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云南省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于3月22日统测完毕。根据各地州上报数据和全省抽样情况统计分析,地理学科基本情况及相关教学建议如下:一、全省基本情况全省文科考生总参考人数93040人,本次统测从各地州上报数据统计结果看,云南省文科考生的成绩地理满分值100分,最高分95分,实考最低分0分;实考平均分50.62分;实考及格率为27.58%。;90分以上有30人,没有满分人数,优秀率不高。具体情况如下:表1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测基本情况统计(各地州上报数据)实考人数实考平均分实考及格率最高分及90分以上人数最低分及29分以下人数92115人50.62分27.58%95分30人0分6201人表2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测各分数段人数(各地州上报数据)分数段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8990—100人数620113794222012451317862661589930比例%6.7314.9724.1026.6119.397.180.980.03图1本次统测全省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直方图(各地州上报数据)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学科分数分布图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8990—100分数段学生数2表3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测抽样基本情况统计样本数满分值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95510054.370.4610.7132033.77819表4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测抽样各分数段人数全卷分数段29以下30-3940-4950-5960-6970-7980-8990-100100分人数19821923422566400图2本次统测全省抽样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直方图地理学科分数分布图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9以下30-3940-4950-5960-6970-7980-8990-100全卷人数由上述表、图可知,考生成绩分布集中在50~59分的及格线附近中间分数段,其中40~69分分数段人数占总人数的70.1%。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态势。二、试题特点(一)试题结构特点试题结构一般是指试题中所包含的题型、赋分及试题排列顺序等方面的情况。本次统测的试题结构特点体现如下:单项选择综合题选做题(三选一)36题37题42题43题44题分值442422101010题量4组11题4小题(1题1问)3小题(1题1问)1题1问1题2问1题1问从上述试题结构统计表可以看出,本次统测地理试题在题型、赋分方面继续延用全国新课标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11+2+3选1”试题结构模式,且各块试题赋分均保持不变。第Ⅰ卷仍为11个单项选择题,赋分44分,题组数与2015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卷持平,均为4题组;第Ⅱ卷2个必做题,第36题赋分24分,第37题赋分22分,选做题3个题,三选一,赋分10分,共56分;全卷共100分。3第Ⅱ卷试题设问有8或9问,较2015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卷地理试题13问有所减少;但全卷赋分得分点略有调整,Ⅱ卷小题得分点分值下降,导致学生回答问题思维量加大,且受每个要点2分思维定势的影响,易丢分。如36题第(3)小问,6分分值,每个要点或关键词1分;第(4)小题,6分分值,4个要点或关键词,平均每个要点1.5分;选考题42、43题,都是10分分值,7个要点或关键词,平均每个要点1.43分;第Ⅱ卷中,与全国卷保持一致,继续回避开放性设问,注重考查学生自主分析、综合及表达能力,增加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二)试题内容特点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部分试题以2016年考纲为依据,结合云南省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和高考复习、备考的现状,在考查内容上坚持“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一贯命题思想,以达到对全省高中地理教学更好的指导和备考目的。1.贴近高考,重视学科主干、能力考查本套试卷从题型、结构、考查难度、设问方式、材料呈现方式等都模拟高考。特别是依据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出现的变化,选择题较2014年减少一组,自然地理部分没有设置高难度的试题,注重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平衡,突出等高线地图知识、农业生产、工业区位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模块考查,紧紧把握高考命题方向。使试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利于学生找到方向,便于复习与备考。试题难度中等,考查内容虽常见,但命题的角度、设问的方式等均体现出新的变化,强调了主干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的重组、整合,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如地理信息技术在红嘴鸥迁徙路线图中的应用、非洲东北部吉布提火山高原的成因、阿萨尔盐湖盐度值高的原因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如何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发挥其功能的分析,西藏阿里发展暗夜公园旅游的条件分析等,命题思路都较新颖,使考试的内容常考常新。试题材料原创性强,避免了猜题、押题等投机性教学行为,考生必须读懂新图像、新材料,需要抽丝剥茧般地提取图表中的信息,回归知识体系,联系已学过的地理原理、规律,运用地理技能,才能够层层递进,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考查的最终落脚点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而且需要辨析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隐含的信息,有效地考查了学生读取图文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命题沿袭了“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解读现实中的地理现象”的理念和特点,素材取材4广泛,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生活化的命题思路,体现地理学科强大的应用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第1~3题组关注红嘴鸥繁殖地选择的共同原因、红嘴鸥北迁期间的地理现象;第4~6题组关注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化过程、工业布局调整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第7~8题组关注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的变化;第9~11题组涉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出、日落方位及方向的判断;必做题关注了吉布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如何因势利导;选做题第43题关注了山东半岛多雪灾的原因及影响;第44题以城市化为背景,关注了河道渠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等。