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肉体已殁,但灵魂永存,于是便产生了丧葬祭祀的观念。帝王死了以后,更要修筑陵墓,以祈求祖宗保佑江山社稷万代永存。中国帝王陵墓修建得十分完整,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今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一、中国古代丧葬文化概述•(一)主要的丧葬方式•土葬,是中原地区汉族习惯的葬法。由土葬所形成的陵墓建筑是我国历史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火葬,一向被汉族看作异端,汉代以前火葬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贮藏骨灰的塔式建筑是佛教建筑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水葬,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葬法,即将死者投入水中,任其漂流沉浮。实行水葬的民族多生活在江河之畔,以水为生,以鱼为食,故视江河为生命的源泉和最好的归宿。•天葬,又称鸟葬。将死者尸体被送到天葬场,若尸体全被鹰鹫吃光,说明死者已升入天堂。•悬棺葬,是我国南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在悬崖上或崖穴中安葬死者遗体的一种葬俗。悬棺葬以四川珙县、福建武夷山等地区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二)陵墓的主要类型•陵墓是指:安放故人尸体和祭奠故人的场所.一般来讲,陵是指地上建筑部分,墓是指地下安葬故人的部分。•1.无陵无墓•无陵无墓指有天葬、水葬和悬棺葬习俗的少数民族等.四川三峡等地的巴人悬棺,引起了中外游人的极大兴趣。•2.有陵无墓•即地面上有祭奠用的建筑或墓碑,而地下并没有墓穴.•有陵无墓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如我国的黄帝陵、炎帝陵。•还有一种情况,如成吉思汗陵。•3.有陵有墓•即地下有灵柩,地上有祭祀性建筑。•(三)陵墓景观的构成•陵墓景观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墓道及墓室的绘画及其随葬品;•地上部分包括:封土和陵园建筑。•陵墓主人生前的地位越高,生活的内容越充实,陵墓景观,包括地下部分和地上的祭祀部分,其内容和价值就越丰富。•二、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演化•(一)葬制的演化•1.单葬制•单葬制指一个皇帝占据一个完整的陵墓区。•著名的陵墓有位于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2.陪葬制•即帝王陵园外围有生前爱将、功臣及贵戚的陵墓陪伴,形成以帝王陵墓为中心的陵墓区。•著名的陵墓有陕西茂陵,它是西汉汉武帝的陵墓,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唐代十八陵中保存得最为完好。•乾陵的东南面分布有陪葬的墓群,占地广阔,方圆40公里,都是皇亲贵戚、朝廷重臣的墓葬。•3.群葬制•即同一朝代的帝王及其后妃、子女的陵墓集中建于一个陵园内的葬制。•我国群葬制的陵墓群共有六个,它们分别是:•位于河南巩县的北宋帝王陵墓;•位于浙江绍兴的南宋帝王陵墓区;•位于宁夏银川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二)封土形制的沿革•1.秦汉时期“方上”的封土形式•秦汉时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一个上小下大的锥体,上部方形平顶,呈覆斗状,故名“方上”。•其典型代表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宋朝虽然曾一度恢复了“方上”式陵墓,但规模远不如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墓。阴云下,麦田中,永昌陵的石像生排成一行。近处是为皇帝御马的控马官,渐远处是异域而来的石像与驯象人。它们默守着大宋的秘密……一千多年前,赵匡胤射向巩义的一支箭,让几乎整个北宋皇室皆长眠于此。而今他的陵台上也已是荒草凄凄。北宋时期继承了汉唐之制,以方为贵,陵台皆为三重式方形覆斗状,下部两层周边砌以砖,顶部夯土,陵台外皆粉以红灰。现在,北宋皇陵早已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融为一体,田野、农人、嬉戏其间的孩子,成为皇陵的另一道风景。穿越北宋皇陵之路•与众多依山而建、拾阶而上的皇室陵园迥异,北宋皇陵南靠白雪山、金牛山、少室山,东依青龙山,北面是犹如玉带一般的伊洛河。坐北面南,南高北低,是中国陵寝建筑史上的孤例。正因为这种特殊性,使8座陵园之间没有高山的屏障,集中构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皇陵区。偌大的北宋皇陵要如何游览?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依据陵园营建的先后顺序游览(路线一)。北宋共计9位皇帝,除了被金人所虏葬于异乡的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均葬在巩义。