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论文:试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至2003年从事中学体育教育工作以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除了做好我们本职工作外,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到人文教育,或许许多同仁会觉得内容很广,中学体育老师难以胜任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其实不然,这是对人文教育的肤浅认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属于人文范畴,如社会公德、思想、心理、道德等都是以人的感情为基础的,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属于人文,我们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一、体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体育学科的理论表述和建立过程体现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如体育中的人们对“公平、公正”的追求,体育的“竞争精神”与“合作精神”,以及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的追求;这些都体现着真、善、美。而人文精神的本质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人文教育应被教育中的各个学科所关注,而作为关注身心健康的体育学科更不能忽视人文教育的渗透,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体育教育应该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着眼于塑造良好人格,关心人的困难,容忍人的缺点,发展人的自主和自觉、鼓励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激励个性与民主发挥及培养学生良好、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心态。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刻不容缓(一)中学体育教育呼唤人文教育首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为考而教,一味地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的指标去实施教育过程和评价教育效果。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自由张扬的科目,却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训练,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体也未必健康。其次,现代环境下的独生子女,由于自身条件的优越性,往往在体育活动中惟我独尊,不愿与同伴合作,缺乏协作精神;在体育比赛中输给对手,则会怨天尤人,推卸责任,缺乏理解、宽容和同情心。自私、冷漠,不愿意帮助他人;学生的意志力薄弱,不肯吃苦,情感脆弱,易受挫折。再次,许多留守儿童也已经进入中学学习阶段,由于他们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爷爷奶奶只是在身体上的关心,没有父母在心理上的正确引导和疏导,心理问题早已滋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自卑,倔强。这又与上面的独生子女个性成鲜明对比。而这两个极端我们都可以在学校里面的大教室——操场,进行得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个性趋于完善。(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体现人文教育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体育应是“一种强调体育本质、文化价值、主观意识、行为能力等的教育过程,其建设不仅有美化身体的文化,以及身体语言表述的文化,有相应的体育法规、条例、制度。此外,还应系统地讲授中西体育的文化、文明成就、发展规律和当代主题等内容。”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保障人文教育思想认为,学生要发展和提高,必须把知识经验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这个内化需要有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和独立深刻的思考。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应为人文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一)创设人文化的体育文化环境如在校园里竖立体育名人塑像,悬挂体现人文精神的警句格言,通过黑板报、橱窗向学生宣传体育文化知识,举办人文主题讲座等等,这样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又可以使青少年学生从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陶冶。(二)体育项目和活动要注重人文性学校体育活动和竞赛应尽量淡化竞技,而多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选择面。例如举办一些趣味性的集体项目,鼓励人人参与。项目的设置要考虑因人而异,例如对胖一点的同学可以举行拔河或者掰手腕比赛;对于瘦小的同学可以举行钻圈或跳绳等比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去。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人们除了对科学、经济、物质的追求外,更注重对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这不仅是科学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