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对能源、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国内大宗商品产量无法满足经济增长需求的情况下,我国必须要大量进口大宗商品,对国际大宗商品的依存度很高。然而,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对我国物价水平造成很大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良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且大宗商品属于初级产品,需求弹性小,也很难找到替代品,因此,我国的宏观经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不可避免地承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压力。在这个背景下,深入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国内价格水平之间的联系,并提出降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具体措施,对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传导机制分析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决定了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有重要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一国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有直接联系的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我国而言,由于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不断上涨,相关行业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相关产品的价格因此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的影响,进而对国内物价水平产生实质影响。进一步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通货膨胀形成的压力是输入型通货膨胀中价格机制最为典型、最为突出也是影响最为深刻的体现。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由于大宗商品属于初级原材料、上游产品,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国内基础原材料价格和中下游产品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并传导至最终产品,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传导要经过一系列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对最终的传导效果产生影响。总的来看,传导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2/9国际采购阶段和国内传导阶段。在国际采购阶段,我国虽然是世界上多种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但由于缺乏定价权,我国企业在进口大宗商品时只能被迫接受价格的大幅上涨,将价格波动转嫁到国内市场。定价权的缺失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大宗商品的相关行业集中度不高,参与国际价格谈判时无法发挥整体的力量,对价格的影响力较弱;二是企业对国际期货市场和国内期货市场的参与度也都很有限;三是其他制度性因素,如行业管理缺位、缺乏良好协调和熟悉国际市场经营的行业协会、尚未建立国际大宗商品的信息披露机制、企业决策机制僵化等。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在国内传导主要有五个渠道。一是直接消费渠道。一部分大宗商品本身具有最终产品的性质,比如大豆、玉米等农产品,这些产品进入消费领域后,会直接带动国内相关产品价格随之波动。二是生产渠道,这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传导的主要渠道。企业为实现预期利润,将进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额外经济负担转嫁到产品价格中,并沿着产业链传导至国内下游企业和最终消费者。由于我国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较高,原材料成本相对于劳动力成本来说占总成本比重较大,对国际大宗商品需求量大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容易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影响产品出厂价格。三是预期渠道。由于大宗商品具有稀缺性,存在较为明显的供给瓶颈,一旦价格上涨预期形成,在短期内便难以回落。当国际大宗商品持续上涨后,人们预期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为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会将未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先计算进去,从而引起现行产品价格水平提高。四是联动渠道。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国内大宗商品供应商也会“跟风”涨价,否则就会出现套利的空间。而且,即使因为进出口限制等因素影响了套利起作用,国内大宗商品供应商也有充分的盈利动机将价格与国际“接轨”。五是扩散渠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散到其他部门,引起社会各部门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工人或企业经营者会要求提高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从而提高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导致物价再次上涨。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构建与分析3/9为深入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胀的影响,本文构建了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指数(ImportCommodityPriceIndex,缩写为ICPI),该指数属于综合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总体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ICPI的成分选择及与同类指数的比较本文以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中的中国进口商品构成(共分为88类)作为商品成分选取的基础,根据大宗商品的内涵选取了26类商品,并按能源、金属及矿类、农产品三大类进行划分(见表1)。与现有的国际上的商品价格指数相比,ICPI在成分商品选择和权重确定上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我国对不同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因为国际上的商品价格指数如CRB等包含一些我国经济需求量很少、进口量很少的商品,或者不包含我国进口量巨大的商品(如铁矿石),其权重也不适合我国。与国内编制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相比,ICPI在权重确定、数据的时间跨度、与国内物价水平的相关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ICPI的计算与分析本文应用费舍尔“理想公式”来计算ICPI,计算公式为:公式中的p为进口大宗商品价格,q为进口商品数量。将价格数据按各期加权平均汇率折算后,代入公式计算出ICPI,ICPI数据从1996年1月起始。ICPI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ICPI与PPI、CPI的走势基本一致,主要的波峰、波谷持续阶段趋同,但波动幅度更大。二是石油、钢铁等少数大宗商品对ICPI变化的贡献度较大,从2004年开始,石油、钢铁、铜、铝、大豆这五类商品的贡献度基本在80%左右。实证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笔者构建了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假定通货膨胀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驱动:4/9总需求、货币供给和外部价格冲击。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总需求的变化由产出缺口(GAP)表示;货币供给的变化由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R)表示;通货膨胀的变化由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表示,外部的价格冲击由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指数(ICPI)来表示。