加上生前并未称帝的宋宣祖,巩义北宋皇陵共有8座陵园。按时间顺序游览,能边走边品读北宋由盛而衰的历史。当然,你也可以只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两座陵园游览(路线二),其一为修复后的永昭陵,其二是保持了陵园原貌、石像生和陪葬墓都较为完整的永定陵。石像生的规矩与含义道石像生排列的种类、顺序及数目,加上宫城四神门外两座狮子、南神门内两位宫人、陵台前两位内侍,共计60件。此外,在神道和下宫还有4块上马石。经历千年,石像生的保存状况还算完好,尚有407座。时代不同,石像生风貌也略有差异:永安陵建于北宋定鼎初年,国力贫弱,规模小,石雕无定制,都较为矮小。接下来的三座陵墓:永昌陵、永熙陵、永定陵规模较大,石雕气势雄伟、简练严整。从永昭陵、永厚陵后规模又逐渐转小,石雕风格趋于细腻。至永裕陵、永泰陵,渐有末世气象,石雕偏于写实。尽管每个陵墓前的石像生种类数目序列在北宋时都是定制,但随着时代的演进又各有不同。如左右页的两位武臣,分别来自永昌陵和永泰陵。永昌陵营建于北宋早期,当时国力强盛,武臣形象简练严整、高大魁梧,身高达370厘米。永泰陵为北宋晚期所建,武臣的形象便消瘦得多,身高也仅为324厘米。位于绍兴市皋埠镇,距绍兴市区18公里,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此外,还有北宋徽宗陵、宋哲宗后陵、宋徽宗后陵、宋高宗后陵。南宋朝廷原打算收复中原后,即归葬伊洛(今河南巩县)祖陵,故以攒宫为名。宋六陵,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绍兴市富盛镇攒宫山,距绍兴市区18公里,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此外,还有北宋徽宗陵、宋哲宗后陵、宋徽宗后陵、宋高宗后陵。占地2.25平方公里。每座陵寝均设上下宫,功能齐备,结构完善。元灭明兴,朱元璋下诏将流失在北方的理宗颅骨和其余诸陵归葬旧陵,立碑植树,绕以墙垣,并建义士祠,以纪念唐珏等人。到清代后期,陵已荒芜。20世纪50年代,六陵中只有孝宗陵、理宗陵,尚存享殿三间,缭以周垣,其余仅存墓冢、墓碑、祭桌。20世纪60年代,墓冢被铲平,墓碑、祭桌被移作他用。1970年后,垦为茶园,地面建筑尽毁,现陵区尚有部分墓冢石及作为六陵标志的200余棵古松,陵区环境依然保持当年风貌。•2.唐代帝王封土“以山为陵”•唐十八陵中,唐太宗的昭陵最大。“昭陵六骏”是享誉中外的雕塑作品,可惜陵中许多文物和雕塑作品被列强掳掠,至今不曾归还。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乾陵位于陕西乾县的梁山上,以山为陵,神道上石人石兽众多,代表了当时雕塑水平的最高技艺。一块立于陵前的“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遐想。•3.明清帝王陵墓的“宝城宝顶”•明清时,帝王陵墓的封土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即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的砖城,砖城内大量填土,高出砖城,形成“宝顶”。宝顶四周的砖城上设有垛口和女墙,宛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之前建有方形城台,称为“方城”,方城之上建有“明楼”,内置刻有皇帝庙号、谥号的巨型石碑,它是帝王陵墓陵号的标志。•(三)陵园布局的变化•1.神道•神道又称“御路”、“甬路”,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是陵园的前导部分。唐乾陵的神道全长约4公里,两侧排列着对称整齐的精美石刻,由南向北依次是华表、翼兽、鸵鸟、牵马人、无字碑、述圣记碑和数十尊蕃酋像等,共计100余件,异常壮观。•明清时期,帝王陵墓的神道发展到了顶峰。明十三陵的神道全长约7公里,清东陵的神道长达5公里,神道两侧均置有体积庞大、形象生动、艺术水平高超的石雕像。•2.祭祀区•祭祀区是陵园的主体部分,供祭祀之用。其中,祭殿是祭祀区的主要建筑。秦始皇在陵园的北部设寝殿,首开帝王陵墓设寝之先河。清代称祭殿为隆恩殿。明朝以后,陵园祭祀区大致由隆恩殿(棱恩殿)、配殿、廊庑、祭坛等建筑组成。•3.护陵监•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为防止陵墓被盗和破坏,每个帝王陵墓都设有护陵监。护陵监外有城墙围绕,内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四)地宫结构的发展•1.黄肠题凑•商周至西汉,墓室多为用木材制作的椁室。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棺外的套棺。•木椁室发展到西汉时期,成为结构复杂、规格较高的木构地宫——“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木椁室发展顶峰.•2.砖石地宫•东汉以后,由于砖石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砖石砌成的墓室普遍被采用。这种砖石结构的墓室发展到后来,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越来越华丽,俨然成为一座地下宫殿。