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浅谈影视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者:赵羚雅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1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文章结合近年来国内数部热播影视剧,就影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展开论述。关键词:影视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49-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影视文化兴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至今,具有覆盖面广、生动形象、传播快速、接受便捷等特点,是当前社会最重要、最普遍的传播形式之一。影视文化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决定了影视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重任。一、优秀影视文化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影视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群众的思想认知、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鲁迅先生曾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优秀影视文化就如同这火光、灯火,利用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多样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005年,根据我国著名作家都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亮剑》在播出的第一周,就以13.7%的收视率,创下当年央视一套电视剧收视新纪录。《亮剑》讲述了一位共和国将军的传奇经历。抗战年代,时任八路军独立团团长的李云龙和所领导的独立团在与敌人的拼杀中,将“狭路相逢勇者胜,明知不敌也要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道岭,一座山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阐释得淋漓尽致。一时间,“亮剑精神”广泛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军队中,李云龙的一些经典台词更是成为了广大官兵增强科技练兵热情的口号。当好莱坞通过其商业大片宣扬“美国精神”及中产阶级价值观时,以《亮剑》为代表的抗战题材影视剧的热播,昭示着国人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回归与升华。2007年,由著名导演康洪雷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一经播出即受到广泛好评。这部电视剧成功塑造了许三多等经典中国军人形象。他们平凡、普通而又正直、坚强,凭着“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精神,将本是“缺根筋”的许三多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兵王”。中国军人意志坚强、敢于承担、团结向上的感人精神在剧中被升华到了极点。“不抛弃、不放弃”龙源期刊网的精神更是深深地感动了中国,这种精神在2007年通过大众传媒传遍中国,给那些对生活迷茫者以醍醐灌顶般的震撼,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在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时汇聚了13亿中国人的力量,中国人以自己的行动践行和弘扬这一精神,给受灾者以坚强的承诺,给生者以希望,给逝者以慰藉。2009年,史诗大片《建国大业》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及中国人民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艰辛曲折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广大影迷在观影后无不感到鼓舞和振奋,增强了他们的爱党、爱国热情,坚定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2010年,由著名演员范伟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眼当前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展示多层次、多元化幸福观的同时,阐释了“小人物”、“大幸福”的真正含义,于平凡之中引发了人们对“幸福”的思考,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近年来,《潜伏》、《建党伟业》、《家有儿女》等优秀影视作品在国内热映,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正鼓舞人心、积极向上影视作品的欣赏与渴望。这些影视作品虽风格不同,但都贴近生活,真诚感人,不仅提升了与大众的亲和力,而且表现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在当今社会中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引领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走向,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低俗影视文化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低俗影视文化则会造成人民群众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现象和问题。2011年第一季度,穿越剧《宫锁心玉》风靡全国,“穿越”一时成为影视创作的热门题材。穿越剧因剧情新奇怪异,对历史的表现过于夸张随意,受到不少观众和专家的质疑。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曾指出,穿越剧毫无历史观可言,整体思想内涵没有提升,人物设置更是天马行空,穿越题材对历史文化不尊重,过于随意,这种创作主张不足以提倡。然而,2011年下半年,由穿越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衍生而来的宫斗戏又开始大行其道。《美人心计》等宫斗戏相继在全国各大卫视播出,2012年上半年仍有《后宫甄嬛传》等同类题材的影视剧竞相接力。宫斗戏以“后宫”为戏剧环境、以嫔妃钩心斗角为主要情节、以宣扬“以恶制恶”为主题思想,存在着情节、内容大同小异,人物形象脸谱化,肢解历史,价值观扭曲等问题。此类影视剧在电视荧屏风起云涌,引发了我们对低俗影视文化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刻思考。第一,这类宫斗戏没有历史文化根基。它们大多根据网络流行小说改编而成,网络文学的虚构性、随意性转换到屏幕上,造成这些古装剧对历史的把控不足,“戏说”成分过多。一方面龙源期刊网造成人民群众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理解产生歧义;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历史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二,这类宫斗戏倡导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有问题。回顾中国内地历史剧,不管是《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是《康熙微服私访记》,虽都在“真实”与“虚构”间穿梭编织,但都有较为清晰正面的价值取向,至少不偏离当今社会伦理共识。而今风靡荧屏的宫斗戏,虽场景各异,但归根结底都是对“丛林法则”的阐释:外表光鲜亮丽的主人公们为了满足个人私欲,钩心斗角、相互算计,手段之残酷,过程之惨烈,甚至到了令人齿冷的地步,正面角色或缺席,或失语,或从洁身自好变质为同流合污。这些宫斗戏对历史的解构背后隐藏着对权力、暴富的向往和对享乐主义的崇拜,既无益于认识历史,也无益于思考人生,无疑会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误导作用。这种负面价值观的渗透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成了一种悄无声息的腐蚀。第三,从艺术创作角度而言,这类宫斗戏依然乏善可陈。一些宫斗戏为了缩短拍摄周期,不屑打磨剧本,甚至直接抄袭香港同类题材电视剧《宫心计》等。宫斗戏收视热已持续了一段时间,审美疲劳已在观众中蔓延。相同的计谋,相似的场景,可以预知的结局,宫斗戏很快形成了一系列僵化的套路。宫斗戏从情节内容到人物包装一味“山寨”他人,缺少自己的创造与新意,即使有再俊俏的美人,再华丽的宫殿,也难掩其质量低下、思想内涵匮乏、人文关怀贫弱的缺陷,无法实现长远持续发展。以历史剧为例,如果影视文化工作者单纯受经济利益驱使,片面迎合市场的低俗趣味,任意设置子虚乌有的历史情景而不能给予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足够的重视,忽视影视作品对人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注重艺术创新,则只能留下一堆糟蹋历史、无益于人生、无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文化垃圾,并且使那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走向毁灭。影视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把“双刃剑”。优秀影视文化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内心生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共筑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也有利于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反之,不良影视文化则会造成人民群众价值取向分化、思想斗争加剧、文化差异加大等消极、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影视文化这把“双刃剑”,坚持正确的舆论思想导向,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文明融为一体,使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参考文献:[1]何志斌.新时期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求实,2010,(z2):194-195.[2]郭燕.影视文化与和谐文化的构建[J].河北学刊,2009,(4):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