以协整方程为基础,对这些变量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第一,长期来看,ICPI变动对CPI的影响虽然不如产出缺口大,但已非常接近,是CPI变动的重要因素;ICPI变动对CPI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已与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相当。第二,短期来看,ICPI当期值对CPI有显著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价格起到了一个信号作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改变了进口企业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这种改变会体现在企业当期的产品定价之中,从而影响CPI走势。第三,状态空间模型表明,ICPI对CPI的弹性有总体逐渐变大的趋势,而且呈现出非对称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时,弹性变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时,弹性变小,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时引起CPI变动的幅度要大于大宗商品下降时引起的CPI变动的幅度。政策建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一是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等方式来相对地减少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增加大宗商品供给,主要通过提高大宗商品战略储备,积极开拓国内、国际资源市场等途径。三是广泛参与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来不断获取定价权。另外,还应当密切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趋势,建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一是关注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指数(ICPI)的走势,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原因。应重点关注石油、钢铁、铜、铝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二是重视期货市场的作用,构建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预警指数。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及影响,而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预警指数反映的是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及影响。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预警指数的商品选择和权重应与ICPI相一致,但价格方面要选择国际期货上相应商品的期货价格,因为期货市场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的价格信5/9号能反映多种因素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变化趋势,具有超前性和预测性。通过这些预警指数,结合本文的实证模型结果,货币当局可以了解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基本走势及其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据此制定预防性的、前瞻性的政策措施。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内通货膨胀走势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及传导》(项目批准号:)的部分研究成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测在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动因依然存在,目前一些新的涨价因素在增多。在新老因素叠加因素影响下,或将导致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势性上涨且波动加剧。王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价格上涨原因除了全球流动性过多的推动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元加速贬值。美联储在2011年可能仍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弱势美元的格局难以发生根本改变,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强势上扬。从历史上看,美元指数与商品价格指数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二是需求稳步回升。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续性增加。根据欧佩克最新预测,2011年世界石油日需求增长将达到120万桶,整体需求有望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形成了推动油价上升的基础性因素。三是供给依然偏紧。东南亚稻米出口国、黑海地区小麦出口国先后遭遇大旱,导致减产,澳大利亚的洪水也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天气持续炎热引发的旱情影响了阿根廷玉米、大豆的播种和生长,美国的严寒天气不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和运输。全球各地的恶劣天气是粮食价格飙升和供应偏紧的重要推手。四是涨价预期影响。美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长期化,强化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出现新的特征,即美元指数与国际油价、6/9金价的负相关程度减弱,显示了市场涨价预期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升作用。价格走势预测大宗商品间联动涨价效应明显。能源、资源和农产品之间存在价格联动机制,另外,能源价格上涨将逐渐拉升其他商品价格,包括粮食、电力、汽车和劳动力等商品价格。分品种来看,我们对主要国际大宗商品2011年的价格走势有如下预测:能源国际油价仍呈震荡上升态势。在全球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可能在某些时段再度冲击高位。但由于欧洲债务问题并未彻底解决,石油供需基本均衡和美元的逐渐走强,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价的进一步上涨。预计2011年油价主要波动范围为70~100美元/桶,均价在90~100美元/桶之间。但不排除欧洲债务问题若继续恶化可能导致油价跌破70美元/桶,伊朗、朝鲜及中东等地区的地缘政治突发事件也可能刺激油价上冲至100美元/桶上方。国际天然气价格将延续上升势头,但在供需基本面较为宽松的前提下上涨幅度有限。三大消费市场的价格差异现象仍将继续,供应充裕的北美地区价格维持低位,甚至不排除出现略低于2010年水平的可能,英国国家平衡点价格预计会稳定在6~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内,而日本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变动预计会在10~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之间。国际煤价将保持高位震荡走势。预计国际三大煤炭价格均价将保持115美元/吨左右,比上年提高10%?15%左右,局部时段不排除再创新高的可能。有色金属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还将继续上涨,但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有可能转向紧缩以及部分有色金属储量、产量和产能进一步扩大的影响,2011年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幅度将低于2010年涨幅。铜仍然为最有潜力的品种,涨幅将超过铝、铅、锌和镍等。黄金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的态势,甚至有再次冲高的可能。2011年美元的跌势或主要体现在上半年,金价可能升至每盎司1500美元上方,甚至不排除超过1600美元的可能。下半年,由于利空或已提前释放,有可能诱发黄金市场的7/9投机获利调整。但在8月之后,伴随市场再度进入消费旺季,金价将重新转强,年末金价仍将维持高位。农产品全球粮食过剩时代或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