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2、欣赏品味: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3、能力目标:培养阅读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教学难点:培养阅读表达的能力。一、导入:“岁月刀刀催人老”是什么意思?脸上的皱纹是时间的脚印。8时间的脚印(第一课时)陶世龙(1929—)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研究。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二、初读感知(6分)踪迹装置浑浊山麓龟裂楔形文字沙砾帷幕海枯石烂腐蚀粗糙烘烤低洼掸沟壑沉淀地壳钟鼎文Zōngzhìzhuólùjūnxiēlìwéimùkūshícāohōngwādǎnhèdiànqiàodǐng山麓:帷幕:烘烤:钟鼎文:海枯石烂:沟壑:山坡和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用火或蒸气使物体变热。山沟。海水干涸,岩石风化成土。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时间的脚印三、(栽智慧树,长智慧枝.)(12分)请你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常规点)岩石如何记录时间的脚印?岩石记录时间脚印有何意义?怎样巧妙引出说明对象?文章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时间的脚印?四、(开花结果)(精细点)新颖别致的标题别具一格的题记过渡自然的段落情趣横生的语言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由设问句一问一答,领起全文的说明内容重点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第一部分()-():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⑤—㉙):具体说明。第三部分(㉚、㉛):读懂的意义。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①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岩石记录答: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自主探究(8分)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第④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为什么?答: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吸引读者。答: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4.第⑭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之快。答:句中的“大约”一词不能删去。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死”该如何理解?7.第㉗、㉘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8.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答:不能动的岩石却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答: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答: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文章用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说明“时间的脚印”?(难点)(讨论)答:作者首先设问:开篇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由设问句一问一答,从而领起全文的说明内容。接着作者又是用设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对这一段落即第二部分进行总结:“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这样,通过启承的关键句,理清主体部分看似庞杂的内容。最后一段说明认识岩石中时间脚印的意义,即增长知识,找寻地下宝藏。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