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文章,选自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的第八回,主要记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庄,与洪教头过招并打败了他。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事件的发生,写林冲发配沧州路过柴进庄;第二部分是第二至三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交待了林冲,适逢洪教头来访,自以为是的洪教头瞧不起林冲,执意要与他比武;第三部分是第四至七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描述了林冲与洪教头的大比武的详细经过;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林冲和洪教头大比武,洪教头落败。【学情分析】《水浒传》作为一部经典的古典文学作品,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是非常熟悉,但他们有一定的阅读故事的能力,而且故事本身对学生来说,也是熟悉而新奇的,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进行中并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只是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探究性阅读,把文本“读厚”。【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分二个课时进行讲授,主要是通过预习以及品读课文来学习书中塑造的林冲的形象,感悟文中所传递出的古典美文所带来的语言的精妙。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把握文中所要讲述的主要事迹,同时扫清生字词障碍;再读课文时,通过具体品味其中的重点词句,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反衬人物形象的,在品味文章写法的过程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增加阅读面。【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带有古文色彩的词语。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知人物形象。【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读一读《水浒传》,尤其是第八回,搜集林冲和洪教头等故事人物分析的资料;教师:多媒体课件。准备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相关视频、图片以及历史故事。【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通过预习解决字词障碍;揭题导入,引出主人公;初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初步感知林冲以及洪教头的人物形象。第二课时:复习字词导入;精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精讲课文,品味古典文学的美;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布置作业。【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检查字词情况。1.听写词语报写词语:押解白昼衣裳羞惭反馈强调“解”字是多音字。写错的订正2遍。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迅1.学生在老师听写下写词语。2.学生交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对生字词的掌握以及预习状况。3速回顾一下这篇课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学生概括的准确就没有必要点拨)二、品味文章写法,感悟人物性格。1.回顾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师:我们以前学过写人的文章,先回忆一下,一般有哪些写法?直接叙写这个人物本身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这样的写法叫正面描写;如果是通过叙写其他人或物或景来反映主要人物的特征,这样的写法叫侧面描写。2.学习二、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反衬人物形象的。师:在课文中,写林冲言行举止的内容就是正面描写(板书),而写洪教头言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重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1.从回忆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切入文本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更好地刻画了林冲谦卑忍让的人物形象。2.在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将文章写法转化为学习的方法,自学感悟,交流点评,很好地实施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4行举止的内容就是侧面描写(板书)。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在文中都围绕一个中心,这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林冲的性格特征。(1)品析正面描写部分。师:首先,我们看看文中的正面描写。默读第2——3自然段,用直线画下描写林冲的语句。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连忙”“站起来”“躬身”,体会林冲丝毫不敢怠慢。(2)这次宴席的主角是林冲,他为什么要让出首座呢?(3)“不敢不敢”他是真不敢么?师:如果课文仅仅对林冲进行正面的描写,那么课文的第53自然段就变成这样了(投影):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并起身让座。当洪教头要和他比试的时候,他连说:“不敢,不敢。”如果课文只有这样的正面描写,你觉得好不好?(不好,如果这样写,就不会有后面的打了)(4)品析侧面描写部分。师:现在,请大家再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洪教头的语句,你看出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①轻狂的衣着背后的目空一切。②“去上首座”的骄横自大。③嘲笑林冲是“犯人”“依草附木”“冒称武师”“骗吃骗喝”,表现出对林6冲的不屑一顾。④主动挑起武斗的急不可耐。3.感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交替进行带来的强烈反差。师:看看书本,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横线和波浪线交替进行。这说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师:我们把两个人物的表现放在一起读一读:A——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B——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C——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7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指名学生对比读。师:追问:他是真的不敢吗?《水浒传》中还有哪些故事,你能听到林冲心中的“不敢,不敢”?(当高衙内想要霸占他妻子,鲁智深要他杀掉高衙内的时候,他说“不敢,不敢”;当高衙内等人设计陷害林冲,将其发配沧州时,他还是忍气吞声,说“不敢,不敢”;鲁智深几次邀请林冲上梁山造反,林冲虽然心中对朝廷充满了不满,他还是说“不敢,不敢”;今天,一个名声不响的洪教头,公然挑衅自己,他还是说“不敢,不敢”。)这样一读,你读出了林冲仅仅是谦虚有礼吗?(谦卑忍让)84.总结文章写法对表现人物特征的好处。问:你发现了吗,课文中对洪教头这个次要人物的描写,比对主要人物林冲的描写还要多,这是为什么?5.文本小结。师:林冲是《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之一,我们从本文中也能见到他被逼无奈的缩影:洪教头的态度傲慢、恶语相加、挑起武斗以及柴进的推波助澜,都逼得林冲不得不打。林冲棒打洪教头其实是一个谦谦君子的绝地反击啊!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也被逼无奈地走上了落草为寇的道路。揭示了小说《水浒传》的主题“官逼民反”。9三、激发阅读期待,推荐阅读。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请同学们再读读课后的“名著遍览”——《水浒传》师:想认识那些性格迥异的108位好汉吗?想去领略那荡气回肠的文字吗?想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吗?想再现那波澜壮阔的场景吗?那就走进《水浒传》,去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吧。齐读课文。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向课外延伸。10四、作业布置。1.推荐阅读《水浒传》2.以《我的同桌》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衬托“我的同桌”的性格特点或兴趣爱好。五、板书设计。林冲棒打洪教头林冲柴进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衬)谦卑忍让狂妄自大六、教学反思。1.让学生简介文章内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由具体详细地描述向言简意赅地概括的过渡。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提炼、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走一个来回。2.注意精心安排精读环节。3.在学习林冲这个人物的时候,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理由。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临危不乱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能将课文和自己的见解结合在一起,答案都很精彩,将整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4.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比武刚开始,林冲为什么说自己输了?”为什么气势汹汹的洪教头最后会败给林冲呢?”。这两个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和前面体会人物性格的环节重复,其实不然。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只是表面上的,他们只是单纯的知道这些人物身上具有哪些性格,但是并没有真正深入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这两个探究问题的讨论,11就可以进一步知道洪教头的失败正是由于他的目中无人、过分自大,而林冲也正是因为他的机智勇敢和善于观察才赢得了这场比武。这样,学生就很好地把握了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