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保健品消费情况及消费观念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保健品的消费情况,并对消费者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各个年龄段随机抽样,依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比例和年龄、性别、职业有关;公务员、教师之类职业购买的人数相对较少,而像商人之类购买人数相对较多;保健品对人形象的改变以及对健康的影响是消费的主要因素;普通人群对保健品了解不够,识别能力不强;年轻人在购买时普遍存在盲从心理。结论保健品既不是药,也不是营养品,服用不当对身体无益,应纠正城市居民错误的消费观念,为普通大众合理消费保健品指明正确方向。[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onsumptionsituationofhealthproducts,andanalyzethepsychologicalreasonsofconsumer.MethodsAllageswererandomlysampled,basedontheresultsofthequestionnairesurvey,combinedwiththequestionnairedatafor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Thesurveyindicatedthathealthproductconsumptionproportionrelatedtoage,sex,occupation;Thecivilservantsandteacherspurchasenumberswererelativelysmall,butbusinessmentobuymore;theeffectonimageandhealthwerethemainfactorsofconsumption;thegeneralpopulationknownitlittleandidentificationcapabilitywasnotstrong;youngpeoplejustblindlyfollowedthemassestobuyit.ConclusionHealthproductisnotequaltomedicineornutrition,takinginappropriateisnotgoodforhealth.Weshouldcorrectthewrongurbanresident′sconsumptionideas,andindicaterightdirectionforpeopletoreasonablypurchaseit.[Keywotds]Urbanresident;Healthproductconsumption;Consumptionidea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在注重饮食的同时选择服用保健品来强身健体。保健品是指具有保健功能的药品,它具有一般药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服用。保健品和普通食品、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保健品与一般食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保健品含有一定量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功能,适用于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人群食用范围。保健品也与药品不同,它不是为治疗疾病而生产的产品,而是以保健为目的的人体机制调节剂和营养补充剂,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但长时间服用可使人受益[1]。将保健品混同于普通食品或药品进行宣传,这是目前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进行违法宣传的惯用手段[2],为此,了解城市居民保健品消费情况,纠正城市居民保健品消费错误观念,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是本次调查的目的所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3年7~8月以普通人群为调查对象,分成7~18岁,19~50岁,50岁等各年龄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以浙江省瑞安市为调查范围,确定大中小规模药店各5家展开调查研究。1.2方法①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人们购买保健品情况和对使用保健品的看法,调查内容包括姓名、职业、性别、年龄,购买的次数、时间、数量、原因等,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0份;②对购买人群的调查统计:为了精确地反映各类人群使用保健品情况,将男女按相同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调查;③对购买心理的调查统计:从购买保健品理由、保健品对人形象改变以及对健康影响等方面对购买人群进行细致的调查;④对销售药店的调查统计:为了更准确了解药店销售保健品情况,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药店进行调查统计;⑤其他:通过网络搜索,专家咨询,书籍查阅,全面了解保健品消费情况,普通大众消费保健品的心理以及服用保健品对人们各方面健康的影响。2结果对于购买人群调查问卷的整理、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普通人群购买保健品比例和年龄、性别、职业有关。7~18岁人群购买人数较少;19~50岁这一年龄段中,男性购买比例较少,但女性购买比例竟70%;在50岁年龄段中,男女购买保健品人数相近,比例均30%且50岁这个年龄段中,出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男女购买保健品比例比较接近。对于购买人群心理原因的调查、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中有47.2%的学生认为服用保健品使自己变得更聪明;34.5%的学生认为保健品具有提高免疫力以及抗疲劳效果,可以使自己在体育中考中跑得更快;18.3%的学生在购买时只是为了赶潮流,普遍存在盲目随大众心理。