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苗生理学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理学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气体,高--低,不耗能,无载体2、易化扩散:膜蛋白--载体、通道--进入细胞(1)经载体扩散: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2)经通道扩散:Na/K/CL/Ca等离子。3、主动转运:分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消耗ATP。1)原发性--钠泵(钠钾泵、Na-KATP酶)--每分解一个ATP,移出3个Na,移入2个K。2)继发性:葡萄糖、氨基酸----肾,肠4、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蛋白质)--入胞,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出胞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女人动手,男人外逃(一)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霍元甲、李娜,静K动Na--女人喜欢动手动脚,主要由K外流形成,对钾离子通透性增高。细胞外的钾离子增多,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2、动作电位:主要由Na内流形成,Na平衡电位根据Nernst公式计算的数值实际测得的动作电位超射值。1)特点:电线--双向性、绝缘性、安全性、不衰竭、不疲劳性。2)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上升支(动Na---Na内流)、下降支(静K---K外流)、超射--顶点--接近于钾离子平衡电位(二)极化--内负外正-70------80------90-------100--超级化--负值加大-100----70----50---0去极化--负值减小-30———0———-30---复极化--由小恢复到0再回到负值(三)兴奋性和阈值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可兴奋性细胞--神经、肌、腺细胞阈电位:是细胞去极化达到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阈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越大兴奋性越小(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到特点1、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特点:跳跃性。无髓神经--局部电流为基础的传导(五)骨骼肌的收缩功能--进去钙,出来的ACH1、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2+内流,Ach(乙酰胆碱)外流。2、终板电位特点:钠离子内流---接头后膜去极化3、骨骼肌兴奋-收缩藕联:结构基础--三联管,藕联中介因子---Ca2+,第二节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特征1、内环境(细胞外液):稳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2、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3、血浆晶压和血浆胶压的比较:记忆:亮晶晶的大盐粒--氯化钠,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粘糊糊的鸡蛋清--白蛋白,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4、缓冲对--NaHCO3/H2CO3二、血细胞及其功能--运动氧气和CO21、造血原料:铁、蛋白质,记忆:铁锅炒鸡蛋,VB12和叶酸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2、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功能:中性粒细胞--对付细菌、嗜酸性粒细胞--对付蠕虫、嗜碱性粒细胞--I型超敏反应、单核细胞--对付结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付病毒。三、血液凝固和抗凝1、凝血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内Ⅻ外Ⅲ,共同X”(1)内源性凝血(血管内):内Ⅻ。由因子Ⅻ活化启动,因子8缺乏引起血友病。(2)外源性凝血(组织细胞):外Ⅲ。由因子Ⅲ活化启动,反应步骤少,速度快。2、血浆中抗凝物质主要是:抗凝血酶和肝素;肝素是一种强抗凝剂,记忆:能里能外。四、血型1、血型:记忆:细胞膜上有什么原就是什么型,自己不能抗自己抗原(凝集原)----细胞膜上;抗体(凝集素)-----血浆上2、输血:记忆:主侧别样红,次侧别样清。第三节血液循环一、心脏泵血功能1、只要等容瓣膜一定关闭,等容收缩期末=快速射血期开始,心房收缩期末=等容收缩期末2、心动周期中一些重点总结:(1)左心室压力最大——快速射血期末;(2)室内压升高最快——等容收缩期;室内压下降最快——等容舒张期(3)左心室(容积--血的多少)最大——心房收缩期末;(4)左心室容积最小——等容舒张期末(5)主动脉压力最低——等容收缩期末;(6)主动脉血流量最大——快速射血期;(7)主动脉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8)心室充盈主要靠心室舒张所致的低压抽吸作用,房缩射血仅占25%的血量。3、每博输出量--心脏搏动一次心室输出的血量,成年人70ml;每分钟心室输出的血量--每份输出量=博出量*心率;心指数:比较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的指标;射血分数:每搏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评价心衰二、心肌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1、2期平台期:避免强直收缩,决定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短。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及发生机制:0期去极Na内流,1、2、3期K外流,2期多个Ca内流,4期钠泵来决定。3、自律细胞形成机制:快Na慢Ca。浦肯野纤维(“野马”)的4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化由Ca内流形成。4、心肌跨膜电位类型和特点:(1)快反应电位: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心房传导组织、浦肯野纤维,主要Na内流(2)慢反应电位--自律细胞:包括窦房结、房室结,主要Ca;5、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7、心肌传导性:浦肯野纤维---最快(4m/s),房室交界--最慢(0.02m/s)--野马跑的快,接力追费劲;房-室延搁使心脏不发生房室收缩重叠现象三、血管生理1、平均动脉压=1/3收缩压+2/3舒张压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收缩压的高低反映心脏每搏出量。收缩压↑↑,舒张压↑(2)舒张压的高低反映外周阻力。舒张压↑,脉压↓(3)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收缩压↑,舒张压↓,脉压↑(4)心率↑,舒张压↑,脉压↓3、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效应:正性作用--兴奋2、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效应:负性作用--抑制。3、动脉压力感受器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4、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调节血压是负反馈机制:(1)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2)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5、血管紧张素Ⅱ------已知的最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之一,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第四节呼吸一、肺通气1、肺通气原动力:呼吸肌舒缩。