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25.黄鹤楼送别【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情感的好课文。开篇第一小节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故事展示了一个美好的背景,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宁静的境地,“饯行”又为故事带来了一点点忧伤。第二小节简单介绍了黄鹤楼及其地理位置,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提供了条件。这一小节的内容是临别的前奏,一个“藏”字把临别的真实心理淋漓尽致地突显现来,真是“此时无事胜有声。”第三小节,“话别”是全文的重点所在,也是整首诗的情意所在。深深地离别语夹着浓浓的关怀,宽慰之情通过动作、语言,充分展示出来,黄鹤楼上散发着离愁别绪。文章虽然简炼却不失真情,让人也不尽融入其中。第四小节,有情人终于离别,此时江边一景一物都似在诉说离别情谊,“杨柳依依,沙鸥点点,蓝天,春水,对诗句的最好介绍,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对环境衬托人物心境的把握力度。最后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引出诗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整个故事如流水一般顺畅自然,情意绵绵,毫无粉饰之意。【学情分析】《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这是只有五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的。可是文中有几个空白点:终于,一饮而尽,凝视、伫立、虽然只有这样短短几个字,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离别时的浓浓情深深意,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诵读之后学生终可知其滋味。2【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作者凭借语言表情达意;读者凭借语言倾听作者心声。阅读教学需凭借文本语言,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深处,以获得深刻的语言体验及情感体验。根据“文包诗”这类课文特点,教学中我力图通过创设情境,缩短学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努力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整体感知时的略读,突破难点部分的品读,升华情感时的引读”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中华古诗文的魅力。【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后第三题关于看的几个词语。3.诗文对照,理解诗句,走进诗人内心,体会诗人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1.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仔细体会,通过反复的、个性化的朗读,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2.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学生: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2.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多媒体课件;搜集整理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调查了解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情景导入;学文悟情;学诗解意;总结全文;作业布置。【教学过程】3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情景导入。1.播放音乐《送别》。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后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2.邀请同学介绍黄鹤楼的相关资料。3.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送别的诗。请大家一起分享一下。1学生齐读课文题目。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黄鹤楼是李白与孟浩然友情的见证地,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高50多米,巍峨耸立,踞山临江,凌空而起。3.学生:《相送》《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送孟浩然治广陵》课前播放音乐欣赏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景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回味中再现离别的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二、学文悟情。1、课件出示李白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道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请你细细品读李白的1.学生读李白的话得出:生:李白将孟浩然尊称为“夫子”,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生:从多个“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看出李白对孟4话,从他的言语中你都读到了什么?2.什么叫依依惜别?“依依”什么意思?“惜别”什么意思?(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浩然的敬仰之情。生:孟浩然的诗篇也誉满天下。他一共写了二百六十多篇呢。生:不仅多,还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2.学生讨论得出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三、学诗解意。1.小结:目送友人的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吟了一首诗,便是——(出示此诗)来,自己读一读。师: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愿意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而在乡村种菜种花。这样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1.学生自由读《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2.学生齐读并思考。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多媒体出示话别画面)(1)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2)指名表演,引导评价。这种实践活动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感悟能力,还可以52.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诗句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读诗句再回过头去读读课文。你能读出诗的一、二两行对应的是课文哪几小节吗?诗的三、四两行呢?3.齐读,背诵。从表演中感受主人公的别情依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课文。2.与本小组成员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并进行比评。3.课外积累更多的送别诗文,并把它摘抄在摘抄本上。五、总结全文。柳永有句词说得好:“多情自古伤离别。”就像这下课的铃声也在催促我们这节课暂时的分别。我想,话别,可以只用一杯茶的时间,可是友6情,却是一辈子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让我们寻着李白的目光去追随他的友人吧!(配乐,齐诵诗)六、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别饮酒话别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吟诗送别七、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朗读这句,既可以品诗,在诗中对应“故人”、“黄鹤楼”、“烟花三月”,人、地、时尽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柳絮翻飞,是烟是雾;繁花乱眼,似云似锦,正是阳春三月春意最浓时。在此情此景下,年轻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别同是风流潇洒的孟浩然,别情也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