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学郭蕊第一章园林与中国古代文学(上)第一节筑圃见“文心”中国古典园林大多出乎文人、画家与匠工之合作,这些诗画家和匠工是计成所说的殊有识鉴的能主之人。历史上诗画艺术家经常参与其他园林的设计规划、品评,自己也喜欢文化环境建设,一个小园,两三亩地,垒石为山,筑亭其上,引水为池,种花莳竹,新句题蕉叶,于焉逍遥。造园艺术家们往往通过文学题咏和景观布局,将中国文学史上许多著名文学家的诗文意境,融进园林,达到“境若与诗文相融洽”,正因为是揣摩诗意构园,所以园林各景区也就具有寓意深永的诗文意境,人们就能从诗文所提供的信息和目中景,去揣摩、生发、再创造,从中获得中国古典诗文的醇香原味。一、中国园林的文心中国园林之筑皆出于文思,主题意境确定以后,造园艺术家们往往因地制宜地结构各欣赏空间的意境,并以诗文形式作出概括,再仔细地推敲山水、亭榭、花木等每个具体景点的布置,这就是清陈继儒所谓的“筑圃见文心者”。《庄子》的濠濮之情庄子超功利的人生理想,是文人的心魄所系,庄周派的思想成为封建士大夫思想建构的重要精神支柱,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园林的思想和艺术意境中国园林的观鱼台、钓鱼台的意境,都源出《庄子.秋水》篇中“濠梁观鱼”一段有趣的问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惠子是讲究逻辑的名家,庄子则极重视感觉经验,庄惠对答,极富理趣,它涉及到美感经验中一个极有趣味的道理。庄子说他是在濠水上知道鱼快乐的,反映了他观赏事务的艺术心态。例:颐和园“知鱼桥”园林中的观鱼台,也叫钓鱼台,这也得溯源于庄子。《庄子.秋水》篇里有一则庄子濮水钓鱼的故事: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用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这则钓鱼的故事反映了庄子远避尘嚣、追求身心自由、悠然自怡的人生理想。这正和封建士大夫们兴适情偏、怡情丘壑的审美趣味相契合,并用来标榜恬淡寡欲、闲雅超脱之情。庄子濠梁观鱼和濮水钓鱼的深邃思想内涵,成为历代文人笔下的“濠濮”之情。苏州留园1.中部曲桥东方亭额“濠濮”,亭中匾上题“林幽泉胜,禽鱼目亲,如在濠上,如临濮滨。昔人谓‘会心处便自有濠濮间想’,是也”。2.冠云台匾额为“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避暑山庄、北海“濠濮间想”,“清流素湍,绿岫长林,好鸟枝头,游鱼波际,无非天适,会心处在南华秋水矣”都为个中之意,融进了玄理,耐人玩味《庄子》的理想境界是“返璞归真、天人为一”,以达到“天地之美”,途径就是“无己”、“无功”、“无名”而绝对自由。《庄子.列御寇》中“泛若不系之舟”超功利的美的人生境界,成为私家园林旱船“不系舟”的立意例狮子林庄子追求超功利的人生境界,就要守其素朴,知足长乐《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林,不过一枝。”又曰:“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芥,即小草。后文人常比喻为栖身之地,例:一枝园、半枝园、芥舟园等。庄子赞美拙朴的生活,抨击机巧。苏州拥翠山庄的抱瓮轩,出自《庄子.天地》篇,子贡见老人抱瓮灌园,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劝其用机械汲水,老人认为这样做了人就会有机巧,故羞而不为。后以比喻安于拙陋、弃绝机巧、心闲游天云的淳朴生活。唐诗对园林的影响例颐和园“看云起时”景点运用王维著名诗句的意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例颐和园“云松巢”景点运用李白著名诗句的诗意“吾将此地巢云松”例避暑山庄“烟雨楼”唐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例苏州怡园冬有赏梅花的南雪亭杜甫《又雪》“南雪不到地,青崖粘未消”秋有赏桂花的金粟亭“云外筑婆娑”韩愈《月蚀》“玉阶桂树闲婆娑”宋词例退思园水香榭“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菰雨生凉轩“翠叶生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闹红一舸“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皆出自姜白石《念奴娇.