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索取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剩余索取权的重要性三、剩余索取权的重要性二、相关文献综述目录四、小结一、剩余索取权的概念一、剩余索取权的概念谢德仁(2001):剩余索取权就是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或利润的要求权,它是相对于合同的收益权而言的,具有状态依存性的特征。许艳芳(2004):剩余索取权是指特定利益主体对企业剩余收益即企业净收入扣除必要的生产资料成本补偿并支付合同收入后的索取权。[1]谢德仁著.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1.[2]许艳芳著.企业收益分配研究从剩余索取权的角度出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剩余索取权的概念不同的利益主体将自己的生产要素投入企业,是为了从企业的经营成果中获得收入,这种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要求权即为收益索取权,简称索取权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风险和获取的收益不同,收益索取权可分为两类:合同索取权和剩余索取权其中合同索取权是指按事前的合同约定领取固定合同收益的权利;而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收益在扣除所有的固定合同支付(如固定工资、利息等)后的余额即剩余收益的要求权,是相对于合同索取权而言的二、相关文献综述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C.North)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提出:一种资产的价值的最大化与那些影响特定属性变化的当事方,事实上就是这些属性的剩余索取者有关。这样,他们在为自身行动负责的同时,也拥有了一种最大化其潜在交易收益的激励。”诺思提出了剩余索取的概念,并将其与激励联系起来,作为影响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阿曼.A.阿尔钦(Armen.A.Alchian)和哈罗德.德姆塞兹(HaroldDemsetz)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一文中明确提出“如果合作投入品的所有者同意监督者获得规定数量(其他投入品的边际价值产品)以上的剩余产品,那么监督者不在监督活动中偷懒的激励会加强”。通过给予剩余索取权的方式,可以减少经营者偷懒行为。将剩余索取给予且仅给予管理和协调资源的管理者,有利于产出的最大化。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E.Williamson)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研究了契约、组织等方面的剩余索取权问题。威廉姆森认为在契约的形式选择中,“其道理在于:谁能运用这些剩余提供最大的产出,就把控制剩余的权利交给谁。”威廉姆森认为剩余索取权属于强激励机制,享有剩余索取权可提高企业资源运营效率。杨小凯、黄有光(1993)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自给自足索取权结构以及劳动分工要求下的进行组织交易的三种剩余索取权结构,解决了管理者的管理服务直接定价的问题,证明了科斯与张五常的企业理论。得出结论:非对称剩余索取权结构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并通过排除由直接定价和交易所带来的最低交易效率来提升劳动分工的作用,达到均衡与帕累托最优。二、相关文献综述01020304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是企业收益契约中的核心契约剩余索取权是企业实现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前提条件剩余索取权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规避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收益的有效手段剩余索取权是克服企业内部成员“搭便车”行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一)(二)(三)(四)三、剩余索取权的重要性1、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是企业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2、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就意味着拥有企业的控制权(一)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是企业收益契约中的核心契约1、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是企业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由于企业的契约是不完备的,且企业未来的收益不是一个确定金额,这样每个要素投入者就不可能都有固定的收益,必须有一部分要素所有者承担一个不确定的剩余收益。如果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不愿意拥有剩余索取权,企业风险就无法分担,现实中的企业也就不会存在。•在企业契约中至少要有一类利益主体成为剩余索取权拥有者。因此,在企业收益索取权的配置中,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又成为核心之所在,是企业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2、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就意味着拥有企业的控制权•由于企业剩余收益是不确定的,且可能是负的(即发生减值损失),所以,剩余收益的承担者也就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正是如此,在企业经营状况正常的情况下,将企业的控制权即安排企业资产的具体使用并进行决策的权利交给拥有剩余索取权的利益主体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因此,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也就意味着拥有企业的控制权。(二)剩余索取权是企业实现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前提条件从产权理论来看,经营者剩余索取权是企业实现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前提条件。经营权是产权的权能之一,不能与剩余索取权割裂开来。经营者享有企业经营权,受所有者委托经营企业,因而经营者在企业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经营成果的高低。如果经营者的个人收入不能与企业收益挂钩,则意味着经营者的行为与行为结果不存在因果对称关系。当经营者不能从自己的经营成果中合理地谋求利益最大化时,就不会有经营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出卖经营权,从事寻租活动,从而加大代理成本。虽然所有者可以通过加强监督的方式来促使经营者提高经营效率,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且监督也需要花费成本,同样会加大代理成本。因此,所有者在放弃经营权情况下,要使经营者为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而努力工作,就得让经营者分享部分剩余索取权。(三)剩余索取权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规避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收益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未来因素更多的是不确定性的,因而收益结果也不可能在事前预见。充分利用市场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财富最大化目标,则需要经营者施展其才能、驾驭市场。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可能将经营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新才能以及由此而创造的最大化的财富写进事前契约中。同时,市场因素的不确定导致结果的不确定,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经营者经营才能的施展密切相关,在事前为经营者确定绝对额的报酬是不恰当的。最好激励经营者的办法就是让其分享剩余索取权,按一定比例和一定方式分享净利润。从激励机制的构建来看,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有利于经营者积极整合不确定因素、规避风险、创造最大的财富。(四)剩余索取权是克服企业内部成员“搭便车”行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请输入您要的内容请输入您要的内容请输入您要的内容请输入您要的内容企业生产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内部成员之间必定存在着相互偷懒和“搭便车”的机会主义动机,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了限制这种机会主义动机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在企业内部构筑一种监督机制。有效的办法是所有者将对一般劳动者的监督权交由经营者完成。为防止在监督工作中偷懒和“搭便车”,除了将经营者置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之下,更重要的是赋予经营者剩余索取权,从而使经营者与一般劳动者有不同的个人收入机制。经营者在监督中偷懒,则使经营成果降低,经营者自己的收入随之下降,无疑,经营者的偷懒对自己无利反而有害。从自身利益着想,经营者必须对一般劳动者实施有效监督,防止其偷懒。因此,从监督机制形成的角度看,剩余索取权是经营者实施有效监督的动力基础,进而完备了现代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四、小结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基于两权分离,才有了委托代理问题。所有者退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家阶层受所有者委托经营企业。他们不满足于一般工薪者地位,要求与所有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了分离,拥有战略性经营决策权和监督权的经营者存在动力和刺激问题。如果经营者是单纯的支薪者,就不会有足够的动力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努力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作为单纯的支薪者,经营者就与一般劳动者有着相同的收入机制,有相同的偷懒和“搭便车”的机会主义动机。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解决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克服企业内部成员“搭便车”行为,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部分。参考文献:[1]谢德仁著.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1.[2]许艳芳著.企业收益分配研究从剩余索取权的角度出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刘贵生等编著.企业收益分配财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4]杨小凯.企业理论的新发展[J].改革,1993,04:59-65.[5]权小锋,蒋军锋.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公司绩效[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08:78-88.[6]郑红亮,王凤彬.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研究:一个理论综述[J].管理世界,2000,03:119-125.[7]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2,08:54-56.[8]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9]道格拉斯﹒C.诺思.杭行译.2008.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出版社.[10]阿曼·阿尔钦,哈罗德·德姆塞兹.2008.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A][11]奥利佛·E.威廉姆森.段毅才,王伟译,201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谢谢大家!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