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黄河颂》全文课件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考你有关黄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黄河的基本走向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源头景观欣赏黄河黄河上游景观黄河中游景观壶口瀑布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波涛激荡的河水、坚强勇敢的战士,胸中的激情顿时奔涌而出。1939年,作者与冼星海创作了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导入——光未然1.了解歌词创作背景;理解歌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赞颂的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3.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学习目标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生于河北省光化县,1927年参加革命,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在延安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背景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你知道它们怎么读吗?浊流()狂澜()山巅()屏障()澎湃()哺育()九曲连环()它们应该这么读。浊流(zhuó)狂澜(lán)山巅(diān)屏障(zhàng)澎湃(pài)哺育(bǔ)九曲连环(qū)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豪迈的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深处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伟大的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整体感知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1、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2、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近镜头俯瞰全景纵向描写横向展开“望”统领望黄河近镜头→俯瞰式→纵向→横向(多角度)颂黄河⑴历史贡献(养育了中华民族)摇篮⑵地理优势(保卫了中华民族)屏障⑶自然特点将激励中华民族序曲部分(朗诵词):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___黄河颂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颂学习黄河精神中华魂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把歌词主体部分即“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成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思考: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在课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整体把握:说说诗人是如何描写黄河的?诗中哪一部分描写了黄河的壮观景象,哪一部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颂?“啊!黄河!”反复出现,起了什么作用?全诗用豪迈壮阔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幅雄伟壮阔的画面,试从诗中举一两个例子。说说诗人从哪些方面赞扬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首先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望——劈成南北两面•远镜头——近镜头——俯瞰——纵向——横向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1)你能对题目提出你的疑问吗?(2)朗诵词部分体现出黄河哪些特点?黄河颂颂黄河英雄的气魄伟大而又坚强特点:(3)诗歌可分为几层?请概括各层大意。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3、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颂黄河抒壮志望颂绘黄河惊涛澎湃浊流婉转力劈中原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观念文章结构黄河颂光未然直奔东南惊涛澎湃浊流宛转力劈中原中华民族的摇篮—养育中华民族的屏障—保卫千万条铁的臂膀—激励增强民族信念发扬民族精神绘黄河颂黄河抒壮志赞望学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黄河?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勇往直前,坚不可摧……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表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了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检测小结•1、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究竟指什么?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亲切、自然,直抒胸臆。指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精神。象征手法•2、“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一句中“民族精神”指?•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课件(51张PPT)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课件(51张PPT)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课件(51张PPT)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课件(51张PPT)收集几条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课件(51张PPT)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课件(51张PPT)•1.书面语是由口语加工而成的,大多采用书面形式表达,由于言者与听者、作者与读者不是直接接触,所以在修辞上要求有严密性、系统性和规范性。•2.本文是一篇充满激情、现场发挥的讲演词,口语色彩极浓,从而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3.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就其根源来讲,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5.了解“三角贸易”的背景,知道“三角贸易”路线和内容,能概括出殖民扩张的大致手段。6.说出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要事迹,简要了解拉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独立运动。7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是学习和模仿中国文明的史实,懂得善于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8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9.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系当今考试的实际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唐朝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的了解,感知科举制度的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想象唐朝人的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