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58研究RESEARCH20120658研究RESEARCH文/唐晓东据,以“布置项目→介绍完成项目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当然,各“项目模块”涉及的知识不一定都得按照固有的教学计划,如果是前后贯穿的“项目模块”,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制订教学计划时合理进行安排和调整。通过功能模块分解将一个综合性项目划分成了相对容易实现的各个子模块,不仅可以使得各个知识点分阶段融入到模块中,学生在完成项目模块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教学知识点,又可以树立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了解项目实施方法和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如果仅通过某个子模块的实践来掌握该模块涉及的知识点实际上是不够的,还应该对重要知识点设计多个配套小项目,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真正掌握该知识点。因此,根据各个模块不同的功能,把学生常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分解成几个小项目:登录、注册、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班级管理等项目。项目用到什么就先学什么,项目由简入繁,逐步完善,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项目实施前的引导:由于学生对系统设计并不熟悉,所以在项目开发之前,教师要先给他们演示已经开发完成的功能模块,使他们对系统有明确的目标和感性认知,知道实施该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在哪里,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项目实施前,要对新知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通过简单的例子用操作演示完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如在教学中,教师只精讲教师管理模块中的按条件查询,其他模块如学生管理模块中的查询设计等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完成学习,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技能。(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以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项目并增强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尽可能对其进行启发性、提示性的指导。(3)项目实施后的作品评价: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作品的完成度及完成质量给与一定评价,并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4)不断完善和改进项目内容:教师在教学项目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实习时,应结合目前企业常用技术,改进现有项目,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实习内容的掌握,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就业需求。近几年来,各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积极实践“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显著的教学成效。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扬。用人单位对“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普遍认可,他们反映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本领和企业的要求非常接近,工作起来上手快,效率高。(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摘要: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趋势。任何教学的开展都离不开一定的课程资源,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更强调课程资源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对现有资料信息的处理与整合,教师从零点的状况寻找自己必需的东西,花费了人力、财力不说,整日里做着别人曾经做过或重复过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去利用众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精神财富?为什么我们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长补短地收集、处理、整合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呢?假如有人专门负责这个过程,教师直接利用,相信我们的教学会轻松很多。确实,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能多角度地去链接共享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很好整合我们的教学资源,实现网络化,它应该是有形与无形资源的结合,有着延续性与创新性,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维,使用新方法。网络时代的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不仅要符合教育教学的需求,也要体现网络的时代特征,在开发网络时代的教育信息资源时,应体现如下几点开发思想:主要体现信息资源开发技术的先进性(如利用流媒体技术来实现教学视频点播、开发工具先进并能实现兼容等)、资源内容的先进性,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应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等。由于网络时代的教育更多地依赖网络这一媒体,所以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多与少、获取速度的快与慢也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RESEARCH59201206研究RESEARCH59201206研究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整个资源的检索效率,对已有资源可以建立资源导航库,从信息量和准确性方面确保都能达到一定的效率。由于网络时代的教育教学过多地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也会受到制约。如何克服病毒侵袭,建立可靠稳定的教育信息资源系统也是我们在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学校大部分课程仍将在普通教室内完成,教师将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素材是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主要内容。这类“课件”主要应用于教师在计算机教室内应用课件组织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类“课件”由教师根据学生基础,兼顾各类学生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特点,强化教学目标制作而成,主要内容包括与教材相关的拓展性材料、分级分类自我测评题等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全新学习方式。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网络完成一定量的研究性课题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在网上收集信息、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判别、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只有加强专业业务学习和进修,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和有关素材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把握住方向,制作出符合多媒体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课件。多媒体技术适当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会使一堂课看上去显得轻松愉快,时间利用率高,效果好,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但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大大增加了,所以有很多教师不太愿意使用,从而使普及多媒体教学显得任重道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本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思想,教师必须在现代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方面勇于探索,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另一方面,同传统教学手段和以往电教手段相比,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要求较高,掌握起来要复杂一些。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术,还要研究多媒体的特性,依据教学需要选择、设计、组合和恰当的运用。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多媒体是把“双刃剑”,成败只在举手间,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专业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其根本变化是: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换日益频繁;教师失去了优越感,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的工作方式也从个体走向合作。因此教师必须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观念,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吸纳新的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自觉培养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由此造就出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的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如果教师缺乏创造性思维,将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教师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信息技术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载体为特征,担负着开拓视野、搜索资料、整合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功能。这其中,教师素质是关键要素。教师整合能力是信息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思,教师应当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充分认识到网络与多媒体在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热心于多媒体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活动的科技含量,从实际出发,寻找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1]童敏明.高校多媒体教学的问题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1(5).[2]徐光监,罗颖.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及对策[J].教育信息化,2005(9).[3]孙丽君.合理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于教学的思考[J].教育技术,2005(6).[4]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四结合网.(作者单位: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