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988—2009地理标志产品五城茶干2009-08-19发布2009-08-19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988—2009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17924-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本标准格式严格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部分卫生指标参照GB2711-2003《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等国家标准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黄山旅游集团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光明、吴海燕、王文武、谢卫东、韩金瑞。DB34/T988—2009地理标志产品五城茶干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五城茶干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五城茶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17白砂糖GB1352大豆GB2711非发酵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5009.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5009.7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5461食用盐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NY/T850大豆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五城茶干地理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现黄山市休宁县管辖的行政区域内五城镇、商山乡、山斗乡、岭南乡、海阳镇、万安镇、鹤城乡等乡镇,见附录A。4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1五城茶干选用当地生产的优质大豆,采用率水水系为水源水,以本地传统工艺或以此改进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豆腐干,具有“纯净绵厚、清甜可口、香气纯正、组织细密、对折不断”等品质特征。DB34/T988—20095要求5.1自然环境5.1.1地理特征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起伏较大。大豆种植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及休屯盆地。5.1.2气候特征休宁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春、秋略短,夏、冬稍长。年平均气温16.2℃,全年无霜期231d。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613.7㎜,年平均日照时数1931h。5.1.3土壤休宁县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棕壤、黄红壤、黄壤等,表层腐殖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pH值5~6。5.1.4植被休宁县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75.3%,植物资源三千多种,其中松树、杉木等林木一千种以上,雪梨、枇杷、板栗等果木60余种,提供各种工业原料的野生或栽培植物亦达二千多种。5.1.5水质休宁县主要水源率水和横江,其水质pH值为7.1,总硬度为60mg/L,并符合GB5749规定。5.2大豆选用本地产、收获期一年内的新鲜大豆,并符合GB1352规定。主原料黄豆采用当地当年产、适宜加工茶干的七月黄、八月黄良种黄豆,要求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杂色。大豆栽培和管理参照附表B。5.3制作工艺五城茶干工艺流程为:精选黄豆→浸泡→清洗→磨浆→煮浆→滤浆(140目以上)→点浆→上箱→包扎→压榨→杀坯→卤制→包装→杀菌→成品,共14道严密工序。5.4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项目指标形态形状端正、大小均匀、边缘整齐,无缺角、裂缝色泽红棕色,色泽均匀、有油润感气味具有该类产品所固有的香味、无酸、霉及其他异味口味咸甜适中、香气浓厚、柔软有劲组织组织细密、对折不断、有弹性、不发粘杂质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5.5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项目指标水分,℅≤70总糖,℅≥5蛋白质,℅≥145.6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2711的规定。5.7净含量DB34/T988—2009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要求。5.8食品添加剂5.8.1食品添加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5.8.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2760规定。6试验方法6.1感官指标6.1.1外观和色泽:将样品置于白色搪瓷盘中,在自然光下或相当于自然光的感官评定室用视觉鉴别法鉴别。6.1.2气味和口味:用嗅觉鉴别法鉴别气味,用味觉鉴别法鉴别口味。6.1.3组织形态:用触觉鉴别法鉴别。6.2理化指标6.2.1水分检验按GB/T5009.3执行。6.2.2蛋白质含量按GB/T5009.5执行。6.2.3总糖含量按GB/T5009.7执行。6.3微生物指标按GB2711的规定执行。6.4净含量按JJF1070规定执行。7检验规则7.1出厂检验7.1.1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净含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7.1.2组批抽样以一次投料为一批次,随机抽样,最低不少于6个包装单元(不含净含量抽样),样品数量不少于300g,等量分成检验试样和备检样。7.1.3判定出厂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定为合格;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使用备检样品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不得复检),如复检结果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7.2型式检验7.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技术指标。