均承载着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侧重于知识的应用、迁移和整合。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高考命题思想和新课标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关注现实生活,学习有用的地理,用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永远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和精髓。3.图文结合,学科特色鲜明试题以图文形式呈现,试卷共有各种图表10幅,其中空间结构示意图3幅,景观图2幅,区域图2幅,统计图1幅,阶段变化图1幅,等值线图1幅。通过典型的、新颖的图表和文字材料,给考生判读、分析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为考生创设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整份试卷的设计,图文并茂,充分彰显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试题考查的最终落脚点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而且需要辨析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隐含的信息,有效地考查了学生读取图文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围绕主题,梯度设问价值趋向明显试题设问方式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设计新情境、提供新材料,进行梯级设问。形成以中心问题为核心,以与其关系密切的其他问题为主干的问题体系,让考生依据信息、迁移知识、通过判断与推理过程,获取正确的答案。综合题体现更为明显且采用“区域+主题”的命题方式进行命题,它具有以下共性特征:从材料特点上看,试题文字材料都是围绕同一主题阐述;从研究问题来看,都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问题设置,且问题之间有联系,探讨的问题不断深入;从答案来源来看,回答问题需要整合题材信息、联系上一题的答案和调运头脑中储备知识。本次统测试题知识的设问方式与全国高考试题的设问方式保持了较好的吻合度,这些试题的设置也对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涉及“试题分析”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指向性。5.基于教材,导向明确5试题内容教材内容选择题1:红嘴鸥迁徙路线图的绘制使用了“3S”技术中的。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RS、GIS工作对象是面,GIS是地图的延伸,需要计算、思考,即“想”,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即“看”……”。选择题4:图中甲、乙、丙三地所在的功能区依次是。选择题5~6题:该城市热岛变化的特点及最主要的原因。选考题44题:河道渠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城市功能区……”,“……郊区气温相对较低,市区形成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城市建设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下水位下降……”。综合题37(3)……1949年以来,灌区的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灌溉面积从280万亩增加到1009万亩,同时还要保证日益增长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说出都江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水资源仍然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水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由于利用不当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就会导致资源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选考题42题:分析西藏阿里发展暗夜公园旅游的条件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及选修3旅游地理——“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地交通的通达性、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社会环境”。试题命制虽然在不断求新、求变,但所考查的核心知识皆为教材的原知识或原知识的深化拓展,是平时训练题的变通创新,基本上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也应该以教材为依托,注重教材细节,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三、考试情况分析(一)选择题图1为全球首张红嘴鸥迁徙路线图,该图准确记录了红嘴鸥族群迁徙的轨迹和繁殖信息。据此完成1~3题。1.红嘴鸥迁徙路线图的绘制使用了“3S”技术中的A.RS和GPSB.GPS和GISC.RS和GIS6图1区D.RS、GIS和GPS2.图中三个湖泊成为红嘴鸥繁殖地的共同原因是①繁殖期气温较高②外流湖泊,水质较好③人迹稀少,对其影响小④湿地环境,食物充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红嘴鸥北迁期间A.新疆博斯腾湖入湖水量增大B.银川平原盐碱化程度为一年中最轻C.大量驯鹿向贝加尔湖区南迁D.乌布苏湖区日出时间越来越晚【考情分析】(全省抽样数据)【错因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该题设计难度不大,但实际出错率较高。以红嘴鸥迁徙路线图的绘制为切入点,很好的体现了地理的实用性,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辨析地理概念的能力。试题难度较难。本题正确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①不能正确理解“RS”、“GPS”、“GIS”之间的区别。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应用于大范围的地面监测并对之形成图像,侧重于“获取……影像”,不能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信息;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GIS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②确定红嘴鸥的迁徙路线数据主要依靠GPS技术,根据试题文字材料关键信息“路线图的绘制”,需使用GIS技术,因此本题用直选法即可选出。③对RS技术的理解不清,导致有27.4%的学生在D选项上失分。第2题:主要考查红嘴鸥繁殖地共同的区位原因,考查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知识整合归纳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难度为中等。本题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为:①不能正确区分典型的内、外流湖泊,新疆的博斯腾湖为淡水湖泊,但属于内流湖;蒙古国的乌布苏湖区也属于内流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