衡量个人权利保护与达到政策、项目之既定目标两者之间的影响。相互连贯的问题许多问题贯穿于对艾滋病流行之成因和相应对策的讨论。性别性别视角对艾滋病工作很重要,由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和更为有限的经济机会,女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社会地位较低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女孩的受教育水平往往低于男孩,而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和更少的经济机会迫使许多女孩子不得不从事风险性较高的职业;女性不易控制丈夫的性行为,易遭受暴力侵犯,或者很难要求性伴侣使用安全套;一旦有家庭成员感染艾滋病,女性就必须承担照顾患者的重任。预防母婴传播项目(PMTCT)不仅应该检查母亲的身体健康状况,还需检查新生儿的状况。最后,女性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情形是不同于男性的。民间团体对世界上所有成功遏制艾滋病流行的国家做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国家的民间团体组织和非政府组织(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