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建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欧洲中世纪建筑•哥德式建筑(英语:Gothic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早在罗马帝国的末期,西欧的经济已经十分破败衰落。5世纪,大举涌来的落后民族,踏遍了西欧各地,把它淹没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在一片荒芜之中,形成了封建制度。教会利用人民的苦难,宣传禁欲主义,愚昧和迷信。•因此,5-10世纪,欧洲的建筑极不发达,在小小的、闭关自守的封建领地里,罗马那种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和宗教建筑物,都是不需要的,相应的结构技术和艺术经验,也都失传了。修道院是当时唯一质量比较好的建筑物,也很粗糙。•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以手工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开了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同时,也展开了市民文化对天主教神学教条的斗争。•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的手工技艺。建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除了教学外,各种公共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东欧的小教堂•除了圣索菲亚教堂,拜占庭没有重大的建筑活动。教学的规模都很小,穹顶直径最大的也不超过6米。不过,这些教堂的外形有改进,穹顶逐渐饱满起来,举起在鼓座之上,统率整体而成为中心,真正形成了垂直轴线,完成了集中式的构图,这体形远比早期的舒展、匀称。•在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等正教国家,都流行这种教堂。•科隆主教堂•始建于1248年,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平面143×84米,西面的一对八角形塔楼建于1842-1880年,高达150余米,体态硕大,中厅宽12.6米,高46米。教堂内外布满雕刻与小尖塔等装饰,垂直向上感很强。巴黎圣母院•1163-1250年,法兰西早期哥特建筑的典型实例,位于巴黎城中。入口西向,前面广场是市民的市集与节日活动中心。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125米,可容近万人。东端有半圆形通廊。中厅很高,是侧廊(高9余米)的三倍半。结构用柱墩承重,使柱墩之间可以全部开窗,并有尖券六分拱顶,飞扶壁等。正面是一对高60余米的塔楼,粗壮的墩子把立面纵分为三段,两条水平向的雕饰又把三段联系起来。正中的玫瑰窗(直径13米)西侧的尖券形窗,到处可见的垂直线条与小尖塔装饰都是哥特建筑的特色。特别是当中高达90米的尖塔与前面的那对塔楼,使远近市民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上举目可见威尼斯的总督府•威尼斯当时是海上强国,地中海贸易之王。总督府是威尼斯打败尽敌热那亚和土耳其的重大胜利的纪念之物。建于1309年-1424年,是欧洲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总督府的主要成就在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构图。立面最高约25米,分为二层。第一层券廊,圆柱粗壮有力。最上层的高度约占整个高度的二分之一,除了相距很远的几个窗子之外,全是实墙,墙面用小块的白色和玫瑰色的大理石片贴成斜方格的席纹图集,没有砌筑感,从而消除了重量感。这一处理方式,虽然受到伊斯兰建筑的影响。这个立面构图极富独创性,奇光异影,世界建筑史中几乎没有可以类比的例子。它们好像是盛妆浓饰的,却又天真纯朴,它们好象是端庄凝重的,却又快活轻俏,似乎时时在变化着它的性格。拜占庭(Byzantine)建筑•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也随之分裂。其东部以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为中心,称东正教;西部仍以罗马城为中心,称天主教。拜占庭教堂外观呈现敦厚、内部则十分奢华。拜占庭建筑主要有四个特点:•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3.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4.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典型的拜占庭式柱头(有机会我会给大家介绍各式柱头,它们都有自己的名称及特点)•哈尔滨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哈尔滨现存的教堂中最著名的一座,无疑也是最精美的一座。它是俄罗斯风格的东正教教堂。由于东正教在国内信徒稀少,现在作为教堂的功能已经废弃,内部改建为建筑博物馆。•俄罗斯对拜占庭风格的独特奉献是“帐篷顶”式和“洋葱头”式穹顶。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雄伟的圣马可大教堂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据说其中埋葬了耶酥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圣马可教堂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从外观上,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这些建筑上的特色让人惊叹不已。罗马风(Romanesque)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是同拜占廷建筑同时发展起来的。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罗马风建筑于11-12世纪在西欧发展至巅峰。它外观封闭、类似城堡,门窗均为半圆形拱券,艺术造型常常通过连列券廊表现,光影生动。•在建于12世纪的英国兰姆大教堂内部可以领略到臻于完美的罗马风风格。•比萨建筑群是意大利罗马风建筑的杰出代表。哥特式(Gothic)建筑•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原是参加覆灭罗马奴隶制的日耳曼“蛮族”之一,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提倡复活古罗马文化,乃把当时的建筑风格称为哥特,以表示对它的否定。