闹红一舸》将诗句直接镶嵌在建筑构件中,起到诗化景观的艺术效果例退思园九曲围廊漏窗李白《襄阳歌》“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晋嵇康“如玉山将倒”园林造景集萃诗文意境典型例证天平山庄张岱《天平山庄》山之左为桃源,峭壁回湍,桃花片片流出;有孤山,种植千树;渡涧为小兰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件件有之。地必古迹,名必古人如颇具名士风流典范意义的“曲水流觞”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例苏州留园“曲溪”楼曲园“曲池”、“曲水亭”、“回峰阁”上海青浦县“曲水园”文学故事的物化例司马光独乐园“读书堂”取汉代董仲舒专心读书“钓鱼台”汉代严子陵富春垂钓“采药圃”汉代韩伯休“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种竹斋”融晋王子猷暂时居住也要种竹,“何可一日无此君?”“见山堂”为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弄水轩”取唐代杜牧《池州弄水亭》诗意而建“浇花亭”寓唐白居易韵事而造景观、景点是物化的历史例苏州怡园“松籁阁”拙政园“听松风处”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北京颐和园“寻诗径”松江顾大申私园“醉白池”历史文化的实物留存例苏州沧浪石亭怡园坡仙琴馆“石听琴室”“玉虹亭”庄周派思想濠濮之情唐诗的影响园林中流淌着宋词的轻岚将诗句直接镶嵌在建筑构件中,诗化景观园林造景集萃诗文意境地必古迹,名必古人文学故事的物化历史的物化历史文化的实物留存确如张岱所感叹:“地必古迹,名必古人,此是主人学问”也。第二节写在地上的绝妙好词园林中大量摄取古典诗词,文学家高人雅事置景,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永久的魅力。游中国古典园林如读诗文,既要“身游”,更应“心游”。特别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文人园林,代表了最高品位的中国园林文化。一园名的解读例苏州“拙政园”古文化中,“拙”与“巧”常作为人物人格情操高低的价值评判。扬拙抑巧为儒家的传统思想和道德行为准则《晋书.潘岳传》潘岳著《闲居赋》序中说:“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春税足以代耕……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拙政与巧宦相对这里的拙,指的是不会巴结逢迎于官场。这里的巧用来形容人的言行方式和仕宦,往往与巧伪逢迎同意。善于钻营谄媚的官吏,用巧来形容,就成巧宦。东晋号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以“归田园”为“守拙”之举,“拙”更增加了信守本性,质朴,率直的内涵,文人以此表示自己志趣的高洁、品格的耿介。白居易《卧小斋》:“拙政自多暇,幽情谁与同!”《咏拙》:“我性拙且蠢,我命薄且屯……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北宋周敦颐以“拙”命名其庵称“拙庵”,并作《拙赋》曰:“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喜而赋之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周敦颐“拙庵”《拙赋》“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喜而赋之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园主人王献臣弘治进士正统文人仕途不达正德四年失意回乡,自比潘岳,“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这样可以说是读懂了拙政园的主题。二身临诗境地“读”例苏州耦园原名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名“涉园”,三面都是水面。清末园主人沈秉成、严永华夫妇为表达俩人双双归隐并耕,兼采宋诗人戴复古的“东园载酒西园醉”的诗意易名“耦园”,两人协同并耕称为“耦耕”将“耦”(偶)的抒情主题巧妙地融进建筑布局之中:中部为住宅,东西各一园,园成“双”栗色大门,入轿厅,门楼砖额“平泉小隐”效法唐李德裕游息的别庄“平泉庄”,厅内悬挂邓石如抱柱对联一幅:“逍遥于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虽然是“结庐在人境”,但因为“心远地自偏”,就仿佛身处在山水之间一样。