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第一节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和革命的低潮1、国民党新军阀政权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皇姑屯事件中东路事件济南惨案2、国民党统治集团残酷镇压中国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新军阀疯狂地屠杀革命人民,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城乡。大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如蔡和森、陈延年、赵世炎、恽代英、罗亦农、彭湃、向警予等被杀害,民族资产阶级退出革命营垒,附和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部分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向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继续坚持斗争的方向。二、各地武装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红军的创建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举行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红军的新时期。秋收起义: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湘赣边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转移,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部队进行了改编。三、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纠正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八七会议后,在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内,“左”倾盲动情绪有所发展。1927年11月9日,党中央在上海召开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任务的决议案》,使“左”倾盲动主义在党中央取得了统治地位。1928年4月以后,“左”倾盲动主义在实际工作中基本结束。瞿秋白及其左倾盲动主义2、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它正确地肯定了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并且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它正确地指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是处在两个高潮之间的低潮,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第二节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一、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1、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古田会议3、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4、克服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一、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还很长。也说明中共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二、古田会议与党和红军建设纲领的制定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由毛泽东同志起草的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至今仍然是人民解放军行动的基本遵循和原则。会议规定,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必须健全连以上各级党的组织,以建立党的领导中枢。在党内,应当“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反对极端民主化和非组织观念,防止党与军事分离、党不能领导军事的危险。•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土地法•土地革命路线•意义二、土地革命的深入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形成过程: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和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三、“左”倾错误的纠正和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1、“左”倾错误的出线和纠正“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制定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和集中所有红军主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要求各路红军“会师武汉”“饮马长江”。使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930年9月24日,党中央在瞿秋白、周恩来等的领导下,召开了第六届扩大的三中全会。会议旨在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李立三在会上发言,勇敢地承担了责任,做了自我批评。会后,他离开了中央主要领导岗位,前往苏联学习和进一步接受检查。从1930年12月到1931年9月,蒋介石对红军和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三次反革命“围剿”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2、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蒋介石于1931年4月又纠集二十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3、根据地的土地革命随着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地开展起来。1929年4月,在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0年2月,毛泽东召开了红四军前委,赣西、赣南特委,红五军、六军两军委联席会议,即著名的二七会议。会议强调平分土地是当务之急。毛泽东作了一要“分”,二要“快”的两个字的结论,批评了当时出现的一种主张按耕地作为分配土地的标准及迟迟不分田的右倾错误。这样,在3年多的土地革命过程中,从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到二七会议、南阳会议,各根据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第四节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一、“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蓄意制造南满铁路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东方会议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危害和红军长征的开始王明左倾教条主义1、王明左倾教条的危害夸大资本主义成分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比重无视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夸大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主观力量的发展3、红军长征的开始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节、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扩大政治局会议1、遵义会议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背景: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2、红军北上,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实现了中国革命由东南到西北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3、粉碎张国焘分裂阴谋,红军长征胜利红军长征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长征胜利地跨越了12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红军长征的意义•1933年元旦,日军进攻山海关•3月,占领承德,随后进攻长城各口•国民党与日方签订签订了《塘沽协定》•国民党政府屈于日本压力,6月初签订《何梅协定》•6月下旬,又签订《秦土协定》,日夺取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国民政府适应日本的要求,指派宋哲元等组织“冀察政务委员会”,实把冀察两省置于中国行政区域外。•华北面临着变成第二个东北的危险。第六节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华北事件和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冲破了国民党政府的严密统治;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计划;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有力宣传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进一步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成为新的民族民主革命高潮的起点。推动了全国抗日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八一宣言》2、瓦窑堡会议3、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潮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理论和政策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内和平实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上结束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