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网络·宏观掌控2专题突破·热点探究专题一常见人口统计图的类型和判读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由于各统计图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总结如下:判读方法类型特点例图通用方法具体判读方法柱状图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适用于表示相互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状的长短或高低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短柱对应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短柱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坐标类图曲线图(或折线图)表示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分配规律,能直观反映同一种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一般可依如下程序去判读:①读图名↓②读坐标(或图例)↓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转折点坐标类图三角形统计图有三个坐标轴,组成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判读时应首先明确三边就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每一点所读出的三个数据之和应为100%。判读时可用“逆右顺左”四字口诀来进行,具体如下:三角坐标图数据沿逆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做平行于各底边向右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数据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做平行于各底边向左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扇形图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结构类图饼状图由扇形统计图派生出来的三维图形。除了反映某些地理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对量④分析数据↓⑤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⑥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判读时,也可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大小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1)~(2)题。(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高—低”型B.乙地一定位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型BB【解析】第(1)题,可以用排除法判断自然增长率高低,图中丁地为负增长,乙地接近零增长,甲丙两地都是正增长,由此可判断答案。第(2)题,乙地虽然是接近零增长,但要注意其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国家。跟踪练习1(2017·厦门一中期末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小B.老年人口比重较大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D.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大(2)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B.降低了该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CD【解析】(1)由图可知,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小。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比重较大。(2)流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不会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故A项错误。人口流入属于人口的机械增长,对当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故B项错误。流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会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增加,故C项错误。人口总量的增加会使当地环境压力增大,故D项正确。专题二人口构成及主要人口问题1.人口构成(1)职业构成:发展中国家一般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大,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很小。(2)性别构成:性别比=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为102~107之间(由于男性死亡率高,女性平均寿命长,最终男女两性基本上保持平衡)。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偏高,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从而引起各方面的关注。(3)年龄构成: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人口再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负担以及军事力量等都有不同的影响。人口年龄构成的直观表现形式是人口年龄金字塔,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比例,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4)总负担系数:被抚养人口(幼年人口+老年人口)/成年人口×100%。一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和随之而来的高龄化社会之前,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社会负担系数较低,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就业压力增大),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人口学者称这段时期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黄金时期”或“机会窗口”。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必须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发展经济和积累财富。2.人口问题(1)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三低”模式。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得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相应地上升。(关键是分析生育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养老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上孤单等。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原因:在人口再生产还处于“高—低—高”模式的国家,出生率仍然较高,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导致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中国不是因为出生率高,而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带来的问题:可能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甚至过度开发利用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可能造成粮食等生活用品短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条件改善困难等社会经济问题;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环境的恶性循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相伴发生的,分析时需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解决的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再生产向“低—低—低”模式转变。(政策强制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如想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11月1日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读2000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图(下图),回答(1)~(2)题。(1)有关2000年来中国性别比变动情况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逐渐上升B.逐渐下降C.“十一五”以来首次出现上升D.2009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19.45,比2008年下降1.11个点(2)有关人口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性别比越大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B.性别比越小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C.中国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D.发达国家不存在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DC【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00年来中国性别比先逐渐上升,2008年后降低,2009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19.45,比2008年下降1.11个点;(2)性别比越大或越小都不利于人类的发展,中国的人口性别比较高,说明严重失衡,发达国家也存在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跟踪练习2“人口老龄化指数”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数与少儿人口(0~14岁)数的相对比值,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读2015~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数预测表,回答(1)~(2)题。年份人口老龄化指数市镇乡20150.51600.52250.576720200.54250.54640.587120250.51170.56240.608920300.57500.57490.6144(1)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2015~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乡、镇、市B.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C.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D.乡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促进了乡出现新一轮生育高峰(2)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有()A.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B.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C.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D.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CD【解析】(1)通过表格中数据计算,2015~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市、镇、乡;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社会养老负担;由于城市化的推进,乡村人口中的很多少儿随青壮年人口迁移进入城市,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加大。(2)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关爱老人,使其老有所养,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