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C1046年BC771年BC476年BC256年BC221年西周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战国政治怎一个“乱”字了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华夏一体诸侯各国自称“华夏”;周边民族认同“华夏”;局部统一、华夏认同为大一统提供了前提!春秋战国经济怎一个“发展”了得!封建经济发展为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社会经济性质:从奴隶制经济过渡到封建社会经济农业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生产方式—小农户个体经济手工业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生产工具、技术—铁制农具、牛耕技术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冶铁业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一批中心城市春秋战国变法运动怎一个“变”字了得!变法背景: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变法性质:商鞅变法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变革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拆大分小,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经济措施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什五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变法结果:先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推行县制,君主集权政治举措评价: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思想文化怎一个“活”字了得!社会大变革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的发展,争霸兼并战争,变法运动周朝的核心价值观礼乐制度旧的贵族体系被打破,新兴士阶层的崛起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力图重构价值体系百家争鸣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阴阳家:邹衍兵家:孙武、孙膑礼乐制度,天下归序!一批思想家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和自然的主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政治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实行德政个人修养:克己复礼为仁人与自然:敬鬼神以远之,但注重祭祀祖先。社会规范: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教育理念:“有教无类”,推动私学发展教育目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全面发展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主要思想:弟子整理为《论语》思想核心“仁”春秋晚期儒家创始人孔子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1、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倡“仁政”3、“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4、发展“礼”,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孟子荀子评价: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政治主张: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哲学核心:“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哲学思辨:朴素的辩证法,事物互相依存、相互转化;方法论:物极必反、以弱胜强、柔能克刚主要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思想核心“道”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老子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1、“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和差别,要做到“齐物”2、要做到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万物齐一主张“兼爱”、“非攻”等。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崇尚自然,超越功利,精神自由!墨家—墨翟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反映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法家—韩非子讨论军事理论,“诡”、“诈”。《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兵家—孙子、孙膑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阴阳家—邹衍追求实际功利追求功利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华夏认同;经济发展,兼并战争,富国强兵;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军工;土地私有,什伍连坐,县制推行;儒家孔子,仁者爱人,推行仁政;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整理六经;道家老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社会变革,波澜壮阔,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思想大爆发的时代,是中华民族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奠基时代,是中华民族人文意识、民本主义的躁动时期,更是治国思想、治国体制的实验时期。传承不忘根,治国不忘本,有此时期,文化幸甚!民族幸甚!1.知道空气的质量相对很轻,并且空气的质量是可以测量的。掌握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方法。2.经历测量一袋空气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科学实验的趣味性与严谨性.4.认识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5.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6.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7.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8.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