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房宫赋(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文言基础专练(3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解析:选CA项,动词,统一/数词。B项,喜欢/吝啬,吝惜。C项,均为动词,搜刮,拿。D项,动词,灭族,杀尽/名词,家族。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且焉.置土石B.骊山北构而.西折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杳不知其所之.也使负栋之.柱D.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选DA项,“焉”含义和用法分别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B项,“而”含义和用法分别是:前一个“而”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个“而”表转折。C项,“之”含义和用法分别是:前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于”都为“比”。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按要求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六王毕,四海一.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③骊山北.构而西.折④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⑥辇.来于秦A.①/②③/④⑥/⑤B.①/②④/③/⑤/⑥C.①/②/③④⑥/⑤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选C①数词作动词;②动词作名词;③④⑥名词作状语;⑤名词的意动用法。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含义相同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2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⑥⑦⑧解析:选C①②④⑦为古今异义,据此可用排除法确定C项为正确项。5.下列各句中与“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戍卒叫,函谷举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族秦者,秦也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解析:选C例句“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属于判断句。A项,属于被动句;B项,属于状语后置句;C项,属于判断句;D项,属于宾语前置句。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君主的后妃,她们各有等级,其中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女性。B.王子皇孙: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C.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D.燕、赵、韩、魏、齐、楚: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被秦国灭掉的六国。解析:选B王子皇孙:在文中指的是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分)译文:(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分)译文:参考答案:(1)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会有龙飞起?宫殿楼阁之间凌空的通道3跨越天空,不是雨过初晴,怎么出现了彩虹?(2)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使秦国灭族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极言阿房宫占地广阔、庞大高耸的句子是“,”。(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国的灭亡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3)《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迅速垮台的句子是“,,,”。(4)《阿房宫赋》中,指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历史覆辙的语句是“,”。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唐才子传·杜牧》)[注]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4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时主司..侍郎为崔郾主词:主试官(2)向.偶见文士十数辈向:从前,往日(3)请公与状头..状头:唐代进士试第一名为状头(4)则请以赋见.还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5)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表:上表推荐某人(6)累迁.左补阙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2.分析下面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请公与状头句式:省略句,应是“请公与杜牧状头”。译文:请您给(他)第一名。[仿真考题]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B.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C.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D.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解析:选D“论列”为动词,其后应有支配的事物,故与“大事”组合为一个动宾短语;“切”是形容词,应描绘事物的某种状态,其前应有主语。据此可确定正确答案为D。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B.古代所说的博士专指在太学中的任教者,其职能职责与现代的博士基本相同。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D.“贤良方正”是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解析:选B古代博士本为博学之士的通称。汉以前为君主的参谋或顾问,汉以后为执教于太学、传播经典学说的学官。另外,古代对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亦称博士,犹后世称人师傅。[精读设计]5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了正科考试。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解析:选BB项,“一起推荐了他”理解不对,是吴武陵向崔郾推荐了杜牧。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5分)译文:(2)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5分)译文:参考答案:(1)您因为德高望重,替明君选才,我敢不尽力做点贡献!(2)许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自由,不拘细节,然而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再改了。参考译文: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善于写文章。当初杜牧未登进士第时,来到东都,当时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崔郾推荐说:“您因为德高望重,替明君选才,我怎敢不尽力做点贡献!前几日偶尔见十几个文士,眉飞色舞,拍掌称快,共同阅读一卷文章,我看后,是进士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趁机拿出文章朗诵起来,崔郾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您给(他)第一名!”崔郾说:“已经有别人了。”(吴武陵)说:“不行,就给第五名。还不行的话,就把赋还给我!”言辞面容很严肃。崔郾说:“许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自由,不拘细节,然而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再改了。”杜牧进士及第后又登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请杜牧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又担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升迁为侍御史,多次升迁后为左补阙,曾担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后来升中书舍人。杜牧刚直有奇节,敢议论国家大事,指陈利病特别中肯。死时五十岁,死前自己撰写墓志,焚烧了所写的许多文章。诗情豪迈,语言率直惊人。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故称“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三、语言表达专练(10分)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6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①,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过往的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非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②,使后来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过往的历史。近些年来,③,已经在读者尤其是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对以史为鉴的态度。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可知第一个空是对下文的总结,从正面来谈以史为鉴的意义;第二个空从反面谈庸俗化历史的危害;第三个空则是谈一种社会现象,从下文的内容比较容易推断出来。参考答案:①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②反而可能扭曲历史③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14.仿照例句,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进行点评。(4分)例句:不敢言而敢怒。点评:秦始皇的暴虐,天下人的愤恨,一语道破。(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点评:(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点评:参考答案:(1)夸张手法写尽秦的贪婪、挥霍、豪奢极侈。(2)肯定与否定相互补充,一语道破秦灭亡的根本原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