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术语从明末到民国初年的演变过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逻辑学术语从明末到民国初年的演变过程逻辑学术语从明末到民国初年的演变过程本文关键词:民国初年,逻辑学,明末,演变,术语逻辑学术语从明末到民国初年的演变过程本文简介:Abstract:LogicaltermswereevolvingaswellastheevolutionofhistoryandcultureinChina,itnotonlycanbeconsideredasahistoryofstandardizingthetranslatedlogicall逻辑学术语从明末到民国初年的演变过程本文内容:Abstract:LogicaltermswereevolvingaswellastheevolutionofhistoryandcultureinChina,itnotonlycanbeconsideredasahistoryofstandardizingthetranslatedlogicallexicon,butalsoaprocessofthelogicalterms'localizationinChina.SomescholarslikeYanFuandZhangshi-zhaoattemptedtoresist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wholesalewesternizationbysinicizingthelogicaltermswereofgreatsignificancetoexpandingtraditionalcultural.Sinicizingtranslatedlogicaltermsreflexesthetendencyoflogicalterms'evolution.Keyword:logicalterms;translatedterms'evolution;sinicize;localization;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学者严复等人将逻辑学术语译介到中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对应于西学逻辑术语的译名?如果有那么对应的中文译名是什么?如果不能根据已有中文词汇一一对应,那么怎样进行撰构?通过对逻辑术语译名演变过程的考察,笔者将回答和阐释这些问题。本文将梳理逻辑学术语从明末到民国初年这段时期内的演变过程,分析和比较同时期或不同时期逻辑学术语译名不规范的原因,探讨逻辑术语译名中国化的重要意义。这里主要探讨逻辑学的关键术语“逻辑”、“归纳”和“演绎”。一、从“落日加”到“逻辑”logic这一术语的中文译名首次出现于高一志的《童幼教育》(1615)。书中在讨论哲学的五个分支时,把西文的logica译为“落日加”[1]17-18。在《名理探》(1631——1639)中,李之藻与傅泛际把拉丁文logica音译为“络日伽”意译为“名理探”[2]13。可能受此影响,震旦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学院院长李杕翻译了逻辑学着作,取名《名理学》(1908)。由于《名理探》出版后影响较小,以至于后来没有人再把“络日伽”作为logica的译名[3]11-15。英国传教士艾约瑟翻译出版了《辨学启蒙》(1886)[4]2。在这里logic意译作“辨学”,董志铁认为,“辨学”作为逻辑的译名便始于此书。[5]26但是,据曾祥云考证,“辨学”一词首次出现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着的《辩学遗牍》(1635),[6]255这里的“辨”为“辩”之本字,所以也有写作《辨学遗牍》、《辨学遗迹》。[6]97-115王国维将他的逻辑学译着命名为《辨学》(1908)并指出:“辨学之定义。约而言之,则推理之科学也。”[7]1日本学者往往将logic译为“论理”或“论理学”,我国学者在由日文译介逻辑着作时,常借用“论理学”这一译法。比如留日学生田吴炤于1902年翻译的逻辑书定名为《论理学纲要》。梁启超同年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1902)一文中也使用了“论理学”一词。他说:“自亚里士多德,而论理学蔚为一科矣”[8]11-15。到底是田吴炤还是梁启超在先,还有待考证。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严复把logic音译作“逻辑”,意译为“名学”。为什么这样翻译?严复解释说:案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逻各斯一名兼二义,在心之意,出口之词,皆以此名,引而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申之,则为论理学。故今日泰西诸学,其译名多以罗支结响,罗支即逻辑也。......逻各斯名义最为奥衍。而本学之所以称逻辑者,以如贝根(今译培根)言,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明其为体之尊,为用之广,则变逻各斯为逻辑以名之。学者可以知其深远广大矣。逻辑最初译本为固陋所及见者,有明季之《名理探》,乃李之藻所译,近日税务司译有《辨学启蒙》。曰探,曰辨,皆不足与本学相副。必求其近,姑以名学译之。盖中文惟“名”字所涵,其奥衍精博与逻各斯字差相若。而学问思辨皆所以求诚,正名之事,不得舍其全而用其偏也。[9]2-3严复批评了前人的译法。在他看来,不论是“名理探”还是“辨学”都不足以表达逻各斯(λóyos,logos)的微言大义。逻各斯既有思想、观念之义,又有语言交流之义,引申义为推理之学。西方科学之名在西文中都以logy结尾,这个“逻支”就是“逻辑”。严复对日本学者把logic译为“论理学”嗤之以鼻。他在《名学浅说》中指出:“日本谓名学为论理学,已极浅陋,......窃以为不及吾译。”[10]43虽然严复主张把logic译为“逻辑”,但考虑到logic这一术语在汉语中并无相应术语可对应,为了方便可以译为“名学”。在他看来,中国以正名为目标的“名学”与西方逻辑学的目的相近,“名”字所包含的涵义也比“辨”要广博得多。在笔者看来,这是严复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坚持逻辑术语译名应当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的一贯理念使然。然而一些学者不同意严复的这一观点。例如,梁启超反对用“名学”译logic。他的疑问是:如果说“名学”是表达了“逻各斯”含义的术语之一,那么,“道”、“理”实际上也表达了此意,难道它们也可以用作logic的译名吗?他指出,严复采用这一译名的真实意图是要使名家思想与西方逻辑对应,因为,在西语中,名家也称作“论辩家”、“辩者”。严复这样做是为了支持他这样的比附:逻辑是关于名或概念的学科。