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三角函数的计算课题3三角函数的计算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经历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数学思考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用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够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值的计算.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后的快乐,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发现实际问题中的边角关系,提高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1.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2.能够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够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具计算器,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问题:①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a2+b2=c2.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两锐角互余∠A+∠B=90°.③互余两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sinA=cosB.④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sin2A+cos2A=1.⑤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2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1.如图1-3-5,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走过了200m.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图1-3-5学生:解:在Rt△ABC中,∠α=16°,AB=200m,需求出BC.根据正弦的定义,sin16°=BCAB=BC200,∴BC=AB·sin16°=200sin16°(米).200sin16°米中的“sin16°”是多少呢?我们知道,三角函数中,当角的大小确定时,三角函数值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随着角度的确定而确定.对于特殊角30°,45°,60°,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和含这些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而对于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我们需借助于科学计算器求出这些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呢?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用小轿车越来越多,为了交通安全,某市政府要修建10m高的天桥,为了方便行人推车过天桥,需在天桥两端修建40m长的斜道(如图1-3-6所示,用多媒体演示).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在Rt△ABC中,BC=10m,AC=40m,图1-3-6sinA=BCAB=14.可是如何求∠A呢?给定一个锐角的度数,这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唯一确定.给定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个锐角的大小也唯一确定吗?1.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较高;为了计算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需要求出16°角的三角函数值,由此引出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问题.2.由实际问题引出利用三角函数的关系来刻画事物,从而引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计算斜道的倾斜角时,需通过三角函数值来求,由此引出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计算问题.3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科学计算器来完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科学计算器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锐角的大小.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用科学计算器求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要用到sincos和tan键.例如,求sin16°,cos42°,tan85°和sin72°38′25″的按键顺序如下表所示.按键顺序显示结果sin16°sin16=sin16°=0.275637355cos42°cos42=cos42°=0.743144825tan85°tan85=tan85°=11.4300523sin72°38′25″sin72°′”38°′”25°′”=sin72°38′25″=0.954450312同学们可用自己的计算器按上述按键顺序计算sin16°,cos42°,tan85°,sin72°38′25″,看显示的结果是否和表中显示的结果相同.【探究2】在活动一[课堂引入]的问题中,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它又走过了200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由此你还能计算什么?(小组讨论后,学生讲解设计方案)1.教学时应注意不同的计算器按键方式可能不同,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使用的计算器探索计算三角函数值的具体步骤,也可以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用计算器计算三角函数值的方法.2.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计算三角函数值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3.通过本次活动向学生渗透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方法,既会由锐角求三角函数值,又会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从而4方案一:可以计算缆车从点B到点D垂直上升的高度.方案二:可以计算缆车从点A到点D一共垂直上升的高度、水平移动的距离.下面我们就请三位同学分别就上面的问题用计算器辅助计算出结果.其余同学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探究3】(1)如图1-3-7,为了方便行人推自行车过天桥,市政府在10m高的天桥两端修建了40m长的斜道.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图1-3-7如图1-3-7,在Rt△ABC中,sinA=BCAC=14,那么∠A等于多少度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请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做的.(2)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要用到sincostan键的第二功能sin-1cos-1tan-1和SHIFT键.例如,已知sinA,cosB,tanC,求∠A,∠B,∠C的度数的按键顺序如下表所示.为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做好了铺垫.5(续表)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按键顺序显示结果sinA=0.9816SHIFTsin0.9816=sin-10.9816=78.99184039cosB=0.8607SHIFTcos0.8607=cos-10.8607=30.60473007tanC=56.78SHIFTtan56.78=tan-156.78=88.99102049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例1如图1-3-8,工件上有一V形槽,测得它的上口宽20mm,深19.2mm,求V形角(∠ACB)的大小.(结果精确到1°)图1-3-8[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B=20mm,CD⊥AB,AC=BC,CD=19.2mm,要求∠ACB,只需求出∠ACD(或∠DCB)即可.解:tan∠ACD=ADCD=1019.2≈0.5208,∴∠ACD≈27.5°,∴∠ACB=2∠ACD≈2×27.5°=55°.例2如图1-3-9,一名患者体内某重要器官后面有一肿瘤.在接受放射性治疗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疗效,并且防止伤害器官,射线必须从侧面照射肿瘤.已知肿瘤在皮下6.3cm的A处,射线从肿瘤右侧9.8cm的B处进入身体,求射线的入射角度.这两个例题都是实际应用问题,确实需要知道角度,而且角度又不易测量,这时我们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用计算器计算出角度,用以解决实际问题.6图1-3-9解:如图1-3-9,在Rt△ABC中,AC=6.3cm,BC=9.8cm,∴tan∠ABC=ACBC=6.39.8≈0.6429,∴∠ABC≈32°44′13″.因此,射线的入射角度约为32°44′13″.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拓展提升】例3一个人从山底爬到山顶,需先爬40°的山坡300m,再爬30°的山坡100m,求山高.(结果精确到0.1m)解:如图1-3-10,根据题意,可知BC=300m,BA=100m,∠C=40°,∠ABF=30°.在Rt△CBD中,BD=BC·sin40°≈300×0.6428≈192.8(m).在Rt△ABF中,AF=AB·sin30°=100×12=50(m).所以山高AE=BD+AF≈192.8+50=242.8(m).图1-3-10图1-3-11例4如图1-3-11,某地夏日一天中午,太阳光线与地面成80°角,房屋朝南的窗户高AB=1.8m,要在窗户外面上方安装一个水平挡板AC,使光线恰好不能直射室内,求挡板AC的宽度.(结果精确到0.01m)[解析]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窗户外面上方安装一个水平挡板AC,使光线恰好不能直射室内,即光线应沿CB射入,所以在Rt△ABC中,AB=1.8m,∠ACB=80°,求AC的长度.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在练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优化解决问题策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灵感性,进一步体会了三角函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7解:tan80°=ABAC,AC=ABtan80°≈1.85.671≈0.32(m).所以水平挡板AC的宽度约为0.32m.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当堂训练】1.课本P14随堂练习2.课本P15习题1.4中T1、T4、T5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板书设计】提纲挈领,重点突出.8(续表)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很多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锐角三角函数模型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及转化思维方法.②[讲授效果反思]本节是学习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并加以实际应用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三角函数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但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意志力、自信心和理性分析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③[师生互动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错题题号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