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柳宗元1.了解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2.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近作者称谓朝代柳宗元(773-819),唐朝人,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主要作品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诗文作品。贞元十七年,柳宗元因不满当时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萌发了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但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在湖南和广东的交界处,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而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柳宗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番兴利除弊的改革,遗惠一方,实际是王叔文改革在局部地区的施行。写作背景: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自行解决。听读:欣赏《小石潭记》的朗读录音,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柳宗元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辨音huánglièchíyǔchùyǐxī篁竹清洌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suì...........liáoKāncīChuàng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yǔhuángquánlièkānchícēncīcuìmànzhuìyǐchùxīhū朗读正音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朗读正音dǒuxíngjiàncīhùliáoqiǎochuàngsuìlìyīxuán疏通文意释词: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向西心里很喜欢它。乐,以……为乐向下,往下相当于“而”,表承接,无义把……作为成为遮掩缠绕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大约表示约数在空中依靠的东西向下呆呆的样子忽然逗乐透,穿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表修饰,无义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或隐或现指示代词,那像狗的牙齿那样能它的,指溪水的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空虚,寂静深因为凄清留,停留就代小石潭的景物连词,表顺承离开使动用法,使神凄使骨寒包围那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随从跟随我译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走见到一个小石潭,潭水格外清凉。心乐之(以……为乐)(动词—意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为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做,动词)(成为,动词)(雕刻,动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日光下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向西)(向下)(向东向西)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凄神寒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凄凉;使……寒冷)(使……劳累)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一词多义②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作为,动词成为,动词玉环,名词环绕,动词①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③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大约,副词可以,动词⑤隶而从者世隶耕⑥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⑦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跟随属于清澈冷清相当于“而”,表承接因为,介词1、乃记之而去2、崔氏二小生:3、不可久居:古今异义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居:(古)停留(今)居住1、从小丘西行闻水声2、心乐之3、皆若空游无所依词类活用4、日光下澈5、斗折蛇行6、其岸势犬牙差互7、凄神寒骨向西。名作状以……为乐在空中向下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像狗的牙齿那样使……凄凉使……寒冷⑵省略句例句: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影布石上”之前省略了主语“鱼”。译文: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例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特殊句式⑴倒装句“全石”为宾语,“以全石为底”。译文:以整块石头为底听读课文,结合课文回答问题整体感知1、概括每段作者都写了什么?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总貌。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第三段:写小石潭的源流。第四段:写小石潭周围的气氛。第五段:同游小石潭的人。•2、本文写作顺序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游踪顺序)3、第一段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找出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动词准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细读第一段,回答:1、写小石潭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2、作者指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4、写小石潭环境景色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小石潭水清的原因的句子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4、“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说明小石潭什么特点?说明小石潭周围竹林十分浓密,荒僻幽静,人迹罕至。本段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小结第一段5、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什么写法?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准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7、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合作探究:•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乎矛盾,该如何理解?•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心情常常是凄苦忧伤的,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便寄情山水,自寻快乐。•但这种“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流露出来。本文仅仅是写小石潭的景物吗?不仅是。还表现被贬后的孤凄之情。看似写景,实则写情。乐忧潭水潭石潭树潭鱼贬职幽寂情景交融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融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于自然风景之中,借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倾注怨愤抑郁之情。☆课文是按游踪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小石潭记发现小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潭水:清澈透明游鱼:动静结合特写镜头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抒发被贬后的悲凉凄苦之情气氛:幽深冷寂水——清石——怪树——青感受:凄苦孤寂侧面描写拟人手法小结:这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鱼儿的活泼,通过作者的精描细绘,图画般的展示在我们眼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堪称游记散文的典范之作。写法探究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1、移步换景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2、寓情于景《记州八记》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后写下的一组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景语及情语。作者借写景来表达他因被贬而产生的压抑苦闷的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融入到景物之中,一景一物都寄托着作者内心的愁绪。同学们课后阅读《永州八记》这组散文作品,写下你的阅读感悟。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人生的不幸和无奈成就了一代文学大师。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被贬的柳宗元,中国文化也就少了八篇传诵千古的经典名作,如果没有被贬的柳宗元,在我们失意的时候,也就少了一个安放心灵的地方。一千多年过去了,那曾经显赫一时的权贵早已无人知晓,真正被记住的名字是柳宗元,是那个踏遍山水的柳宗元,让我们一起记住失意成就永恒的经典吧!课后小结课后板书发现小石潭:闻其声见其形小潭中景物:水清(侧面描写)写小石潭美景石鱼乐(动静结合)写鱼儿活泼可爱潭小潭源头:形象比喻(寓情于景)记潭中气氛:幽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同游之人抒孤寂悲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