肺通气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2、吸气肌为:膈肌、肋间外肌;呼气肌为:腹壁肌、肋间外肌。3、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泡弹性回缩力4、肺通气阻力--最主要肺泡表面产生的回缩力:弹性阻力:肺--肺泡表面产生的回缩力,肺本身和胸廓,占总阻力的70%;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90%--与气管直径有关,占总阻力30%。7、肺的顺应性和弹性阻力成反比:顺应性=1/弹性阻力(如同骑单车的感觉,越顺阻力越小)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生理作用:(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稳定性;(2)增加肺的顺应性(3)降低吸气阻力。9、一些概念:(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一般以500ml计算。(2)余气量(残气量):用力呼气末最大残气量,正常成人1000~1500ml。功能残气量:平静呼吸呼气末残余量(3)肺活量:男人3500,女人2500(4)用力呼气量(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最好指标。(5)肺总量:肺活量+余气量,vc+rv=tlc(6)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即潮气量*呼吸频率。500*(12~18)=6~9L(8)解剖无效腔:不参与气体交换,容积约为150ml。(9)肺泡通气量--参与气体交换=(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意义:潮气量加倍,呼吸频率减慢,肺泡通气量增加,深慢呼吸;潮气量减倍,呼吸频率加快,通气量减少,浅快呼吸。二、肺换气1、肺换气方式:气体扩散,关键因素:交换部位两侧的气压差。体内co2压最高-肺组织细胞液--组织内液,体内氧气最高--肺泡气2、结构基础,通过部位:呼吸膜(1)呼吸膜厚度: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2)呼吸膜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面积成正比。(3)通气/血流比值:VA/Q约为0.84,增高降低都会降低肺换气。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O2的运输方式:氧合血红蛋白(HbO2)2、CO2的运输方式:以碳酸氢盐HCO3-为主。3、氧解离曲线:变构效应(1)PH降低-酸中毒、体温升高、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时,co2增高---右移。四、呼吸运动的调节1、CO2:主要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2、H+:动脉血中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脑脊液中中枢化学感受器。3、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抑制呼吸中枢。第五节消化和吸收一、胃肠激素及其作用:促胃液素——G细胞(挤就多);作用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促胰液素——S细胞;盐酸刺激分泌;作用促进胰液和胆汁HCO3-分泌。胆囊收缩素——I细胞(DDI)作用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抑胃肽——K细胞;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促胃动素——M0细胞;迷走神经、盐酸、脂肪刺激分泌;作用刺激胃肠运动。二、口腔内消化1、唾液成分:溶菌酶--杀菌2、唾液调节依赖副交感神经。三、胃内消化--壁细胞--hcl--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胰液素的释放,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帮小肠促进钙铁的吸收,主细胞--胃蛋白酶原刺激胃酸的分泌---咖啡,饮酒,ach,胃泌素,低血糖,组胺抑制胃酸分泌--胃酸,生长抑素,前列腺素,促胰液素,表皮生长抑素5、消化器的胃液分泌分三期头期:胃酸酸度最大,消化能力最强;胃期:胃液分泌量最大肠期6、胃容受性舒张--迷走神经反射释放肽类物质--血管活性肽和NO7、胃排空的速度: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胃排空反射--迷走-迷走,抑制胃排空反射--肠-胃反射。四、小肠内消化1、促胰液素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胰腺小导管细胞分泌水和hco3,胆囊收缩素促进胰腺腺泡分泌消化酶。2、胆汁成分主要为胆盐,脂肪吸收靠胆盐,胆汁中的蛋白质消化靠胰液,促脂溶性A、D、E、K消化吸收。3、小肠的运动形式:分节运动--特有运动,除维生素b12在回肠其余都在小肠吸收4、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胰蛋白酶--激活糜蛋白酶第六节能量代谢和体温影响能量代谢最主要因素--肌肉运动,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是从1h开始,蛋白质最明显,适当增加摄入总量弥补食物特殊动力效应。能量代谢最为稳定20~30度1、食物的热价:一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2、氧热价: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4、基础代谢率:(1)条件:清醒、静卧、未作肌肉运动,无精神紧张,食后12~14小时,室温20~25℃。(2)正常范围:+-15%以内,超过+-20%为病理性的。5、体温正常值:直肠(36.9-37.9)口腔(36.7-37.7)腋下(36-37.4)6、体温昼夜规律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低:清晨2-6时;高:午后1-6时体温调定点由: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控制。(两前)7、人体主要产热器官肝(安静时),骨骼肌(运动时);寒战产热--骨骼肌,非寒战--棕色脂肪,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8、散热方式:体温高于环境:(1)辐射散热--不接触,安静状态最主要散热方式;(2)传导散热:直接接触,冰帽;(3)对流散热:气体、液体对流--游泳,电风扇。体温低于环境:蒸发散热--酒精浴。第七节尿的生成和排出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125ml/min。2、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9%3、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1)肾小球滤过膜,2)有效率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球滤过率成反比)-肾小球囊内压,3)肾血浆流量成正比。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1、人两肾每天生成原尿180L,99%被重吸收,1%被排出体外。2、CL、N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近球小管对NaCl的吸收分主动重吸收(占2/3)和被动重吸收(占1/3)两部分,水的重吸收全部是被动3、葡萄糖、氨基酸在近端小管100%重吸收,继发性主动转运4、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的调节,Na、K主要受醛固酮调节。5、HCO3重吸收是以CO2扩散的形式进行的,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