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数学(上)课程纲要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八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材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2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生(第一学期)授课时间:约70个课时课程背景:第一章学习的《勾股定理》是继七年级下册学习了三角形,已经非常熟练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之后对直角三角形的深度学习,为九年级的《解直角三角形》打下基础。第二章学习的《实数》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学习的。这部分知识学完之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这部分知识就全部学完了。它的学习为“式”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三章《位置与坐标》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的数轴学习的基础之上学习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为第四章《一次函数》、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第四章《一次函数》的学习已有了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前面第三章的学习知识储备,为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在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基础之上进行的,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什么是“元”,什么是“次”,而本章的学习为将来学生九年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打下基础。第六章《数据的分析》是在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初中段的统计部分知识学生就已经全部学完了。第七章《平行线的判定》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四章《三角形》的学习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证明?”以及怎么判定命题,如何一步步去证明结论的,为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平行四边形》、九年级上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九年级下册《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不管是在知识层面还是在能力层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也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情境创设:经过七年级的学习,我们已经在《数与式》、《空间与几何》、《方程与不等式》、《统计与概率》部分都有涉及,但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究、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开发。我们有着历史悠久的古文化,第一章学习的《勾股定理》,在《周髀算经》中就有详细的探究思路,大家可以查找资料、网络,了解勾股定理的探究思路,有记载的思路有300多种呢?还有科学家用大量迹象表明有外星人,有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曾有数学家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形作为与“外星人”联络的图形。是不2是很奇妙呢?在七年级我们就学习了一种“新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这学期我们要继续把“数”进行扩充,我们将涉及更广泛的范围。当你走进电影院怎么快速找到你的座位呢?电影票上是怎么描述的呢?你怎么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你的具体位置,让他能快速找到你呢?世间的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很多都有他们既定的规律,那么我们怎么用一条线来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呢?上一年我们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了,那么把未知数由一个变为两个,我们该怎样去解决呢?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很多时候不确定的量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七年级我们经历了数据的整理,那么我们怎么从这些数据的分析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呢?七年级我们经历了“证明”的初步学习,很多学生喜欢上了这种严谨的思维方式,那么第七章的学习,我们继续训练这种方式,为了我们做人、做事思维更加清晰,条理。孩子们世界是多彩的、奇妙的、未知的、迷茫的、神秘的,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逐步去揭开那些神秘的面纱。但要想开启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发现更多精彩,就需要我们有严谨的学习态度,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会更多的探究本领。孩子们,就让我们开启我们学习的浪漫之旅吧!课程目标:第一章:勾股定理1.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勾股定理有多种证法,并感受它的多种证法。(2)尝试用数格子法、面积法探究勾股定理,利用几何学具用测量的方法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过程,并从中体会探究的困难和探究成功的喜悦。(3)熟记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准确求出第三边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准确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2.《课程标准》要求(1)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4)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二章:实数1.学习目标(1)通过课本21页引例,感受数不够用了,从而引出学习无理数的必要性。(2)会把实数进行分类,运用类比的思想学习实数的运算法则,会准确说出实数的运算法则顺序。(3)认识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求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和简单的二次根式化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会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估计实数的大小。2.《课程标准》要求(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实数。(2)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3(3)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4)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5)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6)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7)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8)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校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简单四则运算。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确定位置的必要,以及确定位置的方法,形成空间观念。(2)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单图形;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4)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5)经历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轴对称变化与点的坐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会根据点的坐标准确说出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2.《课程标准》要求(1)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应用。(2)在研究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3)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实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4)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5)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6)对给定的正方形,会选择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它的顶点坐标,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单图形。第四章:一次函数1.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会叙述函数的概念,说出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2)认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会准确说出一次函数必过哪两点?(4)会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会准确说出与一次函数y=kx+b中k与b的实际意义。(5)会利用函数图像,待定系数法求解实际问题。会观察图形,求出函数图形所刻画的函数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42.《课程标准》要求(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函数;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2).通过用函数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4).在运用数学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5).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6).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7).能结合图象对简单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8).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9).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10).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1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2).能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14).理解正比例函数。(1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1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学习目标(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字系数);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2)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解决实际问题。(3)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认识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2.《课程标准》要求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方程、函数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合意识。2.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4.掌握代人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能理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7.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第六章:数据的分析51.学习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形成用事实说话的习惯。(2)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求出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3)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4)认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5)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课程标准》要求(1).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2).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学处理的过程;能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5).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6).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1.学习目标(1)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发展推理能力.(2)会通过具体例子说出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3)结合具体实例,能通过反例判断一个假命题。认识公理、证明、定理的含意。(4)熟记已经认识的八条基本事实。(5)经历对顶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定理、两直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