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8·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①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②冲击传统生活习俗③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④造成崇洋风气盛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从材料中的“礼服在所必更”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①正确;“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表明辛亥革命冲击传统生活习俗,②正确;材料中没有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的信息,③错误;更改服饰不能说明崇洋风气盛行,④错误。故A项正确。答案:A2.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从材料中的“怅然若失”照像留念并最终剪辫可知,变革者心态新旧杂陈,B项正确;辫子最终剪掉了,A项错误;留辫不是传统精华,C项错误;共和强调的是反对君主,与剪辫无关,D项错误。答案:B3.(2018·陕西安康高三质检)据史料记载,建于1915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活动。这说明()A.西方文化受到知识分子的青睐B.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工业文明C.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D.运动娱乐成为人们主要休闲方式解析:材料表明基督教会在中国发展西方式生活以及娱乐设施,引进西方先进文明,C2项正确;材料中时间是20世纪初,并不是率先,B项错误;A项中知识分子材料没有体现;D项中运动娱乐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是主要体闲方式。答案:C4.(2018·重庆市高三二诊)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B.社会舆论受教会控制C.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D.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解析:1879年的中国处在君主专制下,君主观念根深蒂固。材料中《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将格兰特介绍为皇帝是为了迎合民众心理,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崇洋之风盛行,A项错误;教会控制舆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C项中的“开始”无从得出,排除。答案:D5.(2018·黑龙江试验中学高一期中)据冯天瑜的《中华文化史》记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这些情况()A.最早发生于中华民国建立之后B.反映了上海近代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半殖民化C.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弘扬D.揭示了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879年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故A说法错误;材料的大意是,刚开始上海市民对工业文明的产物电灯、自来水有抵触情绪,后面逐渐的接受,这并没有体现半殖民化的特点,故B说法错误;这里并没有体现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故C说法错误;根据材料的大意,可知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民众逐渐接受其成果,故D正确。答案:D6.1913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见下图。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3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解析:材料中章太炎通过刊登征婚广告来求偶,反映了新的社会风俗的出现,但择偶标准是“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则反映了旧的婚姻观念还有很大影响,这说明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C项正确。答案:C7.(2017·江苏卷)《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解析:表格显示,关于“禁缠足、兴女学、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妇女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故D项正确;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A项错误;晚清时期并未实现言论自由,B项错误;知识界的宣传呼吁并未能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C项错误。答案:D8.(2018·江西赣州十四县高一联考)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4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B.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解析:注意漫画下边的文字:“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反映出这个家庭推崇西方的教育和产品,结合漫画本身的特点,可以看出这一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故D项正确;1926年中国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下,能享受这种生活的绝对非普通民众,故A项错误;西化并非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故B项错误;材料中也无法反映出中国市场在西方各国海外市场中的分量问题,故C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8分)9.(18分)在急剧变革的20世纪前期,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在各种力量的影响下,使得大连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连是新兴城市,由殖民者“一手打造”……受外来文化影响,大连人逐步接受新式礼仪,一些封建的礼仪如跪拜、请安等代之以握手、鞠躬。“老爷”“大人”等称呼被废除,“先生”“小姐”等新式称呼已十分盛行。材料二:东北地区……主食为玉米、高粱、小米。随着殖民者的入侵……特别是日本侵占大连后,大量的日式料理店鳞次栉比,发展速度惊人。至“九一八”事变前,大连全市就已有日本吃茶店100余家。日本寿司、生鱼片等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材料三:神道,是日本固有的宗教。崇信神道被日本当局视为最重要的民族精神支柱。……1944年在旅顺修建了“关东神宫”。强迫当时的中国人举行各种典礼时,人们必须遥拜日本的“皇太神宫”。就连男女青年结婚,都要逐渐采取神前结婚的方式。(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前期大连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根据三则材料分析,大连居民社会生活变迁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大连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哪些启示。(4分)答案:(1)变化:居民交往简化礼仪,等级观念弱化,崇洋成为趋势。(2)特点:主动性、被动性(或强制性)并存。原因: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日本侵略。(3)启示:民族独立,学会扬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