•明十三陵定陵的地宫和清东陵裕陵的地宫为砖石地宫的代表之作。•(五)殉葬制度的演变•随死者一起被埋葬的人或物品称为殉葬品,我国殉葬制度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1.人殉•商周时期盛行活人殉葬,即用活人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建帝王殉葬。战国后期,为了保证充足的劳动力,大多改人殉为俑殉,但是活人殉葬的制度并没有完全消失,秦始皇、明成祖,包括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都有为数不等的活人殉葬。•2.器物随葬•器物随葬自古有之,延续至今。山顶洞人的随葬品中就有石制工具、石珠等。•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厚葬之风渐盛。除了青铜器之外,商周时期的随葬品还有玉器、金银器、漆器、骨角器等。•3.明器随葬•明器是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也称冥器。主要的种类有礼器、工具、兵器以及车、马、船、房屋、庭院等。其中,做成人或家畜鸟兽类的明器即所谓的“俑”。•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随葬品主要有陶瓷器皿、陶俑及镇墓兽等。宋元明清时期,随葬品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4.墓志•魏晋以后,陵墓普遍使用墓志。墓志的性质和作用与墓碑相似,是记载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石刻,文末缀有称做“铭”的韵语颂词,故名“墓志铭”,所不同的是,墓碑立于墓前,墓志则埋入墓中。•三、中国现存的古代著名陵墓•(一)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分布•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脚下,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西汉王朝的11位皇帝,除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建在渭河以南外,其余9位皇帝的陵墓都分布在渭河北岸咸阳平原上,其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最为著名。•唐朝的20位皇帝,除昭宗李晔的和陵建在河南渑池、哀帝李祝的温陵建在山东菏泽外,其余18位皇帝的陵墓都集中在咸阳平原外围的渭北山前地带,东西绵延100余公里,号称“唐十八陵”或“关中十八陵”。•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保存较为完好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北宋9帝,除徽宗、钦宗被金人掠走客死他乡外,其余7位皇帝均葬于洛阳市巩县境内嵩山、洛河间丘陵上,加上宋太祖之父的永安陵,人称“七帝八陵”。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诸帝均葬于浙江绍兴。•明代诸帝中,自明成祖朱棣起,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的天寿山,人称“明十三陵”。•清代帝王陵墓共有3处,一处是河北遵化的东陵,另一处是河北易县的西陵,另有盛京三陵,即沈阳的东陵(又称福陵,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北陵(又称昭陵,为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和抚顺新宾的永陵(努尔哈赤祖坟).•(二)现存的古代著名陵墓•1.黄帝陵•黄帝名“轩辕”,相传是华夏族的祖先。黄帝的陵墓在甘肃、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均有。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和《黄帝本行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因此,位于陕西黄陵桥山的黄帝陵最为著名。•2.曾侯乙墓•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自1978年被发掘后,出土了青铜器、竹简、兵器、玉器、漆器、金器等各种随葬品约1万多件。乐器是这座古墓最著名的出土文物,共有编钟、编磬、鼓、琴、瑟、笙、排箫、篪8种计124件。•3.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郊五里碑,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轶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初时误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之墓,故称为“马王堆”。•马王堆为两座高约15米、东西对峙的封土堆。东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