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6 清平乐 村居教案设计 苏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26.清平乐·村居【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诗人辛弃疾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整首词白描的艺术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风格。全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浅显易懂。【学情分析】词是作者心灵的交融,是内心体验的产物,词的教学应该富有诗情画意,在诗化的语言中去体会词的意境,在音乐中去感受词的韵律美,在想象中去领会词人的丰富的内心情感。此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距离学生太远,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还不丰厚,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授本课时应该注重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激发,使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词中,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课用一个课时进行讲授,通过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好的学习本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确定为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而学生则强调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2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想象说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的图片,影像及作者的资料。学生:1.了解宋词的一般常识及部分词牌名;2.了解辛弃疾及其代表词作;3.了解《清平乐·村居》的创作背景;4.自学生字,练读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4.总结课文,升华感情。5.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词。(板书:词)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1.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思考问题。2.学生的回答:小草,蓝天,河流,舒适……让学生进入情景,引发思考。3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2.正音:乐(yuè)(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一起读一遍。3.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4.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二、诵读——品味韵律。1.安排学生诵读,品味韵律。指名2-3名学生读。正音:翁媪莲蓬卧剥“莲蓬”的“蓬”2.(幻灯出示整首词)指导朗读: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1.指名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比如竞赛读、合作读、齐读。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竞赛读、合作读、齐读等方式,辅以适当的吟咏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三、想像——感悟词意。1.(出示画面)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1.学生交流:▲感悟大儿、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自由选4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要点点拨:(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的?要点点拨:(1)无赖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2)卧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儿的勤劳孝顺。练习朗读。▲感悟小儿调皮可爱。“卧”一般指“躺、趴”这样的姿势。从这个姿势可以看出小儿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调皮”。生:一对年老的夫妻。2.同学们在老师要点点拔下感悟“相媚好”生生互动,合作展示。择句子研读体会时,他们从最深的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容易学生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赏析有困难,教师及时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任务对话来体验相亲相爱之情和农村生活的和乐美好:“醉”,到底是谁醉了?老夫妇会在屋前用软软的吴语交谈些什么?通过追问和想象,学生感受到了老人的亲密无间,也进一步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谐。5要点点拨:(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2)理解“相媚好”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假如你是老爷爷或老奶奶,你会说什么?(3)理解“醉里吴音”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四、识人——深悟诗情。1.辛弃疾为什么如此向往这种安宁平静的乡村田园生活呢?请浏览一段资料幻灯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1.同学们踊跃举手朗诵这首词。2.同学们交流诵词后的感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唱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6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五、练笔——画面重现。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词,把这个画面在心中理理顺。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2.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1.交流看到的画面:▲风景图▲锄豆图▲织笼图▲卧剥图▲相媚图2.同学们交流回答。(亲亲热热地村居生活,快乐的村居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加深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易学、乐学。六、扩展延伸。1.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2.补充积累。《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这样的安排,可以丰富知识,扩展视野。7七、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练、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副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激发同学们对乡村美好生活的想象。八、课后作业。1.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说,再写下来。2.收集辛弃疾的爱国诗词,读一读,背一背。1.同学们可以去乡村亲身感受再结合本首词的描述,想象情景。2.同学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来读读、背背。锻炼同学们的想象力和文笔,丰富课外知识。九、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乡景图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劳作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剥莲图十、教学反思。《清平乐村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8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在学生对全词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我又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把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这首词的意境之美。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