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号:2011153工程名称:辽宁省博物馆专业编制人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建筑查世旭欧阳露吴莹于继成许蕾张志平结构周笋周笋张世碧王雪生石光磊韩永康金平设备薛沙舟薛沙舟富晖葛昕秦鹏华陈莉电气胡又新胡又新吴威韩冬杨一平申伟目录1设计总说明…………………………………………………~页2总平面设计…………………………………………………~页3建筑设计……………………………………………………~页4结构设计……………………………………………………~页5给排水设计…………………………………………………~页6暖通空调设计………………………………………………~页7强电设计……………………………………………………~页8弱电设计……………………………………………………~页9消防设计……………………………………………………~页10人防设计……………………………………………………~页11节能和环保设计……………………………………………~页辽宁省博物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1设计总说明1.1设计依据1)第十二届全运会文化场馆设计招标招标文件2)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3)建设用地红线图及现状地形图4)有关市政公用设施(道路、管网等)资料5)国家现行规范、规定(详见各专业说明)1.2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辽宁省博物馆工程2)建设单位:辽宁省博物馆3)建设地点:沈阳浑南新城中心广场北侧4)总用地面积:9.0591公顷5)建筑主要功能:博物馆及配套用房6)建筑面积:101184m²7)建筑特征:地下1层,地上3层,建筑高度23.9米,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地下室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8)基础形式:地下室部分库区及设备机房采用梁板式筏基;地下室部分汽车库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加抗水板;无地下室部分采用柱下条形基础。9)建筑使用年限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100年。10)工程概况辽宁省博物馆工程位于沈阳浑南新城中心广场北侧区域,周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无污染性项目,该区域是沈阳浑南新城核心地带。省博物馆是该区域内的重点建筑之一。地上3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101184万平方米。1.3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用地红线以内的全部设计工作(不包括布展工程设计及布展区域装修设计)以及用地范围内室外空间及环境的全部设计工作,并承担设计总承包工作。2总平面2.1建设场地概述2.1.1建设地点周边环境状况辽宁省博物馆工程位于沈阳浑南新城中心广场北侧区域,周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无污染性项目,该区域是沈阳浑南新城核心地带。省博物馆是该区域内的重点建筑之一。项目用地为长方形,东西约为354米,南北约为261米。项目建设用地南边紧邻规划中的省科技馆,东边为中心广场,北边为由全运会运行中心及其东西向行政管理设施群。2.1.2建设场地地形、地貌基本为平地。2.1.3建设用地内的现状现地上无古树或保留树木,无拆迁要求。2.2总平面设计2.2.1总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本工程包括四大基本功能:陈列展览区——序厅、陈列展厅、文物库房功能,观众服务区——动力设备区、内部停车场、报告厅、纪念品商店、宣教业务用房、观众互动体验区、活动中心、视听室、会议室、观众餐厅等功能,文物保护工作区——展览制作、文物修复、实验室、材料库、专家休息室等功能,综合业务区——办公用房、库房、食堂等功能,以上四个功能的动静分区和连接,如何趋利避害、相得益彰,分合有致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在总体布局上分为两部分,陈列展览区与观众服务区组成的建筑主体对采光通风要求不高,布置在用地西面,文物保护工作区与综合业务区组成的建筑主体布置在用地东面,有利与室内空间的采光通风。两部分建筑主体围绕着一个室外中庭,层层相连,形成一个整体,主立面面向西侧城市中心绿化广场,作为博物馆观众的主要出入口。从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出发,本设计发展了“空中平台”的室外空间概念,考虑到博物馆各个功能之间的联系和分隔,营造了一个立体层次的“休闲平台”空间,作为接待、休息、交通的枢纽空间和主要建筑之间的过渡空间,并且使得各个功能之间的联系高效便捷。观众可在此停留休息,观赏周围城市景观风貌。建筑主要功能区从空间、体型上形成有机整体,构成气势恢宏的新博物馆布局。2.2.2交通组织建筑的交通组织采用不同功能区域设置共同入口和单独入口的方式,使之便于管理和使用。建筑物主体西侧设置主题广场,作为观众人流的集散空间与城市主要人行空间紧密相连,也可作为室外展陈或大型活动之用。观众可由主题广场沿入口进入博物馆门厅。用地南侧作为观众的车行出入口,沿市政路布置带形停车场,减少地面车流对用地内观众人行活动的过多干扰,并与城市机动车交通路线结合紧密。停车场与建筑主体之间设置庭院绿化,供市民参观之余休憩散步之用。文物保护工作区与综合业务区的主出入口位于地段的东侧,可作为藏品和内部办公人流的出入口,相对独立且便于运输,有利于文物安全和内外交通的隔离。建筑主体北面为博物馆次入口,市民可由此无须买票进入观众餐厅品尝美食。2.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规划总用地面积9.0591ha2其中:公共道路用地面积0ha3绿化代征地面积0ha4建设用地面积9.0591ha5建设用地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面积3.9183ha6绿化用地面积2.7268ha7总建筑面积101184m²8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2339m²外墙面积9地下建筑面积18845m²包含人防建筑面积10建筑物基底总面积24140m²11建筑密度36.2%12建筑容积率0.9113绿化率30.0%14机动车停车数量500辆地下停车:90辆;地上停车:小型车360辆,大客车50辆3建筑设计3.1设计原则博物馆功能区域的规划和平面布局在新馆建筑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博物馆在新馆建设中参与最多的一个环节。