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众反恐意识的意义恐怖袭击是指极端分子认为制造的针对但不仅限于平民及民用设施的不符合国际道义的攻击方式。恐怖袭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际意义上的恐怖袭击,其核心是‘政治主张带领恐怖袭击’。另一种是非实际意义上的恐怖袭击‘表现以恐怖的犯罪手段而触犯法律的刑事或其他形式的恐怖袭击是指极端分子人为制造不符合国际道义的攻击方式,恐怖袭击是猛烈的犯罪行为,产生恐惧和威逼以影响受害者之外犯罪,主要表现为袭击不附带任何政治主张。国外近期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2017年9月15英国伦敦西部地铁站15日早高峰期间发生爆炸,据现场目击者说,有人面部、胳膊受伤,一些乘客惊慌失措逃离地铁站,有人摔倒受伤,现场混乱,引起该爆炸事件是因为一个装在超市塑料袋的白色容器里面是一枚定时器的小型自制爆炸装置。2017年11月1日从中国领事服务网获悉,当地时间10月31日下午,美国纽约曼哈顿突发一辆小型卡车冲撞路人及枪击事件,已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伤,肇事人已被警方拘捕。事件发生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联系纽约警局和医院了解情况,目前未收到有中国公民涉及的报告。总领馆将继续跟进有关进展,及时为可能涉及的中国公民提供协助。2016年7月28日新疆发生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经初步调查,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计划周密、性质恶劣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案发以来,社会各界强烈谴责暴力恐怖分子的恐怖暴行。我们知道,之前主要有两种恐怖袭击的形式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伤害比较大,一个是使用冷兵器的,像昆明的“3.01”事件;另一个是易燃物品纵火事件,特别是公交车的纵火事件,这些给我国的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带来了相当大的威胁。观察近几起恐怖袭击事件中群众应急反应和处理方法,可以看出我国民众严重缺乏反恐意识和科学的逃生技能;当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国民众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总体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随着恐怖袭击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恐怖活动具有十分强烈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等特性,增强民众的反恐安全意识变得刻不容缓。为了增强民众反恐的自觉意识,,国家通过社区演习进一步深化全民安全意识,并把安全意识教育纳入到国家义务教育体系中,另一方面,国家积极提高反恐情报工作效能,建立更加完备和覆盖面广的情报网。2016年7月22日,国家反恐办首次编制出版了《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并在北京/新疆/上海/广东/河南等地免费发放。《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对恐怖活动、恐怖组织、恐怖活动人员等进行了界定,并列出了针对性举措,对提高民众自觉反恐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5月底,北京市提升社会防控等级,85万名志愿者走上街头,配合专业部门开展治安巡逻等工作,被称为“全民反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似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强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近期各国发生的恐怖事件来看,恐怖组织在不断变换花样。考虑到反恐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在反恐工作中放弃急功近利的做法,既要立足于眼前工作的需要,也要从长远的需求着眼,从战略上和战术上,加强反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同时,加强研究国际恐怖主义的变动趋势、规律,反恐理论、方法、战略、战术,专群结合模式遵循的原则、效果评估等相关问题,不断实现理论上的升华,逐步形成完善的反恐理论体系,为反恐作战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反恐意思的宣传并不是“要求民众制服恐怖分子。”,最重要的是发动民众及时报告可疑情况,提高安全意识,特别是在遭遇突发恐怖袭击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民众首先务必要提高生活中的防恐意识,掌握基本的预防恐怖袭击的常识,具备基本的识别恐怖袭击意图的能力。民众是恐怖活动的最大受害者,也是反恐的重要基础力量和依靠力量。全民反恐是构建全面反恐防范体系的重要举措。民众参与反恐斗争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加强对恐怖主义本质和危害的认识,自觉远离恐怖活动,自觉抵制、反对恐怖活动;二是面对恐怖活动时,能够识别、防范、规避恐怖威胁;三是积极参与到国家反恐工作机制中来,支持国家的反恐斗争和决策,形成全民反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