②19~50岁这一年龄段人群中有51.8%的人群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美丽;38.2%的人群是为了抗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另有10%的人群是为了赶潮流。③在50岁的年龄段人群中有96.3%的人群主要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保证生活质量,希望为子女减轻养育负担等;有3.7%的人群是为了赶潮流。通过对15家药店调查得知,保健品的销售利润比普通药品所赚的利润要高得多,高额的利润促使药店对顾客大力推销保健品,促使购买保健品的人越来越多[3]。调查结果如下:①每天来药店购买保健品的人都不少,平均为6人/d,并且多数是多次购买保健品的老顾客;②销售保健品的利润比普通药品所赚的利润要高出2/3倍;③药店人员都会有针对性地规劝顾客购买使用保健品;④大多数顾客很少注意保健品过期问题,对于假冒伪劣产品无辨识能力,但是一些正规医疗定点药店都有过期保健品回收的措施;④为了避免顾客对保健品的抵触情绪,有些药店还请专门医师坐诊看病,推荐合适的保健品供患者服用。3讨论经过近1个月270份调查问卷和统计,本次调查了解到浙江省瑞安市人们购买保健品的现状,而为了更多了解保健品的使用效果,又通过书籍、网络、对医学专家访问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据此提出以下建议。3.1保健品不是药,不能以此来代替药品通过调查发现,现代人都比较讲究养生保健,这是保健品身份倍增的原因,而电视和广告的宣传作用也促使保健品在各大药房“登堂入室”[4-6]。保健品大面积地流向社会群体,究竟是好是坏,我们无法断然下结论。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如果以此来代替药品,必定会适得其反,加重原有的疾病。鉴于目前电视和广告经常误导消费者并夸大保健效果的宣传现象,建议政府部门对普通大众加强保健品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对保健品的辨识能力。3.2购买前请教医学专家或相关人士鉴于调查中发现学生购买保健品时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建议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先弄清楚购买动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盲目跟风只会造成该补的没补,而身体本身足够的营养素可能因为不当的补充而过量,如果过量摄入某种营养素或微量元素一样会对人体造成伤害[7-9]。因此,在购买时,除了请教专家及医学人士,还应细读产品说明,弄清保健功能、适宜人群和注意事项等。由于目前保健品市场存在鱼龙混杂、投放市场随便,缺乏必要的审查程序,而普通大众对其普遍缺乏信任的现象,建议保健品生产企业加大对自身保健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强化管理,加强研制能力,多出精品,提高质量,同时也建议医药监督部门加强对生产环节和保健品标签及说明书的监督与管理,使其能够正确引导消费者。3.3多注意学习一些养生保健常识鉴于调查中发现普通大众中普遍存在药健不分的现象,考虑到当前的医药保健品市场仍待统一的法制管理[10],建议消费者在平时多注意学习一些养生保健常识,这会让其终身受益[11]。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加上工作压力大,许多职员埋头工作,长期加班不考虑时间,饮食没有规律,不能按照作息时间休息,都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12-13]。所以作为年轻人,为了自身健康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保健品,但同时需要合理地安排生活,平时注意元气和心性的调养,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才是巩固优良体质的有效方法;作为老年人,同样不能忽视身体锻炼,那种认为老人身体不好,只要多吃营养食品就能解决的观点是片面的。营养的摄入固然重要,但身体的锻炼一样能够增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保健品就是在人们科学合理的生活基础上为健康保驾护航。[参考文献][1]彭勇凯,汪莹.正确认识保健食品,遵循科学养生之道[N].中国经济时报,2006-01-17.[2]邬时民.保健品市场应清纯[N].中药事业报,1996-07-15.[3]王运启.保健品促销“五部曲”[J].中国药店,2011,(11):106.[4]王兴国,周芸,李芳,等.大连60岁以上人群保健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报告[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6):95-97.[5]居国华.60岁以上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调查[J].健康之家,2011,5(9):91.[6]王楠,蔺新英.山东省老年保健食品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6):1630-1632.[7]胡宇鹏.饮食疗法对高血压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27-129.[8]王君,刘杨.浅析健康管理中的营养指导[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144.[9]周先锋.饮食调控辅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6):120.[10]蒋胜煜,巨晓梅.我国保健食品发展对策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6,12(9):462-464.[11]游秀梅.急诊护理中健康教育作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31(36):103-104.[12]王天芳,孙涛.亚健康与“治未病”的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0):929-933.[13]王体,曹丽娟,李鸿涛,等.人体健康的根本二要素:心性和元气[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