合理地划分馆内功能区域可以使新馆在建成之后更有效地发挥其服务功能,同时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办馆理念。本工程包括四大基本功能:陈列展览区——序厅、陈列展厅、文物库房功能,观众服务区——动力设备区、内部停车场、报告厅、纪念品商店、宣教业务用房、观众互动体验区、活动中心、视听室、会议室观众餐厅等功能,文物保护工作区——展览制作、文物修复、实验室、材料库、专家休息室等功能,综合业务区——办公用房、库房、食堂等功能。在总体布局上分为两部分,陈列展览区与观众服务区组成的建筑主体对采光通风要求不高,布置在用地西面,文物保护工作区与综合业务区组成的建筑主体布置在用地东面,两部分建筑主体之间为室外绿化中庭,可为室内空间提供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在这样的建筑环境中,博物馆在进行功能分区和平面布局时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3.1.1符合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功能区域的划分与平面布局必须符合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应该是整个地区的文物展示中心、文物收藏中心、文化教育及交流中心、城市居民的学习与研究中心。博物馆的区域划分要满足博物馆的各项观众服务功能:文物的流通、展示、观众教育与培训等;满足城市居民日常学习、休闲和学术交流等功能;满足文物储藏功能;满足其他行政和业务活动的功能。3.1.2创造大众化走向的博物馆建筑以往博物馆设计中存在的四种忽视大众的现象:忽视观众参与展览积极性的考虑;忽视观众之间交往的需要;忽视观众其它休闲和娱乐的需求;忽视与公众日常生活的联系。因此要树立大众化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观,即:一个吸引公众主动参与、在此实现多方位自我完善的都市公共活动中心,创造吸引公众参与的室内外部公共空间和展示空间,诱导公众的逐步参与,满足公众的不同使用,提高展览空间的灵活性,增强展览空间组织方式的应变能力。3.1.3合理的流线博物馆内的流线可以分成观众流线、藏品流线和馆员流线。流线设计的原则是不交叉、不迂回、不重叠。应该以观众流线为中心,谋求馆员流线和藏品流线的最佳组合。在考虑观众流线时,应该以观众到博物馆后的观赏行为为依据,让观众在展示空间内移动的距离越短越好。因此,观众流量大的展示区域应靠近主入口。馆员流线设计以藏品的处理流程为依据,业务关系紧密的部门互相连接。馆员流线连接行政和业务区内的各功能空间,既要自成体系,又与观众服务区、藏品展览区域有机连接。3.1.4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博物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以观众为本,以馆员为本。在功能区域划分和平面布局时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1、以观众为本。功能区域的划分要以方便观众为原则,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平面布局,为观众提供方便、舒适、能够满足观众需求的多种形态的观赏空间。博物馆在平面布局时,不仅要重视观众观赏的环境质量,也要考虑观众交流、活动和休闲功能的需求。2、以馆员为本。博物馆内实行人本管理强调对馆员的关心与尊重,不但要尊重馆员的个人人格,关心馆员的事业发展,还应该为馆员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3.2设计规范依据本工程设计执行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及建设部有关标准、规定。《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T50314--2000《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规范》《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40-8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3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专业设计技术措施》(2005年版)3.3建筑功能设计3.3.1各功能分区设计博物馆的功能区主要由观众入口区、陈列展览区、观众服务区、文物保护工作区、综合业务区组成。各部分并不是独立的,有些会交叉共存。在功能布局时既要考虑当前的需求,又要考虑到博物馆的发展。因此各功能区域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各部分功能区域在规划时有不同的要求。1、入口区入口区的设计要在方便观众的前提下创造特色,在富有亲和力的基础上创新。由于各功能动静分区和相互连接的要求,博物馆主出入口设计在首层,观众可由主题广场直接进入。博物馆入口区分成两部分,前厅与序厅,作为接待、休息、交通的枢纽空间和进入主要建筑的过渡空间。前厅作为观众进入展厅之前取票、咨询、存包、安检的入口空间。由此进入建筑后是3000平方米、三层通高的序厅空间,很有震撼力,体现了博物馆的地位与气势,在通过通透大气的空间来表现其公共性和教育性的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观众参观流线的交通组织。它是整个博物馆的交通枢纽,提供了充裕的空间、明确的定位性,以及多条通往展览空间的通道,组织了便捷的交通路线。观众从这里不必参观所有展馆就可直接到达他们感兴趣的展厅,从而避免让参观者不得不穿行所有展馆的情形。序厅还可以作为博物馆举办各种形式活动的空间,如新展开幕仪式、群众文体活动等等。2、陈列展览区位于建筑主体的东部一至三层,分南北两部分,中间由共享大厅联系。观众流量较大的临时展区位于一楼,交通便利。基本展览区布置在三楼。展厅平面规整,柱跨为九米,可灵活划分,并保证5米净高要求。文物库房区由于安全的需要,设于地下一层,有自己单独的藏品出入口,并有竖向交通与展览区、文物保护工作区相连。3、观众服务区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该区域采取了化整为零的布置原则。报告厅与贵宾区结合,放在了建筑主体的南侧,并有直接的对外出入口,同时又有内部交通与展厅、综合业务区相连,可满足对外对内不同的使用要求。纪念品商店、书店放在首层序厅的南北两侧,观众可在看完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