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辨证施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悸的辨证施护【摘要】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症、心血瘀阻六种不同的证型。我科运用中医中药特色为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关键词】心悸;证候分型;辨证施护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心悸又有惊悸和怔忡之分。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心悸多见于,现代医学中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等,本病的发生多与体质虚弱,饮食不当,劳逸过度,情志所伤,感受外邪,药物使用不当有关。1证候分型1.1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象动数或虚弦。1.2心血不足心悸,少寐多梦,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舌淡,脉细。1.3阴虚火旺心悸,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或为促脉。1.4心阳不振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心痛隐隐,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虚弱,或见结脉、代脉。1.5水饮凌心证心悸,胸脘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1.6心血瘀阻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舌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2辨证施护2.1心虚胆怯证2.1.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避免噪音,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空气新鲜。2.1.2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保持身心愉悦,多关心患者,进行劝解、安慰、使其配合治疗。2.1.3夜难入寐者,晚餐不宜过饱,睡前1h可吃莲子百合红枣羹1小碗或饮热牛奶一杯。忌睡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以上方法均无效时可给予安神定志的药物。2.2心血不足证2.2.1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2.2.2适当的饮食调补,可选用桂圆、红枣、莲子、黑木耳、瘦肉、牛奶、猪心等食品。忌烟、酒、浓茶及咖啡。2.3阴虚火旺证2.3.1重视情志护理,多关心体贴患者,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开导患者使其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情志的刺激,郁怒伤肝,致肝阴虚阳亢。2.3.2戒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痰多者忌肥甘厚味之品。2.3.3饮食可适当清补,补益心肾之阴,如可食用甲鱼、桑椹、银耳、红枣、鲜藕等。2.3.4心悸时可服用朱砂安神丸1~2粒或耳穴埋豆,取神门、交感、心。发作时每次按揉3~5min。2.3.5心悸伴头晕目眩者,要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每日测血压1~2次。2.4心阳不振证2.4.1心悸甚者,必须卧床休息。症状改善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恢复期鼓励和指导患者适当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锻炼,以增强体质。2.4.2注意防寒保暖,居室向阳,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2.4.3饮食宜益气温阳之品,可食用海参、羊肉、桂圆莲子粥以补气助阳,养血安神。2.5水饮凌心证2.5.1浮肿者,给予低盐饮食,酌情控制进水量,严格控制输液量,配合食用赤小豆米仁粥等。2.5.2胸闷气喘者,应采取半卧位,给予氧气吸入。伴尿少水肿者,记录水液出入量。2.5.3可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宜温服,分少量多次服用。2.6心血瘀阻证2.6.1本证常伴有胸闷心痛,要密切观察脉象等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剧烈胸痛、面色苍白、脉结代或细微欲绝,则属心阳暴脱之危证,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予头低卧位或平卧位,吸氧,测呼吸、血压。建立静脉通络,配合医生抢救。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避免情绪激动。2.6.2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动物内脏、胆固醇高的食物。可给予红花泡茶代饮,有活血之功效。2.6.3心悸胸痛发作时可服用三七粉1.5g,琥珀粉1.5g。中药汤剂可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3健康教育3.1生活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不畅时勿用力,注意防寒保暖,防感冒。3.2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避免过于激动、忧伤,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可采取听音乐、和亲人朋友谈心、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以放松心情。3.3饮食有节,每餐勿过饱,特别是晚餐,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营养,可是瘦肉、淡水鱼、莲子、红枣等,常食桂圆莲子汤、百合莲子汤。忌食动物内脏及辛辣厚味之品,戒烟酒。饮水量应控制在每日1000ml以内。3.4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以不感觉劳累为宜。3.5嘱患者随身携带急救药品或常用药。4结语心悸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是宁而发病。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之分。治疗心悸,当辨证论治,虚证当补,或补益气血,或调理阴阳;实证可化痰化瘀;虚实夹杂者,当攻补兼施。本病在辨证施护中应与证治分类密切结合,并发辉护理的特色,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方面进行施护,必将对本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姚景鹏,徐桂华.内科护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6,3.[2]张明岛主编.上海市中医病证护理常规.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9,10.[3]胡敏,刁惠民,赵威丽,刘静静.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3,01.[4]梁惠宏.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医学文选,2003,04.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