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与执行力近些年来,领导力和执行力这一对概念,不仅在我国企业管理的教学和培训中被一再阐释,被强调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实际上,领导力和执行力是一切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所必然追求的,因此,这一对概念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引申到企业经营活动以外的范围本专题中所说的“领导干部”并不限于企业的管理干部,而是泛指在一定组织(包括地区、系统、单位等等)担负决策和管理职责的干部本专题讲座在探讨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时候,也就要涉及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等各个领域一、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内涵领导力和执行力只可能发生在一个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体性活动以及这一活动的各个阶段环节之中,脱离了特定群体活动的个人行为或无目标、无组织、无计划的群体行为就谈不上领导力和执行力的问题(一)什么是领导力1.领导力特指上级对下级的影响力领导力指的是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持续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使之按照组织的既定目标、不断适应和改造活动环境的能力2.领导力是推动领导这一行为过程持续进行的动力在领导这一行为过程中,如果领导者缺乏必要的领导力,不能有效推动和监督被领导者,那么整个行为过程就会因失去动力而趋于停滞或停顿3.领导力是决定领导活动这一社会系统运作的主导力量在领导这一社会系统中,如果领导者缺乏必要的领导力,不能有效影响被领导者,不能根据活动环境的变化及时正确地把握组织的既定目标,那么领导这一社会系统就会处于无序状态,甚至走向解体4.领导力决定执行力领导力是执行力的本质,是执行力的保证和保障。所谓执行,就是执行领导指令、贯彻领导意图,所以,离开了领导力就谈不上执行力5.领导力体现在执行力之中所谓领导,就是领导和指导执行,执行力是领导力的表现,是检验领导力强弱的标准(三)什么是执行力1.执行力是领导者将保证组织正常运转和发展的目标、战略、策略等贯彻到组织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力量2.执行力不仅体现在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上,更主要体现在保证组织正常运转和发展的体制机制之中;不仅表现为被领导者准确贯彻执行组织目标和领导意图的积极行动,而且表现为领导者自身贯彻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3.领导者的执行力是不可直观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工作氛围、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文化环境,领导者的执行力最终要通过一个组织贯彻其既定目标的过程和结果表现出来(四)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1.领导活动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时间、地点、组织、任务等)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环境本身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是一定组织体系中处在组织、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地位的个人和集体,是领导活动的主导被领导者是按照领导者的决策和意图,为实现领导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和集团,是领导活动的主体二、领导力与执行力的体制依赖与体制制约(一)我国决策体制的基本特点1.三位(党委、人大、政府)一体,议行合一2.以党为主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决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执政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对地方性公共政策拥有实质性的决定权3.中央集权公共政策的决策权高度集中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党中央和地方党委之间、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之间、国务院和地方政府之间没有明显的体制性分权4.党在我国各类微观决策中的核心地位党通过在国有企业、各类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的基层委员会,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国有企业、各类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内部决策(二)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体制依赖1.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决定因素2.共产党的先进性保证了广大群众对党的信赖,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得以实现的基础3.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基本资源4.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是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在国家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体现5.各级领导干部行使领导力和执行力的责任是“自上而下”赋予的6.上述体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或减弱了领导干部个人因素对其领导力和执行力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这种体制依赖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为执政以后,党“进入”了国内一切行政系统,掌控了全部的行政资源,在一切行政决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最突出的政治特点,也是最突出的政治优点从总体上看,这种体制依赖有利于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三)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体制制约1.党内组织关系的“行政化”倾向1)出于领导行政工作、业务工作的“需要”,党员也有了“行政级别”,党内同志之间的平等关系变成了上下有别的等级关系2)在党委内部,书记、副书记、委员被人为地划分为所谓的“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使党委成员之间原来的少数服从多数关系逐渐被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取代3)许多单位党委在决策过程中违反民主集中制的倾向(1)过度集中的倾向——民主集中制渐渐异化为“书记一长制”,党委书记一票通吃(2)极端民主化的倾向——每一个党委成员都有否决权,民主集中制渐渐异化为“协商一致制”2.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行政化”倾向1)越来越迷信行政权力而忽视政治、思想上的影响力,误将领导力等同于行政权力2)忘记或根本不懂得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区别,总是把党的会议开成行政工作会议3)往往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或指令替代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误以为执行力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领导干部的命令或指令,就是在部属和下级面前说一不二,不容商量3.单位内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日益边缘化只有各单位的党委才讨论研究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和业务建设,并做出决定,而这些单位的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等基层组织只能做一些党员的组织发展、日常学习、组织党日活动等“纯”党务工作,被置身于所在单位业务工作和业务建设之外目前,上述三个方面的倾向在党内已经相当普遍,并逐渐固定下来,为人们所习惯、所认同,这是一种不利于党自身建设的现象,也是妨碍各级领导者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体制性原因三、领导力与执行力对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一)领导力与执行力同领导职务的区别1.