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论文: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与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课堂教学论文: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与策略1课题研究目标1.1通过课题研究,达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根本转型。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没、调控能力,让课堂充满智慧、迸发生命的激情,让教师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2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从事学习活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解除困惑,主动建构知识,使得各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动态生成”,达到个性的不断完善,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1.3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富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成性教学策略,构建经典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模式。2课题研究成果2.1从理论上总结、提炼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预设策略。课题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认识到,课堂教学策略的价值取向,在于为课堂生成提供最佳途径和最大可能,将生成的过程最优化和生成的空间最大化。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教学预设制约着课堂生成,课堂生成反作用于教学预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教师在预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的生成留足空间。基于以上指导思想,课题组首先从备课人手,更新教学设计的理念,努力探索能反映生成性教学思想的教学形式,在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课题组总结出生成性课堂教学预案的“六有”策略。即——①在教学设计思想中要有“生成性思维”;②在制订教学目标中要有“生成性目标”;③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要有“生成性环节”;④课堂教学中师生要有“生成性语言”;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有“生成性评价”;⑥在课堂教学反思中要有“生成性反思”。为了能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有效生成,课题组又提出生成性课堂教学预案设计策略——①教学结构——变“线性设计”为“块状预设”。“线性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刚性”,在课堂上反映出来就是教学思路清晰:而“块状预设”的最大优点是——“弹性”,设计时不但要有宏观的整合思想,而且要有微观的弹性设计,板块既简约又厚实,既有开放的空问,又有深化的“支点”。②教学设计——弹性预设,预留时空。在预设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教师在没想到的“可能”去及时捕捉并处理富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③教学环节——开放时空,弹性控制。预设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富有挑战性、包容性和针对性,能有效地激发和导向学生进行动态生成的问题。教学环节弹性控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提出弹性问题;二是留下弹性时空。④教学方法——一优化组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应当是开放的、民主的,要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合作式、质疑式、实践探究式等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境界。⑤教学评价——多元评价,促进生成。教学评价多元化就是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用多元化的生成性评价语言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生成。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即兴评价和延缓评价相结合,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的交流,促使课堂呈现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和丰富性。2.2总结、提炼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调控策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预见性和非预见性的两面性。因此,我们在把握预设中的生成点的时候,更应把学生看做重要的资源因素,注重现行建构,捕捉生成点,促进课堂教学不断生成。①通过教学实践,寻找预设与生成的最佳交融点。a.通过教学实践,开展多种课型的研究,创设多种情境,找到学生真正关注的“热点”。b.设计半开放的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寻找到“预设”与“生成”之间内隐的“相通点”。c.收集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摸索出“预设”与“生成”之间相互促进的“着力点”。②通过教学实践,寻找出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操作策略。生成性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兑现”教案的课堂而言的,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任务作一定的预设,引导学生共同思考、探究、实践和创造;师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因素,共同机智地面对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没有意想到的情况,使之生成为师生共创生命课堂的优质资源,有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课题组总结、提炼出如下教学过程操作策略。a.创设生动情境促进生成。课堂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是指教师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情境(材料)等之间相互交流、表达的互动过程。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教师利用一切时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因为教师的“教”及课堂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资源,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课堂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b.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促进生成。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圈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建构答案、意义、信息的活动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是生成性课堂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由于其探究的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生成信息,促进其建构。c.在交流、表达、互动中促进生成。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教师、文本资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交流、表达的互动过程。在这个沟通过程中。有相当多的有效教学资源,可以创造出互动学习的机会,促进有效生成。真诚、民主的交流,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巧妙地设罢善意“陷阱”,自然引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争辩;组织有效的交流,促进思维的互动:丰富的合作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也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扩大互动时空,共享学习资源。在动态的课堂中,我们还探索出“处理生成性信息”的策略。学会倾听,学会观察,以教师的亲身介人寻找教育资源;学会捕捉,判断信息,实现学科价值:学会点化,引导自主探究;注重提升,推进高层互动:帮助梳理,促进学生思维有序化;引导比较,促进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刻化;加强整合,促进概念结构化。除此,课题还总结出“五抓”的生成性策略——一抓“精彩”促生成——学生在交流、讨论时常会出现精彩片段,教师除了赞赏、激励之外,还应以“精彩”作生长点,引领更多的学生进人更“精彩”的知识世界。二抓“肤浅”促生成——受学生认识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学生在认识、建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认识上的“肤浅”。这时,我们应以学生的“肤浅”作基点,引导学生浅人深出。三抓“争论”促生成——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信息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常常会出现一些“争论”。这时,教师要把握良机,促成这些不同声音的交锋、碰撞与融合。四抓“错误”促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既有积极的、正确的一面,也有消极的、错误的一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面对学生在活动中或者交流表达中出现的错误,教师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奉送“真经”,更不能训斥打击;而是要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或者反诘归谬,让学生在矛盾中“顿悟”。五抓“评价”促生成——学习评价不仅有对学习结果和过程的评价,还有对学习水平、学习方式、学习时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在组织评价时,要充分利用评价时机,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生成。d.在课堂发生意外时促生成。课堂具有非预见性,即发生意外情境或学生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当这种不确定因素出现时,教师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继而因势利导,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总结提炼出了促进学生课堂生成的一些激励策略。a.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思想,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生成。b.建立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生成。c.开展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生成。d.树立具体的生成性典型,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生成。e.形成班级评比表彰制度,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生成。2.3课题组在研究的基础上,优化了一批课例、教学设计等成果,产生了一批研究论文,得到了各级刊物的认同。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基础上,物化了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30多篇。如吴琛老师的《认识几百几十》、罗旭琴老师的《让欢乐的小鸟放声歌唱小松鼠找花生果)媒体及教学设计》等均发表在《新洲科研》上。同时,课题组成员还勤于笔耕,认真撰写自己的研究心得、经验总结、研究论文。如林永荣老师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例谈》、赵健梅老师的《如同在生字教学中体现生成性》、于建恩老师的《以课题为抓手,让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等18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于《教育科研论坛》、《福田课改通讯》等教育教学刊物上。2.4学生的思维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和强化。通过近三年的课题研究,从对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试卷测验、与对照班比较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诸多方面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具体表现如下:①三个年段实验班学生的各学科考试的平均分比对照班高出5.23分,尤其在做探究题方面比对照班要好得多。②实验班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③实验班的学生观察力较强,想像力较为丰富,在拿到或思考一个问题时,会表现出思维比较活跃、思路比较广、点子多、办法多,考虑问题比较周密,能说出种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和办法,特别是善于提出独到的别人想不到的主意和办法。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