这时期的建筑仍以教堂为主,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而是以尖券(来自东方)、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束柱、花空棂等为其特点。•巴黎近郊的圣德尼修道院是罗马风风格向哥特风格转型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与罗马式教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轻盈与明亮,这与其窗户设计有直接的关系。装饰窗户的彩色玻璃,设计美观,阳光从外面泻进,透过五彩缤纷的色彩,制造出圣洁的气氛。•哥特风格首先出现在法国,其第一个成熟作品就是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彩色玻璃镶嵌画及象征天堂的玫瑰窗•哥特建筑越到后期越强调向上的动势,多数在两个塔楼上又建一对尖塔。如法国的兰斯主教堂。•哥特风格由法国开始,渐渐普及到全欧洲。到了晚期,外形“高”、“直”的特征愈加突出。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在意大利流行得较晚。1348年动工,建了500年才建成的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哥特建筑的典型代表。中世纪欧洲建筑风格特征总结归纳•这学期学的是欧洲中世纪建筑文明,于是想把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的特点归纳一下。中世纪欧洲城市建筑风格有三种,拜占庭风格,罗马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首先是拜占庭建筑风格。拜占庭时代是指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首都从罗马东迁到到君士坦丁堡开始,一直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将拜占庭帝国灭亡为止。而拜占庭的建筑在6世纪以后与拉丁西方的建筑形式拉开了差距。一般来说,从建筑形制来说,拜占庭人更喜爱集中式的建筑布局。这种集中式形制在帝国境内和东欧、西欧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变体,这些教堂规模虽不及巴西利卡那样大,但比例适度,造型完美。从材料与构造技术来看,拜占庭建筑是一种砖砌或砖石混砌的结构,这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所决定的。从建筑装饰来说,由于建筑物的墙体是以砖层与石板层相重叠的方法来砌造,表面较为粗糙,必须加以装饰,这就促使拜占庭的大理石与马赛克贴面技术发达起来。就比如说在查士丁尼时代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公元325年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后受损于520-532年的平民暴动。查士丁尼大帝在平定这次暴动之后重建,于公元537年竣工,成为了基督教的宫廷教堂。前后历时5年多,耗资巨大,它代表着东罗马帝国建筑艺术的顶峰。圣索菲亚大教堂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而是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的重量。教堂前部是一个华丽的庭院,周围有柱廊环绕,中央是水池。经过三联门便到了外前廊,其后就是宏伟的大前廊,分为两层,下层为新教徒与忏悔者使用,上层为教堂游廊的穹顶结构•1、方形(正多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的结构形式•a)做法:沿方形平面的四个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b)意义:•使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渡形式上简洁自然•把荷载集中到四个支柱上,解放了承重墙•可在多边形上使用穹顶•2、帆拱的产生•为进一步完善集中式形制的外部形象,在四个券的顶点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圆筒形鼓座,穹顶砌于鼓座上端,水平切口所余下的球面三角形称为帆拱。•3、圣索非亚大教堂•a)第一个成就在于它的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b)第二个成就在于它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c)第三个成就在于其内部灿烂的色彩•d)缺陷:外部直接反映内部空间,没有独立的艺术处理,杂乱臃肿。•文艺复兴之前,主要由罗马的拜占庭风格和哥特式风格,在文艺复兴左右,出现了像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和复古主义的罗马风格为主。欧洲建筑主要以地域不同而风格迥异。像西班牙的一些南部沿海地区建筑,包括像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他们的建筑风格还具有阿拉伯的风格,还有希腊及巴尔干半岛地区,形成了独立的斯拉夫民族的地中海风格。主要来说,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风格建筑和雕像还是最多的,而且影响也是最广的。仅次于之后出现的巴洛克风格。欧洲巴洛克建筑•巴洛克扭曲的珍珠。发端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影响到西欧以及美洲殖民•建筑师:自米开朗基罗发端,维尼奥拉、波洛米尼、伯尼尼•建筑的特点:透视法;•色彩鲜艳明亮,对比强烈;•强烈的动态构图;•绘画经常突破建筑的面和体的界限。•雕刻的特点:与建筑融为一体。极尽夸张之能事。•·剧场中的透视•橄榄形、曲线、运动感——迷幻摇滚。•·德国巴洛克:同时接受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影响。•气势庞大、形式新颖、感情充沛、注重光、色作用的艺术风格,这就是“巴罗克”风格。•巴罗克艺术的特点与文艺复兴盛期的风格完全不同。它一反文艺复兴盛期严肃、含蓄和平稳的风格,有着一种豪华、浮夸之气。但它倡导激情的发挥和浪漫的想象,同时注重对运动与变化的表现。在教堂和宫殿中,将建筑、雕塑和绘画融为一体,追求动势与起伏,力图造成奇幻的效果。还强调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并糅进了宗教和享乐主义的色彩。•耶稣会教堂罗马,维尼奥拉与泡达。第一座巴洛克教堂。•圣卡罗教堂(四喷泉教堂),罗马,伯尼尼巴洛克的米开朗基罗圣彼得广场的设计者•圣彼得大教堂的广场1586年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