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中胚芽鞘的生长方向相同的一组是(图中涂黑的片状物为云母片,带点的小方块是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解析:A项左边的向右弯曲,右边的向左弯曲;B项两个都向右弯曲;C项左边的直立生长,右边的向右弯曲;D项左边的向右弯曲,右边的直立生长。答案:B2.如下图所示,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A.在OA段范围内B.在BC段范围内C.在BD段范围内D.在BA段范围内解析:茎a侧生长素浓度在OB段的话,那么b侧生长素浓度就只能在BD段,因为只有在范围内,促进效率才高于OB段。答案:C3.如下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2A.在FC(不包括C点)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解析:曲线FC段(不包括C点)均能促进生长,CD段(不包括C点)均抑制生长。根向重力性的产生是由于重力作用,引起近地侧(b)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细胞生长,背地侧(a)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细胞生长,从而使根弯曲向下生长。在太空中,无重力作用,a、b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根水平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浓度的曲线仍适用于根的生长。答案:A4.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下列描述部位与P点相对应的是()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背光侧B.植株横置时,茎生长部位的近地侧C.植株横置时,根生长部位的背地侧D.具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解析:曲线表示植物生长速率与生长素浓度呈负相关。P点表示高浓度生长素下促进生长效果减弱的现象。单侧光下的胚芽鞘背光侧、植株横放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均较高,促进生长效果较3好。植株横放时根的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效果较好。具有顶芽的植株会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即侧芽部位因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较慢。答案:D5.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B.棉花的保蕾保铃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D.促进香蕉成熟解析:生长素具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和防止落花落果等作用,而促进香蕉成熟是乙烯的作用。答案:D6.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C.效应B淋巴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解析:本题要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入手,正确理解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过程和作用。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是指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暴露过程,所以A项所示过程能发生。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淋巴细胞和记忆T淋巴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效应B淋巴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B、D两项所示过程均能发生,而C项所示过程不能发生。答案:C7.按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淋巴细胞分成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细胞)。有人将上述两种T淋巴细胞暴露于HIV中,并测得细胞存活的情况(如图)。则下列相关描述中不合理的是()4暴露于HIV中存活的T淋巴细胞A.对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言,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B.Tc细胞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细胞的正常凋亡C.由于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所以容易发生变异D.艾滋病患者体内的Tc细胞变化不大,特异性免疫能力基本不受影响解析:由图知艾滋病患者体内的Tc细胞变化不大,但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Th细胞随天数的增加存活比例却越来越低,说明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答案:D8.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B.效应B淋巴细胞不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C.“人工版本”MMP9酶第二次注入小鼠才可引发机体产生抗体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解析:由MMP9酶的“人工版本”注入小鼠体内产生了MMP9酶相应的抗体可知,此复合物为抗原,并由此在小鼠体内发生了初次免疫,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此复合物再次注入后会迅速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更多相应的抗体。抗体与MMP9酶结合,使MMP9酶无法攻击机体的组织器官,以此来治疗自身免疫病。答案:C9.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均与下丘脑相关5B.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C.效应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D.人体通过注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解析: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是分级调节,与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有关,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关系;效应B淋巴细胞分泌的特异性抗体能识别特定的抗原;注射抗体获得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答案:D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细胞失水,A项错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B项错误;血浆pH与HC、HP等离子有关,C项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的多少会影响到血浆渗透压的大小,D项错误。答案:C11.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增加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纯净水D.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解析: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当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其分泌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炎热夏季,室外作业的工作人员应多喝一些淡盐水。答案:D612.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且汗腺分泌加强D.在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外界温度降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散热量减少,同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加强,散热增加。高温条件下大量出汗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答案:C13.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解析:下丘脑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引起渴觉。另外神经冲动传到垂体,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答案:C714.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解析:动物被运输过程中,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故A项正确。皮质醇可以反馈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所以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也是皮质醇的靶细胞,故C项正确。运输过程中,皮质醇含量通过调节作用逐渐增多,当含量超过一定水平后,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使皮质醇含量下降,故D项正确。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是化学物质起调节作用,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所以只有体液调节而没有神经调节,故B项错误。答案:B15.下列有关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通过支配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胰岛调节血糖平衡B.饮水过多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增强C.寒冷时,下丘脑通过调节皮肤、骨骼肌及相关腺体等以维持体温平衡D.下丘脑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稳态的中枢8解析:血糖平衡调节时由于血糖的变化刺激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于胰岛细胞,而不是经过垂体分泌相关激素间接调节;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下丘脑对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的。答案:C16.人体的某种可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可表示为下图,其中a~e代表不同的免疫细胞,①~⑤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a细胞表示吞噬细胞,能对多种病原体都起防御作用B.抗原X经过程①②③的呈递后,能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C.当细胞d、e再次接触抗原X后,均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D.抗原抗体结合后,可被细胞a所消灭解析:根据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a为吞噬细胞,b为T淋巴细胞,c为B淋巴细胞,e和d为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再次接触抗原后,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记忆B淋巴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不能接触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答案:C17.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解析:A点与效应器之间不需要经过突触传导,所以刺激A点,都会引起肌肉收缩,与该药无关。而B点到效应器之间,必须经过突触传导,将药物放在C点(突触间隙),刺激B点肌肉不收缩,而将药物放在A点(神经纤维),则不影响B点到效应器的传导,说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答案:A18.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答案:D19.下图表示神经元的轴突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突触联系的另一种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由②③④构成B.①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需消耗能量并依赖于②的选择透过性C.③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D.①中的物质释放并使④兴奋时,兴奋处的外表面为负电位解析:突触是由②突触前膜、③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构成的;①中的物质——神经递质释放到③突触间隙中属于外排作用,其依赖于②的流动性,也需要消耗能量;③是细胞间隙,其中的液体是组10织液,为图中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直接内环境;兴奋传导时,细胞膜的电位发生变化,由膜外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答案:B20.将离体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G表示电流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是外负内正B.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