“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客厅名载酒堂,取南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诗中“东园载酒西园醉”诗意,映射出园主不同流俗、洒脱不羁的名士风范。东边侧廊砖额“载酒”、西边侧廊砖额“问字”。西汉的扬雄是个饱学之人,他好酒,但家里很贫困,想向他求教的人经常“载酒”拜访,他是个文字学家,经常有人向他学作奇字,称“问字”,园主人将客人比作扬雄,谦称自己为“载酒”、“问字”的人。并诗曰:“卜邻恰喜平泉近,问字车常载酒迎。”对联其一:“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集戴复古和陆游诗词中句。对联其二:“左壁观图右壁观史,西涧种柳东涧种松。”后为楼厅呈凹字形,五开间。厅前的砖细门楼上,有砖额“诗酒联欢”住宅反映了古代士大夫文人的处世态度和生活理想东园有“无俗韵轩”,取自东晋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轩连曲廊半亭,砖刻横额是:“枕波双隐。”横额下镌刻了一幅耦园著名的对联“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意思是耦园里住着一对隐逸归田、情真意笃的好夫妻,城边开出了写诗作文的一方净土。城曲草堂为东园主体建筑,取自唐李贺《石城晓》“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诗意,像牛郎织女般过男耕女织的生活,也寄寓了园主夫妇不羡慕锦衣玉食、华堂高屋的贵族生活,而甘愿过城边“草堂白屋”清苦日子的意趣。堂内对联:“卧石听涛,满山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将自然界的山石、松色以及涛声、雨打芭蕉声等作用于人们视觉或听觉的自然景象组合在一起,一片天籁。城曲草堂和还砚斋之间的小屋,取名“安乐国。”元关汉卿《四块玉.闲适》:“意马栓,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名利场,攒进安乐窝,闲快活。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用来表示超脱名疆利锁,隐退山林之志。还砚斋是书房,额含念祖之意,沈秉成找到了祖父沈炳震晚年丢失的砚台,因名还砚斋。至水阁“山水间”,北临一泓南北狭长的水池,黄石假山矗立于池西,能饱餐山水间情趣。在山水间醉饮,就有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逸兴。更深一层的涵义还在于:面对高山流水,园主夫妇伉俪情深,犹钟子期之于伯牙,堪为人间知音一双。沈秉成和夫人严永华均能诗善画,夫妇在此吟诗酬唱,抚琴度曲,情意相投,真是佳偶一对。进入西花园,迎面一座湖石假山,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呈绵延起伏之势。湖石空灵,具有阴柔之美,而东花园的黄石大假山,厚重峻峭,呈现出阳刚之美,一阴柔,一阳刚,恰好成为美满的一对。西园的主体建筑是书房“织帘老屋”,为鸳鸯厅的形式,四周湖石环抱,象征着夫妻双双在深山读书,像前辈南朝齐吴兴人沈驎士一样,一面诵读诗书,一面编织竹帘。《织帘图》两旁挂着对联:“织帘高士传家法,卜筑平泉负令名。”两侧有左宗棠撰书的抱柱联:“涧道余寒历冰雪,洞口经春长薜萝。”形象刻画了耦园一种幽静、冷寂的城市山林景色。落地罩两边,写有“怡然自得、清泉洗心”,给人以山林野逸、的美感。耦园恰如用山水、建筑谱写的爱情颂歌。第二章中国园林的陶渊明清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心理特征等,深刻地锲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惬意地逍遥在陶渊明创设的桃源仙境之中。陶渊明是随着中国主题园的诞生才被文人们“解读”进自己营构的小园中的。中国园林肇始于幻想中的仙岛深山和“象天法地”的帝王宫苑。“山水方滋”于汉代,但当时人们的“山水之好,初不尽出于逸兴野趣,远致闲情,而为不得已之自慰藉”,那是陶渊明的思想和诗文,还只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的“早产儿”,并不见重于当世。宋代文人开始真正解读陶渊明。欧阳修激赏《归去来》但宋人在解读陶渊明时,陶渊明已经开始部分失去本我,明清文人承之,欣赏其文风。虽然欣赏中的陶渊明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