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课程信息课程编码:31219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课程类型:B类课程属类:人文素养课课程学分:1参考课时:1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部门:思政教学部先修课程: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后续课程:就业指导职业资格:制订:《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团队批准人:课程负责人:一、课程简介《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3、教学内容模块化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5、课程贯彻“体验式教学”构建“体验-理解-对话-反思”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原则。6、教学效果评价过程化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来制定具有多元项的课程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学习、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及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评价。四、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以高职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企业、行业需要的合格高职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2、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及基本框架、工作的意义;●理解职业化精神的重要性及内涵;●了解职业化行为规范习惯的重要性,掌握职场个人礼仪及交往礼仪的内容,熟练掌握面试礼仪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沟通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以及在职场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基本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团队合作基础理论与方法;●基本了解自我管理基础理论、技能与方法,对自我管理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学习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学习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掌握时间管理、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具体流程和原则方法;●掌握创新能力的结构体系及创新方法。3、能力目标●能够将一般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并不断自我提升;●能够在生活学习中培养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交际和职场情境下较为熟练而得体地完成交际沟通任务,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能够在真实职场情境中融洽处理上、下级领导同事间人际关系;●能够熟练应用职场人际交往所需的礼仪规范技巧,养成规范的职业化行为习惯;●能胜任一般团队成员角色,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所需的冲突管理、团队激励、绩效评估等基本能力;●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螺旋上升式、求异质疑式等学习方法,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管理、时间管理、计划管理进行初步设计,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做出较为合理改进并能取得一定效果;●能够在实践中成功地对自身的情绪、压力及健康进行必要的调试与改进,从而保持健康的人格与体质。4、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高职生应当认同职业素养提升是自身职业化和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能坚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训练和强化职业道德行为及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积极主动地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付出努力。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单元名称教学内容与要求单元学时实践考核项目与要求实践学时1职业化精神①职业化的客观必然性②职业化精神的重要性;③职业化精神的内涵;④职业化精神的践行方法.22职场沟通①沟通的定义、基本理论、方式;②沟通的基本原则;③沟通的技巧。23职业形象①大学生学习职业礼仪的重要性;②职场中仪容、仪表、仪态规范;③职场人际交往礼仪规范;④大学生面试礼仪的方法和技巧。24职场协作①团队构成基本要素;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③团队合作基础理论与方法;④团队精神的内涵及培育。25时间管理①认知时间的特性,时间管理的重要性;②理解时间管理的实质;③总结时间管理的误区;④掌握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6健康管理①科学的健康概念;2②生活方式决定健康;③心理健康管理。7学习管理①学习管理的重要性;②学习管理的流程;③学习管理的方法。28创新能力①创新能力的结构体系;②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开发创新思维;④掌握创新方法。2合计16六、教师任职要求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教学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1.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教学能力功底,熟练掌握沟通理论、创新能力结构、时间管理原则等专业知识。2.扎实的专业融通教师能很好的将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沟通与融合,以便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将复杂问题简单化。1.熟练的教学技巧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完成。2.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学生学业检查评价能力。3.熟练运用多媒体、实训设备等先进教学设施的能力。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1、教学条件在教材选用方面,依据以下原则:既有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又有切合大学生实际的职业素质、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全面,穿插案例、测评与互动讨论内容,现实性、指导性、操作性强,可对大学生提供积极的帮助。使用教材:《职业素养提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在线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优秀毕业生、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2、设施要求本课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课程宜以小班教学形式进行。教室内摆放互动式教学桌、椅,便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演练。应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磁扣及教具。八、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完整、准确地阐释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同时要紧密结合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入耳、入脑”上做文章,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整体就业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程主要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结合不同教学模块内容和针对各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围绕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将任务和教学目的统一起来,坚持任务与技能相吻合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观摩法、启发引导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二)考核评价建议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结果的必要手段。而恰当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闭卷考试无法反映学生的觉悟程度和能力水平,建议从多方面多角度重视教学过程的考核: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与结业测试相结合的形式。1、本学期达到总学时1/3学时缺课,即取消考试资格;2、过程细则:过程考核分四部分进行,包括:课上项目活动表现、出勤情况、课堂作业、及结业测试。平时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5%;课上项目活动表现,占总成绩的15%;课堂作业,占总成绩的30%;结业测试,占总成绩的40%。(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视频、实际案例、情景模拟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树立职业意识,增强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将知识与现实岗位要求相结合。应避免把职业素养简单理解为纯粹的理论讲解,同时要具有实际操作性。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达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四)学生学习资源建议建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可以参考使用以下书目:《职业素养基础》,杨千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员工职业素养培训》,龚晓路、黄锐,中国发展出版社。《职业化员工必修的10堂课》,李家强,机械工业出版社。《自我管理教程》,徐湘岳、吴强,人民年出版社。《职业素养入门与提升》,庄明科、谢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公务礼仪》,金正昆,轻工业出版社。《礼仪金说》,金正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你的形象价值百万》,英格丽·张,中国青年出版社。《职场沟通概述》,李建伍,中信出版社。《现代沟通学》,李谦,经济科学出版社。《沟通技能训练》,凡禹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人际关系与沟通》,曾仕强,刘君政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相关培训资料及视频资料:TTT培训、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等。电影:《入殓师》;《当幸福来敲门》;《三傻大闹宝莱坞》;《杜拉拉升职记》;《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国合伙人》;《窈窕绅士》;《国王的演讲》;《舞出我天地》。建议课程学习中教师可根据模块专题选取相关资料片段适时播放,以达到提升教学主题,引发学生思考共鸣的教学效果。(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教材,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挂图、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积极利用在线职业测评、电子书刊、电子图书馆和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