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晋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15年4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18课时,1学分。课程特点:政治性、思想性、方法论。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教材:杨春贵主编,同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主讲教师:常晋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社会发展理论、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问题等。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言:为什么学?怎样学?第一讲:主体:人与社会第二讲:实践、劳动与资本第三讲:历史辩证法第四讲:交往与全球化第五讲:经济基础与信息化第六讲:发展与进步第七讲:文化与意识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1、时代和实践挑战:马克思主义失败论:苏东剧变、福山“历史终结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市场经济、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新时代新现实又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全球化与信息化等。2、内部挑战:两个极端:教条化、意识形态化和实用化、庸俗化。脱离大众,脱离时代,脱离现实,脱离中国。抽象被拨高、具体被边缘。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海德格尔: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学优越。萨特: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十分年轻,几乎还处在童年时代:它才刚刚发展。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没有被超越。(《辩证理性批判》,安徽文艺,1998,P28)德里达: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P16)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5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熊彼特:大多数智力的或想像力的创作,经过短的不过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就永远消失了。但有一些创作却不是这样。它们遭受几度隐没,复又重现,它们不是作为文化遗产中不可辨认的成分而重现,而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能看到的、摸到的自己的瘢痕而重现。这些创作,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创作——这个把伟大与生命力联结一起的称谓不会不恰当。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疑这伟大一词适合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6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急需解决的问题。”(1938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7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立场、观点、方法立场有真假、大小、高低,无对错。坚持、发展、创新为什么坚持?基本原理和方法仍然有真理性,有价值。为什么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时代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8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是逃避现实,经院哲学文本、纯理论研究,回到***。作为纯学术史的研究有必要,对马义的理论创新有无必要?断章取义,削足适履,用僵化理论对比现实,如果符合,是自己正确,如不符合,是马错误。与注经传统有关,唯上唯书不唯实。二是实用主义,过度实证化、经验化比前者有价值。但容易庸俗化,理论深度不足。文本派与现实派两者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帮助才是正路。不能也不必互相攻击。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9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思想过时了,还是我们背离了马克思?理论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批判继承、发展超越。批判什么?继承什么?发展什么?创新什么?关键是学习发展马义的精髓:社会批判精神、实践思维方式、唯物辩证法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10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活的马克思主义,不要死的马克思主义要真的马克思主义,不要假的马克思主义要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不要抽象的马克思主义要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不要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要大众的马克思主义,不要精英的马克思主义要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不要原教旨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伊格尔顿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1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辩证的总体性)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毛选V1P212)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1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1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客观性原则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价值的人民利益标准,反对主观主义。2、主体性原则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对主体做具体分析,反对特殊主体一般化。3、整体性原则自然与社会、个人与社会、社会有机体。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抽象化、绝对性、固定化。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时研究。5、发展性原则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1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文集》(1-10)《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序言、《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谈谈辩证法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正处》西马经典: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阿多诺、马尔库塞、阿尔都塞、哈贝马斯、萨特、科恩、齐泽克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15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用?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16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二、人的本质与社会的本质三、主体性与阶级阶层理论四、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17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存在“人学的空场”?见物不见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18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抽象的人2、现实的人2、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19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20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脱离社会历史的抽象的人的批判,将“现实的人”看作历史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主体的社会历史性、现实性和具体性。从黑经费到马关于人的问题的逻辑进程:黑的抽象的能动性的人到费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再到马的社会性的现实的人。存在与本质、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能动性与受动性、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活动——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2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人的本质2、社会的本质3、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2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页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页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2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马恩全集》第42卷.1979,P24首先应该避免重新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马恩全集》第42卷.,1979,P122–123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2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主体——客体2、主体性与公共性3、阶级与阶层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25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雾月十八》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26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主体性与客体性公共性=主体间性+主客体间性当代公共性问题:生态公共性、政治公共性、经济公共性、社会公共性、文化公共性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27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的存在的双重性:事实与价值、必然与自由、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人的本质与异化人的自由和解放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28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阶级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选》V4,P332—333)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29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伟大的创举》,《列宁选集》第4卷P10)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30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韦伯的划分阶层标准财富——经济标准财富反映人们所拥有的经济财产,包括土地、金钱和其它物质产品。权力——政治标准权力是指一些人对其它一些人施行控制和支配的能力。声望——社会标准声望是指个人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和尊敬,是由社会公认的评价标准确定的。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3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依据对社会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将目前中国社会分成:1.国家与社会管理层2.1%2.经理人员阶层1.5%3.私营企业主阶层0.6%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1%5.办事人员阶层4.8%6.个体工商户阶层4.2%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12%8.产业工人阶层22.6%9.农业劳动者阶层44%10.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3.1%中国人民大学常晋芳3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