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赏比罚更有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赏比罚的作用更好心理学家认为:赏比罚更有力量德国教育家第斯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鼓舞!表扬更容易缩短心里距离,体现教育平等,创造教育奇迹!赏其实就是作家罗丹笔下的“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A.罚让人心寒,产生畏惧B.赏让人心暖更能激励人赏是用物质或精神激励从而达到目的。罚则是用武力惩戒手段使他人听从以达到目的。赏和罚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是我们今天比较何者更重要,就是看何者更能达到预期目的。当然,我们比较要在双方均为理智的前提下进行。1赏会让人从心底有意愿去做某事,而罚则是畏惧从而不敢违背。这存在一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对方辩友,你能否认,只有心甘情愿做某事是我们才会全心全意义无反顾的投入进去吗?而罚,则是半强迫性质的,从心底里不愿意做的事,就算有完成的行为,效率也会偏低。奴隶社会是典型以罚为主的例子。不禁效率低下,并且一次次暴动让您还有生命之危啊。而现代社会则是以赏为主。以成果得到工资,奖金等等手段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绝对安全。2罚,是根据做错了什么进行处罚。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但是奖赏是预先,或成功完成某件事的时候进行奖励。这不仅可以引导人们向意愿的方向前进,并且可以有效避免错误事件的发生。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吧,小学生在考试不及格的时候老师会采取各种手段惩罚。但结果如何?下次依然不及格?心不甘情不愿?叛逆?跳楼自杀?这样的事例还少么?但是采用发小红花,发糖果的方式,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啊~~3我们反对那种不合实际的赏,更不能大赏特赏和无缘无故的赏赐。应为那样就会引起有同样功劳的人的不满和心理不平衡。就好比,一个乞丐和地主,都帮了你的忙,你却一样都赏赐一碗饭。一碗饭飞乞丐来讲,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可对于地主来讲,他不可能接受。所以,要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他最需要的赏赐,我们的赏的力量就会达到最大化!但是惩罚却不一样。4如果不是赏更有用,为何中国奥运代表团即将出征之际,将奥运会上获得金牌,都将获得50万元奖励。以下资料显示赏比罚更有用:希腊在北京奥运会夺金可以得到19万欧元,去年希腊国民平均工资为每月668欧元。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还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公务员职位,通常是军队中的军官职位。同时,他们还可以获得几个广告合同,总价值数以十万欧元计。俄罗斯的奖金标准是金牌5万美元(约合3.3万欧元)。奥运奖牌得主还可以从多家体育基金和私营公司那里得到巨额奖金,并从家乡政府那里得到免费的住房、奖金和汽车。这样,每个人总收入都可以达到约50万美元。德国为金牌选手提供的奖金较少,每块金牌的奖励是1.5万欧元。加拿大金牌得主将得到1.4万欧元,据说与美国的奖金相似。新加坡只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赢得过一块举重(搜吧)银牌。他们希望在北京结束金牌荒,并为金牌悬赏近50万欧元。中国尤其希望在本土举行的奥运会上摘取更多的奖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给金牌得主每人2万欧元,银牌和铜牌得主1.15万和7500欧元。国家体育总局还没有透露今年北京奥运会的奖金额度,但是奖牌得主可以从地方省市得到额外的奖励。霍英东基金会也从1984年开始,给每位中国队的金牌得主颁发1公斤黄金以及8万美元。韩国韩国在伦敦奥运会的目标是夺取13枚以上金牌,保住世界十强地位。为鼓励选手拼搏,他们表示将在北京奥运的基础上再提高奖牌奖金,加到人民币33万元。为了鼓励奥运选手在奥运会取得佳绩,韩国还开出了最受他们欢迎的奖励,那就是免服兵役。(可以总结:奖励他们最想要的,就是最好的奖励!)(人民币市场汇价(3月4日)100美元=711.25元人民币100欧元=1081.97元人民币)自古以来称为暴君的何者不是因为惩罚刑戒闻名的?比如:秦始皇。秦国的法律好不好,当然好!在秦国6代君主160年的时间里,由于有了秦法,把一个被动挨打的弱小偏远的贫穷的小秦国,变得富国强兵,人人守纪,那时真正做到了,“天下无贼”的境界,最后扫平六国,统一中国后却草草收场?在秦二世就灭国了?为何?就是秦法泰国严厉苛刻,也就是惩罚的太重,罚太重,让人心寒,再重就会有反叛,人们就起义,这也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呀!我们来总结一下思路,奖励在任意种场合可以实施,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自愿自发高效的完成目的,而惩罚,首先要严格控制使用程度,过犹不及,轻了没用;不能引导正确方向,只能在已发生过错后才起作用;手中心不甘情不愿效率偏低。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赏比罚更能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而罚只是警戒人们的行为,所以我方坚定赏比罚的作用更好。赏在战争中的作用1、秦国的士兵为何能勇往直前、不顾生死奋勇杀敌呢?答:因为他们有很好的奖励制度。在商鞅变法之前,奴隶士兵无论杀敌多少都没有奖励的,也就是说奋勇和不奋勇没有区别,谁都会有私心,谁会去无端送死呢?这是时候惩罚也没有多大作用,你杀了一两个退后的士兵,其他士兵还是不肯往前冲。因为没有奖励机制。在商鞅变法以后,大为改观,人人奋勇杀敌,个个抢功,为何?他们知道杀敌一人就可以进爵,有20个级别。杀敌越多还可以升官,如果牺牲了,一样可以给家里人带来荣誉和抚恤金。在那个奴隶制年代,这样的奖励那是天大的好事,以前从未有过。