领导职务需要经过规定的行政程序,由上级任命才能获得,而与领导职务相适应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则不可能通过行政任命直接获得2.任命领导职务是上级单方面的决定和行为,而要获得领导力和执行力,除了需要上级的任命外,还需要被任命者在任职后的持续努力任命仅仅表示上级对被任命者潜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的认定和期待,而现实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还有待于被任命者的创造3.领导职务一经任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不会轻易变动,而领导力和执行力的获得与实现则要取决于诸多的可变因素,其中,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强化是首要的因素(二)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对领导干部个人素质的要求1.政治素质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由政治立场、组织纪律和个人品行三个方面构成:2)组织纪律服从上级,尊重党委,严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纪政纪,顾全大局,勇于负责2)组织纪律服从上级,尊重党委,严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纪政纪,顾全大局,勇于负责3)个人品行工作勤奋、学习刻苦,联系群众、平等待人,光明磊落、知错必改,生活俭朴,作风正派,情趣健康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最根本的素质,是进行领导活动的首要条件,它不仅决定着领导干部自身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本质要求2.能力素质能力是知识、经验和智慧的综合体现,是胜任某项工作的基本条件。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包括:1)执政能力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团结同志、凝聚人心,控制局面2)办事能力管理到位,关系协调,领会政策,精通业务,完成任务3)工作魄力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临危沉着,应变果断能力素质是领导干部进行领导活动、取得工作实绩、提高领导效能的最直接、最能动的因素,是领导干部诸项素质中的核心素质3.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培养和提高领导管理能力的基础条件。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主要包括:1)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策水平2)有关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3)比较熟练的业务工作知识或业务技术4)对所在部门、单位基本情况比较全面真实的了解4.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领导者胜任领导工作的必要条件。领导者和管理工作者的身体素质包括:1)健康的体魄——能够承受繁重工作和险急环境的压力2)旺盛的精力——能够克服疲劳、短时期内不休息地持续工作3)良好心理状态——面对突发事件和复杂情况能够保持冷静和镇定,面对批评甚至是不正确批评时能够保持虚怀若谷的态度四、如何在基层贯彻领导力和执行力(一)基层管理的内容1.基层管理的唯一目标保证基层组织或单位基本业务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上级部门认可和服务对象满意;保持基层组织或单位内部的团结与和谐;协调好与兄弟部门或单位的关系2.基层管理的基本特点基层管理或基层领导工作区别于中层管理和高层管理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直接接触人、直接做人的工作。所有贯彻和体现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体制机制,最终都要通过基层管理的环节发生作用,基层管理是领导力和执行力的神经末梢,是直接体现领导力和执行力的环节(二)基层管理中体现领导力和执行力的要素在基层管理中体现领导力和执行力需要着重把握好的两个要素:重在用人重在激励1.基层领导干部要注重在用人上体现领导力和执行力1)什么是“用人”所谓“用人”,包括录用、任用、使用决定是否录用、任用,往往是通过一次性的考试或一个相对集中时间的考察来决定取舍,一经确定录用和任用,如不出现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再改变,这是组织人事工作的严肃性所决定的基层领导干部的用人,主要是指“使用”。使用区别于录用和任用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项决定、一个手续、一纸红头文件,而是一个包含着多项工作的开展、多重关系的处理在内的较长时期的过程2)基层领导干部用人的不可选择性在我国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下,基层领导干部一般很少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意愿去用人,通常只能在上级领导或组织部门已经给定的人员范围内“用人”,这就是基层领导干部用人的不可选择性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在“用人”上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识人与用人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属下可以自主地“识”,但却不能自主地决定是否“用”。“上级派来的都是好的”,既然不能根据自己的识别来用人,就必须从尊重上级部门的决定和维护本部门内部团结出发,努力去“用”好每一个下属。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要克服以个人好恶、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的习惯,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人二是用人与用人才的关系基层领导干部的下属难免有“良莠不齐”的现象,由于存在着用人的不可选择性,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克服求全责备的选人标准,树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用人观念。人才固然要用,即使是庸才、废才,也要用。不论是人才,还是庸才、废才,“不用则怨,不用则乱”,这是一个规律三是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的关系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说,有的下属和自己的关系密切,有的则可能比较生疏,有的甚至长期和自己“不和”。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克服以我划线的门户之见,充分尊重他人的经历、志趣和选择。既要大胆地依靠自己信任的人,也要防止和自己生疏的人感到被冷落,还要努力避免和自己“不和”的人成为公开的对立面四是德才兼备与唯才是举的关系德才兼备的人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要坚持,但又要注意克服对不同的人用一套固定的尺寸去“裁剪”的做法,努力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人,做到用人所长,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作用,避免把德才兼备变成了求全责备,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2.基层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激励来体现领导力和执行力1)先激后励激励是一个过程,“激”与“励”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激”在行为之前,主要是激发行为者的动机、动力,让他想干、愿意干、喜欢干、有信心去干;“励”在行为之后,是对行为的反馈、评价,是对正确行为的肯定和强化先激后励,再激再励,激励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如果只激不励,激励就会断裂。传统的领导把重点放在“激”上,无论如何也难以持久地把干群的热情和潜能激发起来。现代的领导把重点放在“励”上,就很容易强化干群的正确行为,持久地激发群众的创造力当下属有所行为之后,基层领导干部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如果其行为符合领导干部的意图,符合组织发展的方向和决策目标,就应给以肯定、鼓励和表彰,使下属感到,领导很看重他的努力和贡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