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浅谈书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作者:万娜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06期摘要: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书法的独特审美为造园设计者获取了灵感,而书法家则不断从造园的形式美感和具象物体上获得新的表现形式。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以其特殊的视觉魅力,赋予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点缀形式和完美的形式补充。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是完全符合我们的审美取向和观念的,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要把握好度,不能滥用,它在园林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其运用要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其价值与内涵。关键词:书法艺术古典园林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它造园方式独特、文化内涵深厚,所以在世界园林艺术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并且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建筑特征、园艺和诗歌书画特征;它是古人追求的最高理想栖居。它不仅具有诗意的意境之美,还具有内涵的美,是名家翰墨的宝库,而且汇集了中国历代名家的书法墨迹和多种书法样式,创造了文气浓重的园林环境,风雅了建筑空间。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很多元素都来自于我国深厚的文化背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其中的书法是园林中的灵魂,与园林的自然之美相得益彰。书法艺术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形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并有很高的地位。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各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有各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表现形式,但在艺术上有相通之处,美学上有共同理念。书法的线条美、写实和写意、抽象与具象结合、虚实相间等特征,正吻合了古典造园的核心思想——自然意境之美。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在人们眼中是那么的理所应当、合乎常理,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中。一、中国古典园林与书法的渊源中国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的艺术瑰宝。中国的文字与世界各国都不同,是利用线条来体现字体的艺术精髓,这是其他国家的文字所没有的。因此,中国书法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而当书法与我国的古典园林相结合,也就显得自然而相得益彰了。就是因为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风格,因而在世界园林中就显得独树一帜了。中国园林中的各种造园材料组成了一幅幅美景,之中蕴含着书法绘画的艺术形式,充满了诗情画意。中国园林虽然是人造的,却好似天然形成,这是中国文化中讲究的自然天成、以自然为美。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耦园、沧浪亭,上海的豫园、环秀山庄等等,在如此多的园林中,都可以见到书法与园林相得益彰的结合,完美无瑕。龙源期刊网当我们漫步在园林里时,不但要看其山水,还要驻足看一看除景之外的楹联、碑刻,我们会对园林的历史文化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对园林中蕴含的美会体会得更深刻。中国园林之所以能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是因为运用了诗歌、建筑、书画当中的元素进行装点,起到点睛作用,并有对园林说明的作用。园林原本没有生命,但是园林中住了人,人用自己的理解,用书法、绘画、文学等元素给园林赋予了生命,使园林能释放出一种人文的光彩,使我们能更加感受到园林中丰富的美。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不仅在理论上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两者在后期的共同发展中也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珠联璧合。中国园林经常用匾额、题刻和对联来点题,说明经典的文化内涵与美的所在。如果园林中没有匾额、题刻和对联,离开了书法就会黯然失色。由此就可看出两者的关系。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从两者的开始就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两者在彼此的发展中发展,其共同对美的追求促使它们走在了一起,并能在相互的融合中继续走下去。二、书法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一)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书法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是借助建筑、构筑物、山、水、花木和各种设施综合而成的,它融入多种学科的精髓,创造了一种集大成的完美境界。建造园林时人们总是追求“意境”美,“意境”就是要情景交融,就是要有内涵,就是人们的感情和客观的事实相融合,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园林与绘画、书法、诗文的追求是不谋而合的。所以,中国古典园林这种将诗情画意意境体现出来的形式手法,使游览者在其中能无处不在地感受到它的美,感受到园林内涵中有古典文化的魅力与精华,感受到古人的创作意境,以及书法名家的内心世界。