因此,我方认为,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发剂,赏比罚更有用。2、曹操深谙激励策略,也就成就了他的霸业。曹操在其《孙子注》中也明确提出:“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⑿公元207年,曹操消灭了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集团后,为了激励将士继续为统一战争贡献力量,下令封赏功臣。在另一方面,曹操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他“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加强部队的组织纪律性,颁布了《败军抵罪令》。打了败仗要按法律治罪,造成损失的要免去官职和封爵。这样,使将士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紧张,强化了将士们的责任感。激励策略的实施,使得曹操走向成功之路。3:杨宪治扬州明朝开过之初,扬州经过战乱后,到处荒芜,人烟稀少,偌大的扬州只要18户人家,在朱元璋巡查时感叹与那句名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极不相符,于是,许给杨宪扬州知府来个五年计划,要他来个翻天覆地变化!这时候,你说是要奖励机制好呢?还是要惩罚机制?这时候就是奖励机制好呀!为何?奖励机制要政策优惠,要大奖耕种,首先要人,如何才能吸引人来呢?当然是奖励制度了!因为奖励能为生活描绘美好蓝图!所以,我方认为赏比罚更有用。4、赏识自己的孩子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赏小取信再看看商鞅赏小取信的故事。威信威信,有威还要有信。如何树立信用呢?秦国的商鞅变法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准备变法,公布法令之前,担心老百姓对法令没有足够的信任,于是就使用了一个很有效的小技巧。他让人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的木杆,公告说如果有人能把木杆移动到北门就给予十金的奖励。老百姓觉得移动小木杆就给金子,这个事情很奇怪,没人敢动手。商鞅就把奖金增加到五十金。后来有个人上前把木杆移到了北门,真的当场就得到了五十金的奖励,于是大家对商鞅信心大增,对他提出的主张、下达的指令都格外信服。这个策略叫做赏小取信。赏大不取信,必须要赏小。人们的心理是这样的:大家都觉得,大成绩大事业得到回报是理所应该的,领导者奖励大成绩大贡献,本身就顺理成章。所以这种奖励对群众的影响不大,起到的宣传示范作用也不大。而小事情就不一样,小事情,不起眼,容易忘记、容易忽略,只要在容易忽略的环节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就一定能取得大家的关注,从而起到足够的示范作用让群众信服。你看过动物杂技表演吗?每一次在动物们精彩表演完之后驯养员给他什么赏赐?知道吗?是给他一点点吃的作为奖励,奖励就能让它表演,多么神奇的力量呀?想一想,反过来,如果表演成功了,给它一顿毒打,它下次就不知干什么了,因此,赏比罚更有用!2、奖励的利弊如今,奖励成为一种重要激励机制。必要的奖励,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焕发起工作热情,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此,有人称奖励为“神奇的一滴蜜”。然而,现实中也有“不甜的蜜”,最近,就发现几件奖励不当,反受其乱的事。例一,某厂奖励了一位看起来最忙碌、日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却收到一封自称是“愤愤不平者”的来信,说是获奖者一天的工作量,他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工作质量更胜一筹。例二,某企业为了留住一位欲“东南飞”的“孔雀”,连续三次奖励其万元以上。然而,换来的却是不绝于耳的“早晚还得走”,这就伤了那些忠诚于企业、安心于岗位者的心,他们说:该奖的不奖,不该奖的重奖,再这样,我们不干了!(点评:还没了解他真正需要什么,应该更好沟通,达到了他想要的,他还会走吗?)例三,某经营陷入困境的公司,为了安定人心,给10名坚守岗位的员工千元奖金,这一奖,让另一些人受了伤害,一位虽偶然脱离过岗位但却事业有成的广告创意人员因此不辞而别。诸如此类的奖励,导致了雇员人心浮动。(点评:陷入困境方法不对,当然打击其他人,应该谈话解决。,)我想起了一则“渔夫、蛇与青蛙”的寓言故事。一次,渔夫出海,偶然发现他的船边游动着一条蛇,嘴里还叼着一只青蛙。渔夫可怜那只青蛙,就俯下身来从蛇口救走了青蛙。但他可怜这条饥饿的蛇,于是找了点食物喂蛇,蛇快乐地游走了。渔夫为自己的善行欣慰。时过不久,他突然觉得有东西在撞击他的船,原来,蛇又回来了,且嘴里还叼着两只青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奖励得当,种瓜得瓜,奖励不当,种瓜得豆。经营者实施激励最犯忌的,莫过于他奖励的初衷与奖励的结果存在很大差距,甚至背道而驰。(点评:蛇吃青蛙乃天性,更不可能要蛇感恩,奖励犯错,不值提倡)环顾周围为数不少的停产、亏损企业,为什么一些员工冒下岗的风险磨洋工而不去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什么拼设备、拼资源、拼员工体力的短期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奖励制度不够完善,就像那位渔夫,奖了不该奖的角色,挫伤了一些人的积极性。如今,企业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因而,激励不能简单从事,需要周密考虑。如果仅凭表象实施奖励,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当奖赏不起作用许多家长感到困惑,奖赏为什么不灵呢?,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心理学家雷珀挑选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然后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的孩子们得到了一个许诺,即“画得好,就给奖品”,而B组的孩子们只是被告之“想看看你们自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