a)新产品鉴定时;b)原料或生产工艺有重大变化时;c)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d)正常生产时,每半年一次;e)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7.2.2型式检验抽样DB34/T988—2009随机抽取同一批次不少于12个包装样品(不含净含量抽样),样品量不低于2000g。均匀分为三份,一份作微生物检验,一份作感官和其他指标的测定,一份备查。7.2.3判定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使用备检样品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时不得复检),复验结果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定为合格;如复验仍不符合标准要求,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8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8.1标志8.1.1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生产者,应按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其产品上使用专用标志。8.1.2产品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8.2标签预包装产品标签应符合GB7718和GB17924的规定。8.3包装应采用防潮包装,包装容器应用干燥、清洁、无异味及不影响茶干品质的材料制成,严禁使用有毒有害包装材料。采用传统方式包装茶干的内包装纸应符合GB11680的规定。8.4运输运输应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装运输。8.5贮存8.5.1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清洁的食品仓库,成品堆放不得落地、靠墙,堆放高度以不压坏包装物为宜。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同处贮存。8.5.2产品的保质期在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下,保质期为8个月。DB34/T988—2009附录A(规范性附录)五城茶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A.1五城茶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例县界河流公路保护范围图A.1五城茶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DB34/T988—2009附录B(资料性附录)绿色食品大豆生产规程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本规程适用于休宁县范围内绿色食品大豆生产。B.1生产基地环境条件B.1.1环境条件B.1.1.1环境环境要求见下表:景观作物与景观的距离(米)高速公路、国道≥900地方主干道≥500医院、生活污染源≥2000工矿企业≥1000B.1.1.2前茬前茬是非豆科作物、最好选择小麦、油菜为前茬。B.1.2土壤条件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结构适宜性状良好,土质肥沃,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水能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g/kg以上,碱解氮含量40mg/kg以上,速效磷含量15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80mg/kg以上,土壤pH5~6左右,土壤盐分含量低于2g/kg。B.1.3灌溉水条件采用无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进行灌溉。B.1.4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符合NY/T850的要求。B.1.5危害物管理有毒、有害的农药、除草剂、调节剂、激素等危险物应有严格管理规定,不得在的大豆田存放。B.2产量指标每公顷:2250kg~3750kg(每亩150~250kg)。B.3绿色食品大豆栽培中的农艺措施本技术没有指明的栽培措施,仍按常规农艺措施实施。B.3.1品质选择(1)品种特性。选择抗病、抗虫、抗逆性强、适宜性广、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2)种子质量。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2%。(3)种子特殊要求。拒绝使用转基因大豆品种。B.4种子处理利用机械或人工剔除病粒、残粒、虫食粒、杂粒等,净度达到99%,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使种子质量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DB34/T988—2009B.5播种B.5.1播前准备(1)施肥。每亩施用沼液1000公斤(2)整地。深耕20cm以上,疏松土层,耕细整平,准备播种。B.5.2播种(1)种期。一般在5cm地温稳定在10-12℃即可播种。(2)播种方式。主要有穴播和条播两种,穴播时每穴4-5粒。(3)播种量。每亩播种量:条播6-7kg,穴播4-5kg。(4)播种深度。一般播深应在4-5厘米,不能浅于4厘米,种子要落在湿土上。B.5.3田间管理(1)幼苗分枝期管理①破除板结保全苗,及时镇压耙地和中耕锄草,助苗出土。②查苗、疏苗补缺,培育壮苗③中耕除草。第一次在苗出齐时进行,第二次在苗高10-12cm时进行,以后结合降雨、灌水和田间杂草情况,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直至盛花封垄前结束。④追肥浇水。结合浇水,于分枝期每亩浇灌沼液1000公斤或草木灰100公斤。(2)开花结荚期管理①追肥。若苗期没有追肥的,可于初花期每亩补施草木灰100公斤。②浇水。根据植株长相、品种特性、气候、土壤墒情决定灌水时期、次数和灌水量。③根外追肥。每亩浇灌沼液1000公斤。(3)鼓粒熟期管理。彻底清除杂草,采用人工除草,及时浇好鼓粒水,减少秕粒,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后期要注意排水防涝。B.5.4病虫害防治(1)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在收获前30天,停止施药。(2)大豆食心虫。可用天敌进行防治。B.6收获及后续管理B.6.1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B.6.2包装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同时应清洁、牢固、无破损,缝口严密、结实,不撒漏。B.6.3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鼠、无异味的仓库内,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或水分较高的物质混存。B.6.4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