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教学难点:同一机械的效率是可变的。器材准备斜面、小车、铁架台、滑轮组、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学习和工作要讲究效率,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日常生活中,人们搬移物体,不是将物体平移到另一个地方,就是将物体从低处搬到高处(或从高处搬到低处)。演示(a):用动滑轮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移到高处。交流:这些实验中,如何测算人做功的多少?分析:利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为何多一些?讨论: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可以作答。分析:教材图11-16(a)、11-16(b)中,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1.有用功(W有用):是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既无利用价值又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4.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W总=W有用+W额外。(b)分析挖掘机挖掘机搬运泥土GF2有用功:克服泥土重力所做的功。额外功(无用功):克服抓斗和机臂重力所做的功,还有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总功(W总):有用功和额外功总和引导分析分析下列事例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不考虑绳重和摩擦。(1)用桶从井中提水、(2)水桶掉进井里把桶捞上来(3)用书包把书背上楼探究点二什么是机械效率讨论:(1)当你用水桶提水时,有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选择,一只是轻质塑料桶,另一只是厚铁皮桶,你选择哪一只水桶?为什么?(2)当你用滑轮提升一个重物时,你选择哪一种滑轮?为什么?至此,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1.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2.公式:3.讨论:(1)机械效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3)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4)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探究点三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目的: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讨论:(1)滑轮组工作时的有用功怎样计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滑轮组的额外功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便于测量?(3)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测算总功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4)为了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从而计算滑轮组工作时的机械效率,除滑轮组外,实验中还需要哪些测量器材?3注意事项:(1)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以钩码的下端为标准读数。(2)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不要和外壳摩擦。(3)测量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时,可事先在细绳自由端上作一标记,再拉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出细绳标记移动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学生实验:实验结论:同一个滑轮组,在提升不同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思考: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什么?板书设计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1.有用功:是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叫做有用功。2.额外功:把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是总功。二、什么是机械效率1、概念: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2、公式:η=(W有用/W总)×100﹪三、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减小动滑轮的重。2、增加物重。3、减小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提问——思考——实验——分析——小结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建立机械效率的概念,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分析,重视实验,使学生在课内有所思、有所见、有所做、有所得,淡化教师的主讲思想,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主动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教学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1、机械效率中“效率”概念不能讲得太死,应留有引申的余地,为以后的效率问题做一定的铺垫。2、机械效率的计算难度不宜过大,机械做功的实例也应避免组合机械。3、严格规范W有用、W额外、W总的书写,强调物理量下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