显然,梁启超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他并没有完全理解严复坚持译名中国化的深意。[11]266章士钊的做法更具建设性。他干脆把自己的着作定名为《逻辑指要》,并且以“民质”为笔名,在《国风报》1910年第29期发表题为《论翻译名义》的文章,明确指出:“至‘logic’吾取而曰逻辑,实大声宏,颠扑不破。为仁智之所见,江汉之所同归,乃崭焉无复质疑者矣。”[12]252此文一出,引发了一场论战。此后认可“逻辑”译名的学者日渐增多,把logic译作“逻辑”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总之,“逻辑”译名优于其他译名之处是:首先,它比其他译名更具有协调性。在一个术语体系中,把logic译作“逻辑”,再把logicalimplication译作“逻辑蕴涵”,把logicalinference译作“逻辑推论”就顺理成章了。反之,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若把logic译作“名学”,再把logicalimplication译作“名学蕴涵”,把logicalinference译作“名学推论”就不适当了。其次,把logic译作“逻辑”,它比其他译名更具中立性,不会有歧义,容许作较宽泛的解释。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于logic一词译名的讨论给了我们一些重要启示:第一,Logic汉译的大讨论有助于我们重视中国逻辑与西方逻辑的差异性,从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出发,客观而全面地研究中国逻辑与其他逻辑传统相比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西方逻辑术语东渐的中国化探索中做出自己的贡献。逻辑东渐初期,译着者首先必须寻找中国逻辑与西方逻辑的相似性,否则两个不同语言文化体系是无法交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盘西化和据西释中的方法就会越来越显示其局限性。逻辑作为一门西方传来的科学,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其内部理论和术语框架将必然无法由传统的汉语语词完美表述,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近代中国逻辑的发现得益于西方逻辑的传入,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以西方的逻辑框架来生套中国逻辑,正如刘培育所说,中国人对于中国逻辑与西方逻辑的比较研究经历了着眼于“同”到着眼于“异”的过程。1现阶段我们只有重视中国逻辑与西方逻辑的差异性,才有可能实现西方逻辑思想和术语体系的中国化、本土化。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第二,这一大讨论的深入,有助于克服“中国逻辑”名称的困难,进而为建立融合古今中西的中国逻辑学奠定基础。20世纪30年代,金岳霖先生对中国逻辑的研究提出了如下问题:“中国逻辑”的名称能否成立?如能成立,其意义是什么?研究中国逻辑应当秉承怎样的思路和方法?这些都是关乎中国逻辑研究的具有根本性的先决问题,同时也涉及了逻辑学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这就是中国逻辑的名称困难问题。依照金先生的分析,逻辑学也应当与物理学类似,他主张分清“中国逻辑学”与“在中国的逻辑学”,在他看来,如同没有英国物理学一样,严格地说没有“中国逻辑学”,只有“在中国的逻辑学”,即“在中国的欧洲传统演绎逻辑学”。为克服上述困难,崔清田等中国逻辑史研究学者主张将名学和辨学合并为“名辩学”以指称中国逻辑学,从而有助于化解采用中国逻辑、英国逻辑等名称面临的困难,也可以凸显不同逻辑传统和逻辑系统的差异性。进而在此基础上建构古今中西相互融通的逻辑和逻辑术语体系。解决逻辑名称困难的问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逻辑学前辈的上述前瞻性观点对于如何以中国的话语体系来阐释中国逻辑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第三,Logic汉译的大讨论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逻辑的观念,逻辑的不同层次、不同传统和不同分支,进而探讨我们所说的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逻辑既有一般意义上的逻辑,即崔清田所说的“逻辑一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般”,同时又有特殊意义上的逻辑,如因明、名辩学,为什么我们常常把印度逻辑称之为因明,就不能常常把中国逻辑称之为名辩学呢?逻辑不仅有三大传统,而且有古代逻辑、近代逻辑、现代逻辑,不仅有演绎逻辑、而且有归纳逻辑等分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与通常所说的逻辑都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必然推出的,后者既有必然推出的,又有非必然的推理。历史上由于没有澄清逻辑的观念,分清逻辑的不同层次,导致了许多无谓的争论;一旦澄清了逻辑的观念和其他问题,这些争论就自然会消解。二、从“引推”、“推演”到“归纳”、“演绎”在逻辑术语翻译历史上,归纳和演绎的译名大多数情况下是成对出现的,少有例外。所以,笔者将这一对术语演变合并阐述。在李之藻等译的《名理探》(1631——1639)中,把英文deduction译为“推演”[2]132。这是我们发现的deduction的较早译词。在南怀仁的《穷理学》(1683)中,他把西文的induction译为“引推”[13]1113。这应该是induction的最早译词。清末传教士艾约瑟在《辨学启蒙》(1886)中,把induction译作“即物察理之辩法”或“凭事察理”[4]5;把deduction译作“凭理度物之分辨”或“连类推测”[4]6(3)。可见当时对译名的选定还不确定。实际上,当时出版的西汉词典中,归纳等逻辑术语译名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差别很大,缺乏规范,没有统一的译名。例如,在罗存德《英华辞典》中,把syllogism译作“定夺”。在《西语译汉入门》中,把syllogism译作“辨法”、“三角论”。在《英华粹林韵府》中,把syllogism译作“辩驳词”和“推论之辞”。以译名规范方面,严复的译法很有代表性。1898年,严复在《国闻报》上连续发文,对归纳和演绎做了通俗的阐述:“而于格物穷理之用,其涂术不过二端。一曰内导,一曰外导。......如化学、力学,如天、地、人,动植物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