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达标训练十一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渔父》(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达标训练(十一)渔父(时间:40分钟分值:49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渔父见而问之曰B.何不其糟而歠其醨C.暴秦之欲无厌D.当与秦相较解析:选BA项,“父”同“甫”;C项,“厌”同“餍”;D项,“当”同“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濯.我足濯:洗B.鼓.枻而去鼓:敲打C.遂去.,不复与言去:前往某地D.何故至于斯.斯:这个地步解析:选C去:离开某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安能以.身之察察安能以.皓皓之白B.渔父莞尔而.笑则噪而.相逐C.沧浪之.水清兮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D.子非三闾大夫与.不复与.言解析:选D助词,吗/介词,跟,同。A项,均为介词,拿、用;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C项,均为助词,的。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B.形容..枯槁C.渔父莞尔..而笑D.何故深思高举..解析:选C古今义都是“微笑的样子”之意。A项,古义:脸色。今义:色彩;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颜料或染料;好的姿色。B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传达一种观念印象或对某些无形事物之性质及特点的了解。D项,古义:行为高出于世俗。今义:高高地拿着扬起。5.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圣人不凝滞于物B.乃歌曰C.鼓枻而去D.安能以皓皓之白解析:选AB项,“歌”,名词作动词,唱歌;C项,“鼓”,名词作动词,敲击、拍打;D项,“白”,形容词作名词,洁白的东西。6.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A.屈原既放B.蚓无爪牙之利C.是以见放D.圣人不凝滞于物解析:选B定语后置句。A、C、D三项均为被动句。7.名句名篇默写。(3分)(1),而能与世推移。(2)新沐者必弹冠,。(3)沧浪之水清兮,。答案:(1)圣人不凝滞于物(2)新浴者必振衣(3)可以濯吾缨二、阅读鉴赏(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3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解析:选B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开。题中,动词“如”的宾语“楚”之后应断开。活用为动词的“厚币”的宾语“用事者臣靳尚”之后应断开。动词短语“设诡辩”的后置状语“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后应断开。动词“听”的宾语“郑袖”后应断开。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C.王,一般都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者是开国的元勋,有赫赫战功的人,才能封王,一般没有军功不封王。“王”和“侯”都是爵位,二者的地位是相同的。D.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解析:选C“二者的地位是相同的”错,应为“二者的地位不相同”,“王”比“侯”的地位要高。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未能真正受到重用。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前行。解析:选B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B项,“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5分)译文:(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5分)译文:4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贪”是“贪图”之意,“信”是“相信”之意,“绝”是“绝交”之意,第一个“使”为动词,是“派遣”之意,第二个“使”为名词,是“使者”之意,“如”是“到”之意。第(2)句中的“亡”是“逃亡”之意;“内”通“纳”,接纳之意;“之”作动词,到;“竟”可译为“最后”。参考答案:(1)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诺割让的土地。(2)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参考译文:屈原,字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诺割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在丹水、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大将屈匄,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困难。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挡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竟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眛。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面。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5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了。三、语言运用(15分)12.下列对联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②宛然人在广寒宫霓裳舞起终宵朗③千载招魂悲楚士万人抚卷叹离骚④冒雨先寻菊迎晴便插萸A.①元宵节②中秋节③端午节④重阳节B.①中秋节②元宵节③端午节④重阳节C.①元宵节②中秋节③重阳节④端午节D.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元宵节④重阳节解析:选A根据“不夜灯光”“通宵月色”可知,①是元宵节;根据“广寒宫”可知,②是中秋节;根据“楚士”“离骚”可知节日与屈原有关,故③是端午节;根据“寻菊”“插萸”可知,④是重阳节。1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①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②甚至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③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④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答:解析:由原文及“甚至”一词来看,先排②,其他三句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答案:②④③①14.不改变句意,把下边的长句改成几个意思连贯的短句。(4分)历史剧《屈原》叙写了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答:6参考答案: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历史剧《屈原》叙写了屈原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①,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其实,忘记初心,②,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③。解析:这段文字主要围绕“不忘初心”展开,共七句话。由第一处前的转折连词“但”可知,一、二句之间为转折关系;第一处后引号内的内容是对第一处内容的原因的解释,紧接着又指出这个原因导致的结果是“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由此可以推断第一处为:人们很难不忘初心。第三句引用纪伯伦的名言,而第四句中“其实”一词说明第二处所填内容是对第三句内容的不认同。由第二处后面“而是因为……”的句式,可以推知第二处应为“不是因为……”的句式,根据第三句的内容,可以推断第二处为: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太远。第六句写初心难得的原因,且第三处前有“但也正因为难得”的语句,顺着句意及文意可知此处应填写珍惜初心这一结论,即人们才应该不忘初心。参考答案:①人们很难不忘初心②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太远③人们才应该不忘初心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