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1.120A00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000.2—2013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第2部分:产品标准Assessingimplementationeffectofstandards—Part2:Productstandards2013-12-05发布2014-01-0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000.2—201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评价内容..........................................................................14.1标准适用性....................................................................14.2经济效益......................................................................24.3社会效益......................................................................24.4生态效益......................................................................25评价方法及实施....................................................................25.1标准的结构要素分析............................................................25.2标准的利益相关方分析..........................................................35.3标准适用性评价................................................................35.4经济效益评价..................................................................55.5社会效益评价..................................................................75.6生态效益评价..................................................................86数据收集及结果计算................................................................96.1数据收集......................................................................96.2结果计算.....................................................................107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10附录A(资料性附录)产品标准实施效果评价表.........................................11DB34/T2000.2—2013II前言DB34/T2000《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拟分成部分出版,按照应用的领域划分成指南和具体标准。目前计划发布如下部分:——第1部分:指南——第2部分:产品标准——第3部分:方法标准——第4部分:工艺标准本部分为DB34/T2000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安徽省标准技术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陶学明、洪登华、郑玉艳、祝小艳、曹静、戴继勇、张士胜、霍家佳。DB34/T2000.2—20131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第2部分:产品标准1范围DB34/T2000的本部分规定了产品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实施、数据收集及结果计算、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本部分适用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使用的产品标准实施效果的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3533.1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第1部分:原则和计算方法GB/T3533.3评价和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方法DB34/T2000.1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第1部分:指南3术语和定义GB/T3533.1和DB34/T2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供方supplier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注: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GB/T19000-2008/ISO9000:2008,3.3.1]3.2产品product提供给组织或个人,并能满足其某种需求的物品,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4评价内容4.1标准适用性4.1.1适应性评价产品标准的结构要素与组织的实际使用情况的适应程度。DB34/T2000.2—201324.1.2指标水平评价产品标准的指标要求与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或)地方标准相比较的差异性。4.2经济效益评价在评价年内产品标准实施所带来的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品种变化获得的效益、原辅材料变化获得的效益、产品不合格率变化获得的效益、产品品质变化获得的效益、产品市场占有率变化获得的效益、产品标准制修订及实施过程中的投入等。4.3社会效益评价在评价年内产品标准实施所带来的直接的社会效益。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健康安全、顾客评价、行业发展、品牌创建与影响、标准化意识等。4.4生态效益评价在评价年内产品标准实施所带来的直接的生态效益。主要内容包括: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噪音排放、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等。5评价方法及实施5.1标准的结构要素分析通过产品标准的结构要素分析,了解各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确定各要素可能产生的效益。产品标准结构要素分析示例见表1。表1产品标准结构要素分析示例结构要素组成分析功能作用分析效益分析A-范围确定该标准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扩大或缩小,引起产品品种的增加或减少,并引起产品的产量或销售量的变化,从而带来相应的效益。B-规范性引用文件罗列标准中所引用的标准或文件。基本不会产生相关效益。C-术语和定义对标准中出现的重要术语给出相应的定义。基本不会产生相关效益。D-产品型号/分类对产品的型号或类别进行确定产品类型的增加或减少,引起产品品种的增加或减少,并引起产品的产量或销售量的变化,从而带来相应的效益。原辅料要求对原辅料的质量进行规定原辅材料变化,引起采购成本变化(或生产成本变化),从而带来相应的效益。环境要求对产品的生产环境进行规定生产环境要求变化,引起产品质量变化(或生产成本变化),从而带来相应的效益。感官要求对产品的感官品质进行规定E-要求技术指标对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规定减少或增加产品不合格率、改变产品保质期或使用寿命、改变产品品质等,引起生产成本或销售量的变化,从而带来相应的效益。DB34/T2000.2—20133表1(续)结构要素组成分析功能作用分析效益分析F-试验方法对技术要求的测定方法进行规定G-检验规则对试验的组批、抽样、检验分类、判定原则进行规定改变试验方法或检验规则,引起检验成本的变化,从而带来相应的效益。H-标签、标志对产品的标签和标志要求进行规定改变标签标志,引起印刷成本的变化,从而带来相应的效益。I-包装、运输、贮存对产品的包装要求、运输要求、贮存要求进行规定改变包装材料、包装方式、运输工具、运输方式和(或)贮存场所、贮存条件,引起包装、运输和(或)贮存成本的变化,从而带来相应的效益。5.2标准的利益相关方分析通过识别产品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分析各相关方与产品标准实施的关系,从而确认其构成的利益或效益。产品标准利益相关方分析示例见表2。表2产品标准利益相关方分析示例识别利益相关方与产品标准的关系效益分析生产企业制修订和实施产品标准改变产品的品质质量及保质期或使用寿命;创建品牌,提高影响;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及实施过程的投入;改变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供方按照标准要求提供原辅材料原辅材料变化获得效益。客户获取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扩大市场、增加客户;顾客评价。监管部门按照标准要求对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测监控企业生产情况及产品合格情况;确保公共健康安全。行业产品标准影响行业的生产水平及技术推动行业发展。生态环境产品标准影响生态环境有害物质排放、噪音排放、单位产量综合能耗。5.3标准适用性评价5.3.1适应性评价以标准的结构要素为基本分析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通过生产经营记录、抽检、访谈、现场检查等方式,将标准的技术内容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技术内容的适应程度进行综合评分,总分为100分,权重为1.0;评价等级分为极强(95~100)、强(80~95)、中等(60~80)、差(30~60)、极差(0~30)。具体方法按表3的规定执行。DB34/T2000.2—20134表3适应性评价评价项目评价要求评价值完全适应100标准的各项要求完全不适应0完全适应3.0要求过于宽松1.8标志、标签、包装、贮存、运输要求要求过于严格1.2完全适应5.0要求过于宽松3.0产品分类要求要求过于严格2.0完全适应7.0要求过于宽松4.4适用范围要求要求过于严格2.6完全适应9.0要求过于宽松5.0环境要求要求过于严格4.0完全适应10.0要求过于宽松6.4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要求要求过于严格3.6完全适应11.0要求过于宽松6.1原辅料要求要求过于严格4.9完全适应14.0要求过于宽松7.9感官要求要求过于严格6.1完全适应18.0要求过于宽松9.4质量指标要求过于严格8.6完全适应23.0要求过于宽松13.0安全卫生指标要求过于严格10.05.3.2标准指标水平评价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将产品标准中的技术指标要求与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或)地方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不同技术指标要求的宽严度进行综合评分,最高分为100分,评价等级分为极先进(95~100)、先进(60~95)、中等(20~60)、一般(10~20)、落后(0~10)。具体方法按表4的规定执行。DB34/T2000.2—20135表4标准指标水平评价评价要求评价值评价等级采用或严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95~100极先进自定企业标准(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90~953个指标以上严于地方标准85~903个指标以上严于行业标准80~853个指标以上严于国家标准75~80仅2个指标严于地方标准70~75仅2个指标严于行业标准60~70先进仅2个指标严于国家标准50~60仅1个指标严于地方标准40~50仅1个指标严于行业标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