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人的修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共产党的修养》——刘少奇一、刘少奇的生平简介1898年,出生于湖南宁乡。原名绍选,字谓璜,化名胡服。1919年在保定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二三十年代,先后在上海、广州等地工作,参加领导了五卅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9年六届四中全会当选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任中原局书记,组织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委。1943年返回延安,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军委副主席。1945年在党的七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49年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二、《论共产党的修养》写作背景1、主要解决革命队伍中党员成份不纯和全党思想思想状况变得复杂的问题。2、解决当时广大党员学习材料不足的问题3、落实毛泽东六届六中全会讲话有关精神三、《论共产党的修养》主要内容(一)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二)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三)共产党员的修养和群众的革命实践(四)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是统一的(五)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事业(六)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七)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举例(八)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来源(九)对待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态度,对待党内斗争的态度。三个大的问题(1)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2)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标准(3)共产党员如何进行修养1、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2、自身责任担当的必然要求3、党员成长的必然要求4、解决党员问题的必然要求5、党员的社会性的必然要求6、历史警戒的必然要求(一)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二)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标准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模范(三)共产党员如何进行修养1、做马列的好学生,向马列学习;2、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各种修养;3、把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实事求是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4、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的关系。1、做马列的好学生,向马列学习。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不应该只是做一个起码的够格的党员,而应该按照党章的规定力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把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我们锻炼和修养的模范。”“使自己成为马克思列宁式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革命家。”(刘少奇)2、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各方面的修养“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都不能脱离当前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而是必须结合这种斗争去总结、学习和运用历史上的革命经验。这就是说,要在革命的实践中修养和锻炼。”“要把学习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言论、行动和工作中去,不断地改正自己思想意识中与此相反的东西,增强自己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意识和品质。要倾听同志们和群众的意见和批评,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工作。同时,我们要根据新的经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哪些个别结论,在哪些个别方面,需要加以充实、丰富和发展。”(刘少奇)3、要把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实事求是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我们共产党人,既要有伟大而高尚的理想,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特点。如果只有伟大而高尚的理想,而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那就不是一个好共产党员,那只能是空想家、空谈家或学究。相反,如果只有实际工作,没有伟大而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那也不是好共产党员,而是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只有把伟大而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切实的实际工作、实事求是的精神统一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刘少奇)4、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的关系“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应该首先想到党的整体利益,都要把党的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问题、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在每个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都要使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完全一致。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能够毫不踌躇、毫不勉强地服从党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能不能够把个人的利益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是考验这个党员是否忠诚于党、忠于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标准。”(刘少奇)四、《论共产党修养》的现实意义首先,对解决目前一些党员修养方面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对肩负好党的执政使命,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对经受执政考验、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党员事业成败、家庭幸福和个人前途命运具有重要意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一、《讲话》发表的历史背景第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中国的已经进行了五年的抗日战争;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抗日战争中的动摇和对于人民的高压政策。也就是所谓的“黎明前的黑暗”。为了战胜黑暗迎接黎明,当时首要任务是加强革命队伍的团结,取得革命队伍的思想和行动的一致。为此必须提高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水平,调动一切积极性,有效的为革命战争服务,争取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第二,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情况——这个运动在二十三年中对于革命的伟大贡献以及他的许多缺点;贡献:在十年内战时期,革命文艺运动有力的配合军事上的反围剿,进行了文化上的反围剿,而两种围剿和反围剿斗争的结果,则是全国人民的大觉醒。缺点:(1)由于党内出现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特别是王明的机会主义在革命文艺运动中所造成的影响,在自己队伍内部产生了某些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思想情绪,影响了革命文艺队伍的团结。(2)对革命文艺的发展方向和服务对象不明确。这是因为反动派把这两支兄弟队伍从中割开了,使其服务对象局限在狭窄的范围里。(3)文艺批判和思想斗争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一些人好就绝对好,坏就绝对坏;一些人盲目照搬外国。第三,《讲话》发表之前延安文艺界情况的基本估计。成绩是主要的,某些人还不适应,但大都是思想认识问题,属于无产阶级思想与小资产阶级思想斗争的问题。二、《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一,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关系到文艺的性质和方向。在抗日战争的具体环境里,首先突出工农兵的地位,是为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革命斗争任务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革命文艺既要有鲜明的阶级性,又要有强烈的人民性。第二,文艺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这就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普及的东西比较浅显,适应人民的迫切需要;普及和提高是从人民大众是否喜闻乐见意义上讲的,正是以群众的现实需要作为依据的。普及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我们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第三,文艺来源于生活,要真实的反映生活。(文艺的源泉问题)社会生活是文艺作品的唯一源泉。毛泽东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能动的创造、有取舍、有加工。而且文艺的真实决不能等同于生活的真实,还蕴含着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情感的。第四,文艺创作的典型化—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便性。文艺的典型化过程,就是作家、艺术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选取那些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加以提炼和概括,以达到既出人意外又在人意料之中的艺术效果。文艺的典型化,首先是矛盾和斗争的典型化,包括各式各样的矛盾。这种创造出来的典型,既反映一定社会生活本质,又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既要在人意料之中又要在人意料之外。典型的人物形象,应当是一种独特的发现,既能概括某一类人的某些共同特征,又要突出人物形象的鲜明而独特的个性特点,使共性和个性达到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第五,必须批判的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第六,文艺批评与思想斗争。毛泽东将两次讲话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这篇著名的《讲话》,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服务的方向,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文艺的革命方向问题,不仅对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对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文艺界整风运动,推动了各抗日根据地文艺运动的发展。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按照讲话的精神,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创作出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比如,戏剧方面鲁艺的大型新歌剧《白毛女》,以及1943年春节开始的“新秧歌”运动中的王大化和李波合演的《兄妹开荒》、马可的《夫妻识字》、平剧《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等;小说方面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以及欧阳山的《高干大》,等等。这些文艺作品为坚持抗战,为创造“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三、《讲话》的历史意义四、《讲话的现实意义》一、《讲话》指明了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二、《讲话》指明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三、《讲话》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文艺理论继续指导着文艺繁荣和发展1.政治和艺术的统一。2.普及和提高的统一。3.继承和创新的统一。4.批评与竞争的统一5.个人和群众的统一。6.文艺与生活的统一。党的七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和发展一、中共七大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一)召开时间: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二)召开地点: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三)主要内容:1、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报告》和朱德《论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2、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领导机构。3、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四)历史意义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下,实现思想上、政治上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总结了中国民族革命20年的曲折发展历程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二、中共七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总结和发展(一)七大总结并肯定了党的抗日战争期间思政工作是党在过去20多年间思政工作的基本经验的进一步发展和最终完善。1、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从原则的高度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朱德在《轮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中,对我军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内容做了简明系统的概括。◎提高官兵自觉性,发扬爱国爱人民和改造自己的热情。◎在于团结友军和本军◎在于团结军队与人民,提高人民保卫祖国和民主主义政治觉悟。◎在于从政治上心理上瓦解敌军,使之丧失战斗力。◎巩固和提高军队本身的战斗素质,保证命令执行,深入军事、文化和生或各方面的学习。(二)七大确立毛泽东为党的指导思想,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提出了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人物,从而坚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为党的工作提供新起点,注入新活力。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是发展着和完善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七大在总结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提出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从而为党的思政工作提供工作作风上的指导和要求,把思政工作的作风建设提到应有的高度。三、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是建党以来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七大在历史转变的关头,总结了我困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果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利政策,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确定了毛择东思想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统一了起来。全党达到了空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