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发展新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努力实现全面振兴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加快转换发展动力、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前言一、“十二五”发展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哈尔滨发展不平凡的五年。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积极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开放、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达到5751.2亿元,年均增长9%,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38.1亿元增加到407.7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连续三年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73.6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13658.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和2.1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2—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综合产能大幅跃升,粮食总产量达到360亿斤,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工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哈飞福特汽车、中船重工燃气轮机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食品工业产值达到1544.9亿元,成为首个超千亿元产业;利民经开区、宾西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6.5%,新上市、挂牌企业38家,金融支撑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增速保持在20%左右,旅游总收入提高到908.0亿元,“冰城夏都”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7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43%。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与哈工大、中科院等携手创建的6大平台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962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32家,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开,双城撤市设区,市区面积由7086平方公里拓展到10198平方公里。“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和哈西新区迅速崛起。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启动,哈西综合客运枢纽站建成投用,哈大高铁、哈齐客专通车运行,哈牡、哈佳客运专线启动建设。地铁1号线实现载客运营,2号线、3号线启动建设。累计新建改造道路671条、桥涵156座,三环路基本实现贯通,“两轴四环十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全面提升。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城市形象品位显著提升,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3—市和中国十大品牌城市,领事馆等老建筑的保护开发,音乐厅、大剧院等高端文化设施的建成投用,更加彰显了大气洋气神气的城市风格。城市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建设各类源网厂站30座、排水泵站23处、地下管网6180公里,“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成使用。加大水、气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撤并燃煤小锅炉2360台,“三沟一河”治理取得实效,基本实现清水入河,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9.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均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十二五”减排任务,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连续两年在中国最干净、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深化国企改革,整合组建的交通、文旅、市政、住建等企业集团运营效率明显提升,市属企业国有权益总额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2.6倍。全面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全省率先整市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取消了所有市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现了企业登记“四证合一、一照一码”。完成了市场监管、卫生计生、文新广电等“大部门”改革,出台了行政问责等规定,行政效能、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1.9%提高到54.3%。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事权,理顺了呼兰区、阿城区财政管理体制。先后获批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4—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国家级示范、试点。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对俄货运航线增至12条,引进了亚马逊等一批知名跨境电商,成功获批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跃居全国首位。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推进,哈欧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双向运营。成立了全国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对俄邮政互换局。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85.8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6倍;设立境外企业22家、境外机构2家,累计投资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74%。哈尔滨新区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为改革先行先试、产业集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载体支撑和新的动力引擎。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0978元和13375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7%,均高于同期GDP增速。累计完成惠民行动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城乡居民就业、住房、社保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新增城镇就业6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3%以内。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1.8万套,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和每年1500元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0元,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市民自豪感和城市吸引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五年来的创新实践,为全市“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5—础,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政贵有恒不动摇。始终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五大规划”、建设十大重点产业等战略部署,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新跨越不动摇、不懈怠、一抓到底。必须抓产业上项目不动摇。把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作为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高质量,坚定不移地走以资源换产业、以市场招项目之路,通过项目牵动、政策推动等举措,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塑造力的重要举措,推动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必须加快改革开放不动摇。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做到简政放权、从严问责、强化社会监督,为发展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把扩大开放作为集聚生产要素、增强经济辐射力的重大举措,畅通大通道、建设大平台、繁荣大贸易,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不动摇。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力度,加快推进产业强县工程。全力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注入新动力,努力探索“四化同步”发展新路径。必须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要求,把涉及百姓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好,把对百姓承诺的事落实好,把民生作为安全稳定大事抓好,是发展根本目的所在。—6—“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664.95751.29.02人均生产总值(美元)550094789.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651.94595.721.8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238407.711.4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1770.23394.513.9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1.3:37.8:50.911.7:32.4:55.97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2[-0.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139服务业就业比重(%)4463.2[19.2]10城镇化率(%)47.9848.3[0.32]11实际使用外资(亿美元)7.0329.9433.612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42.347.32.3资源与环境13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二氧化硫[-3.22]氮氧化物[-9.22]14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17.42]氨氮[-24.89]1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7578[3]*16森林覆盖率(%)45.446[0.6]*17耕地保有量(万公顷)173.491751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35.41*19单位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8.3]2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0.589.3[28.8]2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91.6[16.6]社会事业与民生发展*22总人口(万人)992961.4*23人口自然增长率(‰)3.21-0.17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75563097811.0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80201337513.7*26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899[1]*2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99.199.6[0.5]28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5364.454.329城镇登记失业率(%)43.88305年累计转移农村人口(万人)[100]注:1.表中[]内数据为累计数。2.由于省已取消对5年累计转移农村人口指标的考核,该指标不再统计。—7—二、发展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地缘政治复杂变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总体判断,我市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和不利因素叠加同在。发展机遇:——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出台《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突出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快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市进一步补齐短板,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打赢全面振兴硬仗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利于我市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优势,抢占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制高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作用,重塑地缘优势,拓展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合作—8—新空间,加快实现从开放末端向开放门户转变,带动全面开放,进一步增强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能力。——国家支持建设“哈长城市群”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实施哈长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利于我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哈尔滨在哈长城市群中的核心带动作用,与长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在东北亚区域的辐射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我市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综合整治等项目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与省内各地市共同打造哈牡鸡七双佳、哈大齐北绥环形城市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支持建设哈尔滨新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建设国家级哈尔滨新区,有利于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在更多领域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加快集聚资金、人才、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壮大产业集群,培育竞争新优势。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将全面释放,产业集聚高地的辐射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