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4 分式方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4分式方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2.过程与方法体会到分式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定义.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三、教具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在这一章的第一节《认识分式》中,我们曾研究过一个“固沙造林,绿化家园”的问题.当时,我们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x2400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302400x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x2400-302400x=4.(1)我们说x2400,302400x分母中含有字母,我们现在知道它们是不同于整式的代数式——分式.可是,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方程,它和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能刻画现实世界,是一种反映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几个这样的例子.(二)讲授新课列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方程.(多媒体出示)1.[小麦实验田问题]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29000kg和15000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kg,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所有的等量关系吗?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kg,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____kg.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师]在这个问题中涉及到了哪几个基本量?它们的关系如何?[生1]涉及到三个基本量:总产量,每公顷试验田的产量,试验田的面积.其中总产量=每公顷试验田的产量×试验田的面积.[师]你能找出这一问题的所有等量关系吗?[生2]第一块试验田的面积=第二块试验田的面积.(a)[生3]还有一个等量关系是: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3000kg=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b)[师]我们接着回答下面的问题: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kg,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倾的产量是多少千克呢?[生]根据等量关系(b),可知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x+3000)kg.[生]根据题意,利用等量关系(a),可得方程:x9000=300015000x.(2)[师]x9000,300015000x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生]它们分别表示第一块试验田和第二块试验田的面积.[师]有没有别的方法列出方程呢?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我们看哪一个组思维最敏捷.[生]根据等量关系(a),我们可以设两块试验田的面积都为x公顷,那么x9000表示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x15000表示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根据等量关系(b)可列出方程:x9000+3000=x15000.(3)[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多媒体出示)2.[电脑网络培训问题]王军同学准备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参加电脑网络培训,按原定的人数估计共需费用300元.后因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费用享受了优惠,一共只需要480元,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比原计划少4元.原定的人数是多少?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3如果设原定是x人,那么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元;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后,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元.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师]我们先来审题,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生]由题意,可知: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原定人数×2倍.(c)[生]还有一个等量关系为:原计划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实际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4元.(d)[师]同学们已经过审题,找到了题中的等量关系,接下来该干什么呢?[生]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将具体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师]很好!下面同学们就分组来完成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你有几种列方程的方法呢?讨论后,各小组可选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生]我代表第一小组回答.我们设未知数的方法采用中方法:设原定是x人,那么每人平均分摊x300元;人数增加到原来人数的2倍后,每人平均分摊x2480元,根据题意,利用等量关系(d),得方程x300-4=x2480.(4)[生]我们组没有按照投影片上的设法,而是设原定每人平摊y元,那么原定人数为y300;实际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摊(y-4)元,那么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为4480y,根据题意,利用等量关系(c),得方程2×y300=4480y.(5)[师]上面两个组的回答都很精彩,鼓励一下他们.(鼓掌)从同学们的表现不难看出,用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刻画现实世界的情境,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观察方程:x2400-302400x=4(1)x9000=300015000x(2)x9000+3000=x15000(3)x300-4=x2480(4)2×y300=4480y(5)4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生]方程中的未知数都含在分母中,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方程——分式方程即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三)随堂练习1.已知鱼塘中有x千克鱼,每千克鱼的捕捞费用是x102000元.现从鱼塘中捕捞101千克鱼花了捕捞费用200元,求x满足的方程.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是:101千克鱼×每千克鱼的捕捞费用=200元.解:x满足的方程是101×x102000=200.2.某商场有管理人员40人,销售人员80人,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和销售量,商场决定从管理人员中抽调一部分人充实销售部分,使管理人员与销售人员的人数比为1∶4,那么应抽调的管理人员数x满足怎样的方程?解:抽调管理人员x人后,管理人员有(40-x)人,销售人员有(80+x)人,根据题意得xx8040=41.(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现实情境问题中建立方程这一重要的数学模型,认识了一种新的方程——分式方程.(五)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理解检验分式方程的根的必要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2)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5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检验分式方程的根的必要性.难点: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三、教具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在上节课的几个问题,我们根据题意将具体实际的情境,转化成了数学模型——分式方程.但要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则必须设法解出所列的分式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我们不妨先来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许你会从中得到启示,寻找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解方程:213x+325x=2-624x[师生共解]解: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得3(3x-1)+2(5x+2)=6×2-(4x-2),去括号,得9x-3+10x+4=12-4x+2,移项,得9x+10x+4x=12+2+3-4,合并同类项,得23x=13,系数化为1,得x=2313.(二)讲解新课,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师]刚才我们一同回忆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分式方程.[例1]解方程:21x=x3.(1)[师]解这个方程,能不能也像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去分母呢?[生]可以.[师]同学们可以接着讨论,方程两边同乘什么样的整式(或数),可以去掉分母呢?[生]乘分式方程中所有分母的公分母.[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简单.解分式方程时,我认为方程两边同乘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去分母也比较简单.[师]我觉得这两位同学的想法都非常好.那么这个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呢?[生]x(x-2).[师生共析]方程两边同乘x(x-2),得x(x-2)·21x=x(x-2)·x3,6整理,得x=3(x-2).(2)[师]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去分母的方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了整式方程,而且是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再往下解,我们就可以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解出x.即去括号,得x=3x-6.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6.系数化为1,得x=3.[师]x=3是方程(2)的解吗?是方程(1)的解吗?为什么?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说法)[师]x=3是由一元一次方程x=3(x-2)(2)解出来的,x=3一定是方程(2)的解.但是不是原分式方程(1)的解,需要检验.把x=3代入方程(1)的左边=231=1,右边=33=1,左边=右边,所以x=3是方程(1)的解.[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例2的解答.[例2]解方程:x300-x2480=4.(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完成,然后师生共同解答).解:方程两边同乘2x,得600-480=8x.解这个方程,得x=15.检验:将x=15代入原方程,得左边=4,右边=4,左边=右边,所以x=15是原方程的根.[师]很好!同学们现在不仅解出了分式方程的解,还有了检验结果的好习惯.我这里还有一个题,我们再来一起解决一下.(多媒体出示,先隐藏小亮的解法)议一议:解方程:32xx=x31-2.(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发现有和小亮同样解法的同学,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他的解法,并共同分析)[师]我们来看小亮同学的解法:32xx=x31-2.解:方程两边同乘(x-3),得2-x=-1-2(x-3)解这个方程,得x=3.[生]小亮解完没检验x=3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师]检验的结果如何呢?[生]把x=3代入原方程中,使方程的分母x-3和3-x都为零,即x=3时,方程中的分式无意义,因此x=3不是原方程的根.[师]它是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根吗?[生]x=3是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根.7[师]为什么x=3是整式方程的根,它使得最简公分母为零,而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呢?同学们可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同学们的想法)[生]在解分式方程时,我们在分式方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才得到整式方程.如果整式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它就相当于分式方程两边都乘零,不符合等式变形时的两个基本性质,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必将使分式方程中有的分式分母为零,也就不适合原方程了.[师]很好!分析得很透彻,我们把这样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整式方程的根,叫原方程的增根.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会产生增根,那么是不是就不要这样解?或采用什么方法补救?[生]还是要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来解.解出整式方程的解后可用检验的方法看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师]怎样检验较简单呢?还需要将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吗?学生先思考,教师再讲解.[师]产生增根的原因是这个根使去分母时的最简公分母为零造成的.因此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是增根,必舍去.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每一步的变形都符合等式的性质,解出的根都应是原方程的根.但在解分式方程时,解出的整式方程的根一定要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小亮就犯了没有检验的错误.(三)应用,升华1.解方程:(1)13x=x4;(2)1210x+x215=2.2.回顾,总结想一想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