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扣子民族团结一家亲之五十六个民族少数民族之壮族01.民族概况02.饮食服饰03.风俗节日04.文化艺术目录01民族概况一、民族概况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其中云南有100余万人,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广东的连山、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族。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壮语有自己的文字,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山水二民族历史旧、新石器时代秦以前,部分地区属楚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统一岭南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唐代,封建王朝在岭南西部的壮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以夷治夷”,进行间接统治。宋元时期,是壮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封建王朝在壮族地区原来羁縻统治的基础上,推行土司制度。明清时期,壮族地区的土司制由发展到衰落。1949年以后,壮族地区先后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工农业改造,特别是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壮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02饮食服饰一饮食习惯和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别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主要特色菜有:壮家烧鸭、盐风肝、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把等。饮食习惯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鸡胆酒:在米酒中配以鸡胆鸡杂酒:在米酒中配以鸡杂猪肝酒:在米酒中配以猪肝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二特色服饰壮族男装:分为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壮族女装女装为无领右襟,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03风俗节日风俗节日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陀螺节、铜鼓节、六月初六、农具节、中秋节、吃立节、娅拜节等节日。三月三歌节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敬祖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糕做馍,并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以备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后,入夜还要到山角河边,进行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祈求野鬼别来作祟。中元节04文化艺术文化艺术稻作文化大石铲文化龙母文化、青铜文化青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花山文化•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第一件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手工纺织品•第一个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农作物品种:人工栽培稻•分割圆法(没有文字记载)•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设计独具匠心。•陶器是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青铜技艺: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是八型铜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舞蹈:舂堂舞、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戏剧:壮剧、师公戏、木偶戏、歌舞剧壮锦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主讲人:扣子民族团结一家亲之五十六个民族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