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我与地坛(节选)(时间:40分钟满分:33分)一、语言表达专练(1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右丞相陈宜中因曾与黄镛等上书攻击奸臣丁大全获得六君子美誉,登入仕途之后,又因依附权奸贾似道而声名狼藉....。B.我想,把自然造化放在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之上,追寻山水亘古不变....的精神,应该是山水画创作的精髓所在。C.该片在15分钟里用三维动画及一系列数字技术,将角楼及其蕴含的古建筑知识和美学美感生动地传递给观众,让观者仿佛设身处地....。D.人们常常调侃“每逢佳节胖三斤”,于是减肥成为不少市民节后一大目标。专家提醒,运动健身要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解析:选CC项,“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指替别人着想。句中使用不合语境。应用“身临其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考使得他的精神空间高度开阔。B.史铁生《病隙碎笔》对生死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不仅体现了一个真正的思想者的风采,而且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C.尽管从官方到民间都意识到了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多年来,垃圾分类依然迟迟难以推行,一些地方政府建设的垃圾焚烧厂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马蜂窝”。D.据最新消息显示,重庆大学出版社近期对“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正式立项,今年将出版其中10本。解析:选C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几乎……”之前加“他的作品”。B项,语序不当,“体现了一个真正的思想者的风采”与“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应互换位置。D项,结构混乱,“据”和“显示”保留其一。3.下列对麦家的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著名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A.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B.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D.“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解析:选B麦家的话中提到了三类人的命,作者否定了平庸的人,肯定了优秀的人和2卓越的人,强调人要有责任心,要有所担当,因而B项的理解最恰当。4.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贯通,语句通畅。(5分)21岁瘫痪,30岁患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史铁生在59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近40年与病魔抗争,一生与轮椅和医院相随相伴。①。他紧握“生命”之笔,饱蘸“心血”之墨,书写了一篇篇坚强的“生命之歌”。直到离去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捐献自己还有用的器官,为人类和社会做贡献。在这物化与浮躁的当今,②。参考答案:①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问②他为我们竖起了难以逾越的精神“标杆”5.垃圾的回收处理是当今的一大难题,而巴西的一种由政府和公益组织联合构建的垃圾处理模式——“塞普利”(再生资源利用协会CEMPRE)模式,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借鉴。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用一段话来说明“塞普利”模式的构建和运作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5分)答: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流程图的层次。对于这道题目,要关注箭头的指示方向,如以“资源化回收企业”为思考基点分析,其垃圾有两个来源,一是居民为湿垃圾缴纳一定的费用后由政府统一收集提供给该企业;二是居民将干垃圾交由拾荒者合作社分类收集后,提供给该企业。拟写答案时,要注意两个来源各自的具体内容和箭头指向。参考答案:由政府提供场地,企业提供培训,非政府组织提供设备,共同组建拾荒者合作社,拾荒者合作社与拾荒者签订劳务合同;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其中湿垃圾缴纳一定费用,由政府进行收集后,提供给资源化回收企业;干垃圾交由拾荒者合作社分类收集后,提供给资源化回收企业。二、阅读理解专练(14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故乡的胡同史铁生①40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②奶奶带我走出那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号啕之际,奶奶买了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③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④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⑤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里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种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他用。⑥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⑦18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⑧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前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4⑨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瞰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出胡同中的诵经声和钟声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B.第⑦段中的“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这句话,表现出身残之后的作者对于人生的怀疑和对命运的困惑。C.作者以“故乡的胡同”为题,选取了与胡同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生活场景,来表达他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胡同的抱怨之意。D.本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末收结于两个疑问句,似乎是在表示:已届“知命”之年的作者已经洞察了命运和人生的真谛。解析:选AB项,这句话主要表明作者身残之后对生命的思考,表现人生的无常和偶然。C项,作者对胡同饱含着爱恋之情,没有抱怨之意。D项,第一段与下文构成的是并列关系。7.请分析“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和作用。(5分)答:参考答案:(1)含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识的胡同多了,视野开阔了;同时,胡同在我眼中不断蔓延扩展,也证明着我在胡同中慢慢长大。所以也可以说“可能是一回事”。(2)作用:承上启下,将作者回忆的几个生活场景连缀成一个整体,以突出胡同在我成长中的作用。8.阅读第⑨段,请联系作者的人生,说说作者认为“命运的构造”与“密如罗网的胡同”有什么关系。(6分)答:参考答案:(1)作者的人生故事都以“胡同”为背景,胡同浸透了作者的生活经历,见证了作者的成长和成熟。(2)胡同引发我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胡同“延伸、连接、枝枝杈杈,曲曲弯弯”,意味5着命运的坎坷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