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人类天花绝迹日中国古代对天花的认识和预防人类天花绝迹日中国古代对天花的认识和预防导语10月25日————人类天花绝迹日。这是彻底消灭天花的纪念日,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取得的一个伟大胜利的纪念日。天花是一种很古老的传染病,我国东晋时的葛洪,在其著作里已讲到天花。天花严重地危害人类的生存,多少年来,人类一直没有找到预防天花的好办法。直到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发现了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从此以后,天花才得到了有效的预防。1977年10月26日以后的2年中,再没有发现一个新的自然感染的天花病人。于是,1979年10月25日被定为“人类天花绝迹日”。今天,通过了解古代中国人民在认识和预防天花上的卓越贡献,感受中国人民的智慧。1、中国的病因说在经由汉代的主题发展而来古典医学思想中,疾病是由三种原因(“三因”)中的这种或者那种所引起的。首先是“外因”,即环境或外在的反常情况。它包括“外邪”,即周围世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界中的“恶”气;或“外淫”,即周围空气中过度显现了某种特征的“气”,它攻击人类并且诱发各种疾病。汉代之前强调的重点是环境因素,从与气象学有关的角度进行猜测,比如”六气“致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因素逐渐扩展,以至于包括了所有外在的事物,尤其是特殊的传染病因素。虽然并不知道它们的属性,但是它们要比天气因素具体得多。当伟大的病理分类学家巢元方在公元610年撰写《诸病源候论》的时候,他谈到了特别的传染性因素:此病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故须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对照环境原因,还有”内因“(内部异常),即天花是由各种不同形式的”内邪”或“内淫”所引起的。这只是谈论现代医生称之为器质性机能障碍症状的一种方式。它包括所有阴阳失调的状态,所有健康要素没有达到完美“融合”的状态。第三种病因是“不内不外因”。这包括各种外伤,如摔跤、蛇咬或在战争中所受的伤。我们很自然地会将它们视为外因,并且认为应当由“外科”专家去处理它们,但是在这个分类系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统中,”外“已经被界定为毒气的和可传染的。张琰在《种痘新书》(1741年)的序言中写道:痘乃先天之毒,方阴阳交感之际。早已植根于胎元。一遇五运变迁。时行疫气之感。从未有不发者。若俟其既发而始图之。则疫气流行。症多不顺。几十年后,朱奕梁在其《种痘心法》(1808年)中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2、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天花记录人们普遍认为天花接种是整个免疫学的开端,所以天花的历史显然是不可或缺的。太多的医学史家已经草率地断言“在无数个世纪以前人们就认识了这种疾病”,但事实上,只有当一种疾病在被人明确地描述后我们才能将它鉴别出来。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中国的晋朝时期,伟大的医学家、炼丹家、道士葛洪(约公元340年)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里已讲到天花。葛洪的记述随后在公元500年前后被人详细阐述。陶弘景(也是一位伟大的医生和炼丹家)修订了这段文字,内容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如下: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世人云,永徽四年,此疮从西东流,遍于海中......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仍呼为虏疮。在第一本有关疾病和病因的系统论著《诸病源候论》(公元610年)中,在“伤寒登豆疮候”这一条目下,巢元方写道:伤寒热毒气盛,多发疱疮。其疮色白或赤,发于皮肤,头作瘭浆。戴白脓者,其毒则轻,有紫黑色做根,隐隐在肌肉里,其毒则重,甚者五内七窍皆有疮,其疮形如登豆,故以名焉。第一部已知的治疗小儿发疹性疾病的专著是《小儿斑疹备急方论》(1093年),它并没有强调天花与其他斑丘疹的区别,但是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天花的病程。仅仅一个多世纪后,出现了第一部完全论述天花的书,闻人规的《痘疹论》(1223年)。该书直到元代还经常重印,开启了一道出版的闸门。从那时起直到清王朝终了,有441本同一主题的书籍仍然保存至今。3、关于接种的最早论述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可以说,天花接种的公开化发生在16世纪前半叶的某段时间内。最早的文献似乎是万全所著商务关于天花和麻疹的一本书《痘疹心法》,该书刊于1594年,并在清代重印了六次。谈到治疗时,他随意地提到,天花接种容易引起妇女意外地行经。在书中他没有提供任何有关技术的资料。尽管没有其他人在书中述及此事,但是他的评论暗示着接种在他那个时代是很普遍的。到了1727年,出现了很多关于天花的著作,其中包括当年刊印的俞天池的《痧痘集解》。此书是在翁仲仁《痘疹金镜录》的基础上完成的。俞天池写道:又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近日溧阳人窃而为之者亦不少。当日异传之家,至今尚留苗种,必须二三金方得一枝丹苗。买苗后医家因以获利。时当冬夏,种痘者即以亲生族党姻戚之子传种、留种,谓之“养苗”。设如苗绝,又必至太平再买,所以相传,并无种花失事者。近来昧良利徒,往往将天行已靥之痂,偷来作种,是名“败苗”。虽天行之气已平,而疫疠之性犹在,所以一百小儿难免三五受害也。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同样,刊印于1627年的《正字通》也对天花进行了这样的描述:痘疮,方书胎毒也。有终身不出者。神痘法:凡痘汁纳鼻,呼吸即出。这段文字除了出现的年代较早之外,其有趣之处在于,它清楚地认识到呼吸过程在感染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在明朝灭亡的前一年,喻昌讲述了一次在北京的接种经验:顾諟明公郎种痘,即请往看。其痘苗淡红磊落,中含水色,明润可爱,且颗粒稀疏,如晨星之丽天,门下医者,先已夸为状元痘。也大约是在此时,聂尚恒(生于1572年)作为一个医生和接种者而极为活跃。他的著作《活幼心法》于1616年付梓。该书没有提及接种技术。此后,接种的详细描述便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张琰1741年在《种痘新书》的序言中,向传统医生拒绝接种的做法提出了挑战。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7世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纪后半叶一种新的精神揭开了一直遮盖在种痘之上的面纱,他们出版图书并宣传种痘的方法。4、接种的方法官方的《医宗金鉴》(1743年)一书中有四卷收录《痘疹心法要诀》。卷六十,《种痘心法要旨》描述了四种接种方法:水苗种法。种痘之时......方可用上好痘痂种之......置于净磁鍾内,以柳木作杵,碾为细末,以净水滴三五点入鍾内,春温用,冬热用。干则再加水几点,总以调匀为度,不燥不湿。用新棉些须摊极薄片,裹所调痘屑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红线拴定,仍留寸许,长则剪去,将苖纳入鼻孔......或被嚏出,急将苗塞鼻内,不可稍缓,恐泄苗气。下苖后必以六个时辰为度,然后取出......旱苗种法。用银管约长五六寸,曲其颈,碾痘痂极细,纳于管端。按男左、女右,对准鼻孔吹入之,至七日而亦发热......痘衣种法。小儿出痘者,当长浆浆足之时,彼痘气充盛,取其贴身里衣,与未出痘之儿女服之,服二三日,夜间亦不脱下,至九日、十一日始发热,此乃衣传......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痘浆种法。择小儿出痘之顺者,取其痘浆以棉拭之,分男左、女右,塞入鼻中,亦能发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