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291第四章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下)第四章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下)第一节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三节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一、思维的概念二、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三、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节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思维的概括性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的本质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介(如知识经验、感性材料、工具等)来反映客观事物。第一节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二、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中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思维有所不同。(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四年级(约10-11岁)。3.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4.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二)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2.从少年期开始,己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到高中阶段基本上可以掌握辩证思维。3.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少年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4.初中生逻辑思维三种形式的发展呈迅速上升趋势。概念和演绎推理到初三已发展到占优势水平;归纳推理到初三发展到基本成熟水平。(三)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高中生思维发展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开始形成辩证思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抽象与具体得到了较高的统一。高中生的思维比初中生有了质上的变化,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起来。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与具体获得明显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二是,辩证思维获得了明显的发展。高中生逐步认识到一般和特殊、归纳和演绎、理论和实践的对立统一关系,逐步发展全面、运动变化、统一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第一节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三、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普遍采用的直观教学形式有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三)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四)提高言语表达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三、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思维水平直观教学形式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是对实际事物的感知。模象直观是对实物的各种模拟形象的感知。言语直观是通过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描述唤起学生表象的直观形式。(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情境是一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但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或学习任务。只有当学生感到单纯靠现成的知识和方法不能解决,而必须经过积极思考,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才成为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提问、对比、比喻、讨论等。(三)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是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思维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中小学生的重要推理方法。(四)提高言语表达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和言语密切相关,没有脱离思维的言语,也没有脱离言语的思维。第二节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教育一、创造力概述二、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三、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四、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方法一、创造力概述(一)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是重新组合已有的信息,产生出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思维产品的能力。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其本质特征。(二)创造力的结构发散性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向可以向各种可能的方面扩散,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不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答案。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三)有创造力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1.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2.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3.具有敏锐的观察力。4.具有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新颖独特性”是指超凡脱俗,前所未有,有独到之处,不仅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新的,思维的成果也是新的。5.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二、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一)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呈现出一种波浪式而非直线式上升的趋势。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等研究表明:小学一至三年级呈直线上升状态,小学四年级下跌,五年级又恢复上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出现第二次下跌,以后直到成人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二)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趋势1.创造性思维能力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2.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结构日趋完整(三)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1.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明显发展起来2.中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有很大发展3.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有所发展三、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一)激发学生主动解惑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三)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五)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培养创造个性(一)激发学生主动解惑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从下面角度去做: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经常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或社会生活,让新景象、新事物、新生活不断刺激他们的头脑,激起他们了解大自然、认识社会的欲望,从而产生创造的动机。3.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各种解答,避免立即评论、否定或讥讽,以免挫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羞辱或内疚心。4.适当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和发现,去掌握知识和原理。(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和作文中的“一事多写”(对同一事物用不同体裁作文),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要讲究提问的内容和方式。应把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结合起来。(三)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不经过严格的逻辑分析,而径直猜测、迅速判断的一种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活动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基础。2.熟悉的知识及其结构是直觉思维的依据。3.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培养他们良好的直觉“习惯”。4.自信心、勇气和冲劲是学生直觉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培养这些品质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必要条件。5.教师做出运用直觉思维的示范直接影响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本章第三节将详细介绍:1.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2.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3.丰富学生的情感4.激发学生的灵感(五)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培养创造个性首先是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端正学生观,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对这样的学生要剖璞见玉,善意引导。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创造性个性的学生。教师应抓住课堂内外的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四、中学生创造力开发方法(一)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译智力激励法,是指通过一种特殊的会议形式,使参加人员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为解决问题提供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设想的创造方法。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发明。实施原则:1.不得批评原则2.自由畅想原则3.以量求质原则4.综合改善原则(一)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组织方法:参加会议的人数以5-10人为宜,不超过10人。会议的大多数人员应是对议题熟悉的行家,但也要注意吸引其他专业的人。会议要有1名主持人和1-2名记录员。会议时间一般掌握在2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每次会议的议题要明确。要按照上述原则,使到会人员围绕议题任意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对会上提出的设想进行加工,使之完善。思考:头脑风暴法与单独思考的优缺点(二)核查表法概念核查表法是列出一张与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提问表,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周密系统的思考,以获取新的构思或新的发明创造。特点借助表中的提问,从各个层面对要创新的事物进行分析和探索,这就突破了旧经验的框框和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更具灵活性和多变性。核查表法被誉为“创造技法之母”,也是奥斯本创造的。第三节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与教育一、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二、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三、中小学生想象力开发方法一、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一)想象力的概念想象力是指对头脑中的表象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能力。(二)想象的分类再造想象是依据言语的描述或非言语的描绘(如图解、图样),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三)中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想象的创造性日益增强。3.想象的现实性逐步增强。二、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三)丰富学生的情感(四)激发学生的灵感(一)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首先是要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增加他们的知识经验。另外,参加实际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也是丰富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有了丰富的记忆表象,只是具备了想象的素材,想象还需要具备另一个条件——思维能力。学生只有能够对己有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以各种奇妙的方式把表象重新组合成前所未有的新形象,才能说学生是在进行想象,否则,只是对旧表象的重现。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掌握思维的各种方法,是进行想象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本章第一节已经介绍)(三)丰富学生的情感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想象有了深刻而持久的动力来源。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友谊感等,让他们在崇高情感的推动下,产生出积极的想象。3.教师还要掌握激发情感的具体方法,如创造情境,以境育情;动之以情,以情育情;晓之以理,以理育情等。(四)激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突发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并教给学生捕捉灵感的方法:首先,致力于长期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是产生灵感的基本条件。其次,注意克服僵化的思维模式。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暂时把问题搁置一边。最后,要善于抓住灵感出现的时机。三、中小学生想象力开发方法(一)粘合法(二)综合法(三)夸张法(四)具象法(五)联想法(一)粘合法粘合法是把从未结合过的事物的属性,特征、功能、部分等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方法。粘合有同物粘合和异物粘合之分。(二)综合法综合法是指把各种有关的生活素材或生活原型有机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方法。(三)夸张法夸张法是指通过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而想象出新形象的方法。(四)具象法具象法是指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情绪、个性特点等的方法。利用具象法训练想象力需要注意:1.对要描述的概念、个性特点等要有正确的理解,把握其真实的涵义,这是准确想象的前提。2.要让学生尽可能按自己的想象去重组已有表象,创造出崭新的形象。3.在学生独立想象之后,可给他们提供一些经典作家对此概念进行描述的例子,使他们通过比较,有所进步。(五)联想法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相和关系联想是联想的四个基本类型。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林茨的研究表明,任何两个概念都可以经过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联系。如“木材”和“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