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7.140.10X5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841—2019代替DB34/T1841-2013地理标志产品安茶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Antea2019-07-01发布2019-08-01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4/T1841—2019I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2013年第190号令、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4/T1841-2013《安茶》,与DB34/T1841-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地理标志产品安茶》;——增加安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删除安茶二级级别,并相应删除其鲜叶要求、分级、感官指标等要求;——细化安茶产品各等级的感官指标;——试验方法中水分测定采用GB5009.3规定的方法;——试验方法中总灰分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采用GB5009.4规定的方法;——标签改为应符合GB7718的规定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的规定;——贮存修改为应符合GB/T30375的规定。本标准由祁门县祁红产业发展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孙义顺安茶厂、安徽省祁门县江南春茶厂、祁门县南香茶厂、黄山市祁门升平茶业有限公司、黄山市祁门公孙顺安茶厂、祁门县农业委员会、祁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黄山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祁门县祁红产业发展局、芦溪乡人民政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耿其明、雷攀登、黄建琴、汪升平、汪珂、汪善进、王光青、司友宝。DB34/T1841—20191地理标志产品安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安茶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分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安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昀大残留限量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302茶取样GB/T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10茶粗纤维测定GB/T9833.1-2013紧压茶第1部分:花砖茶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30375茶叶贮存GB/T31748茶鲜叶处理要求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第123号令)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DB34/T1841—201923.1安茶Antea以祁门槠叶种及以此为母本选育的“安徽1号”、“安徽3号”等无性系良种为主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采用露茶、蒸制等特定工艺、竹箬包装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3.2箬叶Indocalamustessellatus(Munro)Kengf.禾本科竹类植物箬竹的叶子。3.3露茶Dewwetting在立秋后,晴好天气的晚上,用竹垫把补火后的茶叶摊于室外,厚度6~8cm,多次翻动以均匀受露,次日晨收。3.4蒸茶Steaming将茶叶摊放于垫棉布的竹帘上,厚度3~4cm,笼罩汽蒸,使梗、叶变软。3.5装蒌Bamboobasketpacking将蒸茶后的茶叶装入用箬叶作内衬的篾篓中,压紧压实。3.6打围Bundle将装满茶叶的6~8个小茶篓串连捆束成一条。3.7干燥Fire将打围后的成条茶篓置于烘架上,覆棉絮,木炭烘干。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安茶地理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安茶产地范围为安徽省祁门县芦溪乡、溶口乡、平里镇、祁红乡、塔坊乡、祁山镇、金字牌镇、大坦乡、小路口镇、渚口乡、历口镇、古溪乡、闪里镇、新安乡、箬坑乡共1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5分级与实物标准样DB34/T1841—20193安茶按品质差异,分为特贡、贡尖、毛尖、一级。按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各等级分别设一个实物标准样,各为该级产品品质的昀低界限。实物标准样一般每3年~4年更换一次。6要求6.1自然环境安茶产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水量为1725.6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816.6h,年日照率为45%,年平均无霜期220d~230d;产区大多位于海拔300m上下,四周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80%以上;土壤以红壤、黄红壤为主,pH值4.5~6。6.2茶园种植和管理茶园种植和管理按NY/T5018的规定执行。6.3鲜叶6.3.1鲜叶处理鲜叶采摘、盛叶工具、运输、鲜叶处理按GB/T31748的规定进行。6.3.2鲜叶质量采用祁门槠叶种及以此资源选育的无性系良种为主的茶树幼嫩芽叶为原料。要求色泽新鲜,无劣变或异味,无病虫害叶,不得含非茶类夹杂物。安茶产品各等级的鲜叶质量标准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安茶各等级的鲜叶要求产品级别鲜叶要求特贡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主贡尖一芽二叶为主毛尖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主一级一芽三叶为主6.4加工条件6.4.1加工操作人员健康、环境与卫生、设备和器具、加工过程管理按GB/T32744的规定执行。6.4.2基本工艺流程(1)初制:摊青→杀青→揉捻→干燥。(2)精制:筛分→风选→拣剔→拼配→高火→露茶→蒸茶→装篓→打围→干燥。6.5感官指标安茶产品各等级的感官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DB34/T1841—20194表2安茶产品各等级的感官指标产品级别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形状色泽特贡条索紧细、匀整黑褐油润有毫高长醇甜澄黄明亮嫩匀、黄褐明亮贡尖条索紧结、匀整黑褐油润高纯醇爽澄黄明亮嫩匀、黄褐明亮毛尖条索较紧结、较匀整黑褐尚润纯较高醇厚澄黄较亮尚嫩、黄褐较亮一级条索较紧、尚匀,有嫩茎梗黑褐纯尚高醇浓澄明较匀、黄褐6.6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水分(质量分数)≤13.0(计重水分11.0%)总灰分(质量分数)≤8.0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质量分数)≥45.0水浸出物(质量分数)≥34.0粗纤维(质量分数)≤16.06.7卫生指标6.7.1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6.7.2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的规定。6.8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7试验方法7.1感官指标检验感官审评方法按GB/T23776的规定执行。7.2理化指标检验7.2.1样品制备,按GB/T8303的规定执行。7.2.2水分测定,按GB5009.3的规定执行。7.2.3总灰分测定,按GB5009.4的规定执行。7.2.4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按GB5009.4的规定执行。7.2.5水浸出物测定,按GB/T8305的规定执行。7.2.6粗纤维测定,按GB/T8310的规定执行。7.3卫生指标DB34/T1841—201957.3.1污染物限量指标检验按GB2762的规定执行。7.3.2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检验按GB2763的规定执行。7.4净含量预包装安茶产品净含量检验按JJF1070的规则执行。计算按GB/T9833.1-2013中附录C的规定执行。8检验规则8.1取样取样以批为单位,同一批投料生产、统一班次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批次,同批产品的品质和规格一致。取样按GB/T8302的规定执行。8.2出厂检验出厂检验内容为感官指标、水分、净含量和包装标签。经检验合格,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8.3型式检验型式检验为全项目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a)首次批量生产前;b)产品如因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8.4判定规则8.4.1凡劣变、有异味、污染物限量和农药残留量指标有一项不合格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8.4.2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或感官品质不符合规定级别的,应在原产品中加倍抽取样本复检,复检中理化指标不合格的,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感官指标不合格的降级处理。8.4.3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按GB/T8302规定在同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有争议项目进行复验,以此复验结果为准。9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9.1标志标签产品的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的规定。9.2包装应符合GH/T1070的规定。9.3运输运输工具应符合清洁、卫生、干燥、无异气味、无污染的要求;运输时,应防潮湿、防晒、防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等损害茶叶品质的物品混装、混运。DB34/T1841—201969.4贮存应符合GB/T30375的规定。DB34/T1841—20197AA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理标志产品—安茶的保护范围注:地理标志产品-安茶保护范围为图中标注的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芦溪乡、溶口乡、平里镇、祁红乡、塔坊乡、祁山镇、金字牌镇、大坦乡、小路口镇、渚口乡、历口镇、古溪乡、闪里镇、新安乡、箬坑乡,共15个乡镇。图A.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