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对农业的改造:1.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3.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三大步骤:1、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2、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3、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带来了社会各方面的变化: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2.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的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了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4.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在改造中出现了失误和偏差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改造时期的实例:同仁堂的新生提起同仁堂,家喻户晓,它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中医药企业,始创于清康熙八年,距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北京解放前夕,同仁堂的经营状况十分危急,只能勉强度日。1949年3月,同仁堂成立国药业基本工会,乐松生任总经理,通过不断学习,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商业政策有了基本认识,坚信个人在政治上、企业经营管理上必须紧紧依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要决策听取职工意见。在后来的“五反运动”同仁堂也经受了考验,经过审查核实,被评为基本守法户。同仁堂作为民族工商业,有其代表性,而所经营的中药又是人民生活所需。因此,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彭真市长亲自支持乐松开展中医药研究,开发新品种的工作,并成立了中药提炼厂。在党的关怀下,同仁堂在解放后有了很大发展,工人生活稳定,而且质量有了很大提高。1953年,同仁堂赢利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资方股息分红四部分分配。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党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北京市积极响应,很快制定了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具体措施,并召集在京民族工商业者召开工商业联合大会。会上,同仁堂总经理乐松生积极发言,拥护总路线,并且市地方工业局拟选同仁堂这个国药大户首先进行试点,为全行业合营扩展影响,奠定基础,积累经验。这一变革,不能不引起同仁堂乐氏家族的震动。他们因将失掉生产资料占有权、企业管理统治权和企业利润分配权。这是切肤之痛。乐松生先生作为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对其家族已经经营了200多年的同仁堂药店面临着抉择。经过反复思考,他深感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违背。同时也看到,共产党和职工群众仍让自己做同仁堂的总经理,生活待遇不薄,这是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因此必须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于是他毅然决定同仁堂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乐松生当选为工商联执行委员,推动了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的进程。1954年2月16日,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关于北京市工业公私合营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同仁堂是第一批合营的单位。同年8月9日,在大栅栏同仁堂成立了公私合营筹备工作委员会。8月27日,同仁堂彩旗高挂,在庆乐戏院召开了庆祝公私合营大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全体员工欢欣鼓舞,这家古老的私营企业在风雨飘摇258个春秋之后,迈进了社会主义大门,开辟了同仁堂历史上的新纪元。合营后,一切涉及公私关系问题的事情,乐松生总经理都和公方代表协商。针对一部分老职工怕合营后遭退休、怕降低工资等问题,工会通过多次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政策交心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向职工讲同仁堂的措施和合营后的前景,使大家认清形势,了解各项政策,清除各种疑虑。职工们纷纷表示,要为同仁堂出力多作贡献,使合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此外,合营后的同仁堂,还进行了资产清算,确定了资方资本和应得的股息。面对合营后的新情况,同仁堂党支部领导全体职工先后进行人事劳动纪律、经营思想的整顿,并相应建立了劳保条例、成本核算、生产统计、质量检查、专人配送料、出入库等制度;制订年度、委度生产计划,和用户建立供销合同,改变生产的盲目性;增加设备,改进工艺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特别注意了建立公私方共事的制度;使资方有职有权。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开始体现了合营优势,职工的情绪也空前高涨。一、概念:是在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改革不适应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变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所以只需要改变某些不相适应的环节,因而不需要打破原有的社会制度,另起炉灶。社会主义改革的实例:小岗村的故事,农村改革的先声。邓小平说: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改革是民心所向。已载入史册的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秘密大包干协议书按下鲜红指印,就是这种精神活生生的例证。人民公社时期“拍脑袋”想尽了办法,搞定额管理、评工记分、小段包工,都不灵,都不能解决中国人最重要的吃饭问题。然而当“大包干”这种新生事物出现时,咒骂、批评、怀疑、不置可否的彷徨,种种议论和态度都有,一些习惯了“拍脑袋”的领导认为“泥腿子”不可能弄出什么高招。当时的安徽省委主要领导从大包干后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成倍上翻的事实,肯定了这场改革。大包干成了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农民的首创精神在历史上得到了空前的肯定。学会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就会不断地从田头地尾抓住改革的新智慧、新思路。随着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供大于求的逆转,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农民增收困难、负担过重,农民被迫减少对土地的投入、甚至弃耕撂荒的新矛盾。如何破解这个矛盾?1993年起安徽省涡阳县、太和县的一些乡镇在集中民智的基础上,抛弃旧的税费征收办法,尝试对农村分配制度进行新的改革。改革的每一步都是农民参与、农民评述、农民决定改革措施的取舍。基层干群活跃的创造力使安徽一省就形成了多种税费改革的方案、模式。如今,农村税费改革今年已从安徽省的个别偏远小镇辐射到20个省的农村,使中国农村生产力再一次得到解放。改造与改革之间的关系:一、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造亲密母子关系(一脉相承)二、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①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经营方式。②创造了联产计酬的按劳分配好形式。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总之:小组成员:3班31-40号谢颖王娅莉唐定超林平庄望达王剑锋辜俊李周晨朔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