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很强的包容性,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在其以别的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中能体现出来,就如同园林与书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样。(二)空间关系中国古典园林虽然与书法艺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两者在空间表达上可以说是互相渗透、相互借鉴的,两者的空间可以互相交叉。园林中可以运用亭、台、楼、阁等元素把空间搭建起来,并且利用山水花草等元素进行点缀,使其丰富多变、更加饱满。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它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线条,是无数线条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字,它在点划之间,有疏有密、有张有弛,形成了一个抽象的空间形体,书法中线条的不断变化与黑白的互相穿插,笔画之间的相互避让,使书法的空间感更加的多变与完美。书法中黑与白、实与虚、大与小、轻与重、正与侧、俯与仰、向与背、浓与淡、枯与湿、疏与密、放与收、缓与急、上与下等表现形式都与园林的手法不谋而合,都极其重视对比手法的运用。(三)空间与时间的关系龙源期刊网书法的空间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从一个完整的视觉空间来看,线条的流动形式体现的就是时间,书法从空间向时间方向的转变,就表示着书法的形式是从复杂多变的形式向着纯粹的线条流动艺术去转变。这样的转变是人们的多方位视觉点转变成单一的线条形式,使观赏者的心理状态不断变化,有张有弛,能抓住人的内心。书法以甲骨、金铜、竹木简、麻、石碑、绢、纸的形式留存,都能使人们厘清历史的痕迹,并使人们感受历经沧桑岁月积淀下来的美。园林的格局与书法的章法相同,有前序、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将亭台楼阁等通透的建筑物,采用梁柱结构、穿斗结构表现出来,使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互相渗透。文人们利用各种元素在园中制造出自然的景观,并运用了借景、对景、隔景等手法围合空间,植物的四季变化又使园林一年当中有着各季节不同的形式美感。随着园林的年代久远,园林所呈现的历史景观也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不断完善,生态系统会更加体系化,景观也会有所变化。三、书法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中国的各种艺术门类都是有共通性的,这些共同的东西其实不是别的,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髓——传统文化。从古到今,其一直在追求一种自然的意境。而这其中诗词、书法、绘画三者的关系就结合得非常紧密了。一首好的诗词若用好的书法写出来,往往会令人联想到一幅具有意境美的山水画;在一幅国画的留白处用一手好书法题上诗词,则完美至臻。这种传统结合手法由来已久,将书法、绘画、诗词的风格交相辉映、彼此影响。谈到书法艺术与中国园林的关系,我们都会注意到,去一个没有书法装点的亭台楼阁与去一个有书法的亭台楼阁游玩,二者带给我们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前者往往会让我们觉得少些东西,少些文化的内涵与底蕴,而后者就不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觉。在有些园林的设计中,把一个局部设计成一个书法字的元素或者是把整个园林都设计成书法中一个字的元素,这样内涵极其深刻,体现了字如其园、园如其字的意境。中国书法艺术早就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说法,园林设计的过程也有开敞和郁闭的结合使用手法,这样使园林的布局不那么单调,显得丰富多变。书法艺术中每个字都有其骨架,而中轴线则是园林的骨架,沿着中轴线一次排列开,这样园林才有秩序周章可循。书法创作中对对比手法的运用有着很高的要求,园林中同样看重这一点。建筑物大小的对比、建筑材料运用的对比、彩绘颜色的对比、植物配置的搭配对比运用等等都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对比手法有异曲同之妙。书法书写过程中有“干湿浓淡”的说法,园林中也对此有一定的运用,园林设计是体现在其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书法中章法布局的手法在园林中也是处处可见。园林中的楹联极其讲究文字意境和书法的韵味,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苏州园林中都有书法碑石,很多都是文学家的名言名诗,这些书法作品都是出自书法大家之手,所以人们把它叫做“书条石”,黑色的碑石点缀着这粉墙白瓦,儒雅之气尽显无遗。苏州园林中的楹联、碑石不仅体现了书法与园林的渊源,也透露出文人们的文采,这些都是园林者建造的点睛之笔。四、结语龙源期刊网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书法的独特审美为造园设计者获取了灵感,而书法家则不断从造园的形式美感和具象物体上获得新的表现形式。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以其特殊的视觉魅力,赋予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点缀形式和完美的形式补充。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是完全符合我们的审美取向和观念的,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要把握好度,不能滥用,它在园林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其运用要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其价值与内涵。参考文献:[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田英章.楷书要论.长沙:湖南出版社,2009[4]蓝铁,郑朝.中国书法的艺术与技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姚慧,连峰.书法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共同性[J].山西建筑,2008作者简介:万娜,西安石油大学设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