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3 新人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共150分,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导学号25894277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道义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好义”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应在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对于此处之“义”,我认为,截2然者,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义”于我们,更多的应是一种道德的准则与精神上追求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朱子《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知者已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或许我们着实需要铭记《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选自杨喆《义者,宜也——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在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合情合理,不主张“重义轻利”。B.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是否定人求“利”,认为“义”与“利”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C.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只要先讲求了“义”,就可追求大利的道理。D.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解析】A项,“不主张‘重义轻利’”于文无据,文中是说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并非“不主张‘重义轻利’”。B项,孟子的观点并没有否定“人求利”,而是说要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再去追求正当的、长远的利。C项,二者的话阐明了“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B.文中先贤们有关“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以义为先。C.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D.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解析】意在论述人们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3华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B.现代的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从而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是图,践行以义为先。C.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D.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们。【解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以偏概全。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导学号25894278远山张世勤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父亲刚逝,连着下了数天的雨,青树的心情低沉而忧郁。望着连绵的雨,老天爷仿佛也为失去一位勤劳忠厚的山民而流下了眼泪。今天天气放晴,雨后的阳光格外明媚,山谷间升起薄簿的雾霭,有一处山头上还挂着几道炫炫的彩虹。今天他该出山了,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早已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丝毫的单调,因为一切都有父亲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山路崎岖,牛车不住地颠簸。悬崖上各色的花都挂出来了,路边的花也在怯怯地摇曳,花香弥漫,鸟儿飞翔。他的心境也渐渐开朗起来。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他不觉得这些弯有什么不好,转一个弯,就换一种风景,换一片不一样的树,换一群不一样的鸟,换一壁不一样的花。对这条通往山外的路他早已烂熟于心。这时牛车一阵抖动,他说,爹,转弯了。往常也都是这样,他耪着牛,父亲坐在车上,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这次没有听到父亲说:知道。也没听到其他声响。他回过头,只看见一车的柴,并没有看见父亲。他再次深切地感受到,父亲的确是不在了。于是,他的心里又有些悲伤,眼睛愣怔怔地望着前方。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原来还从未有过,牛同他一样,熟悉这条山路,相信不用他跟着,牛也会自己沿着这条山路悠悠地走出去,他跟牛说,4怎么了,走啊!可牛一动不动。车停在悬崖的转弯处,从这里看得见山谷里的一潭湖水,蓝蓝的,像大山的一只眼睛。他用一根绵软的枝条轻轻抽在牛身上。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他想,牛对父亲看来也有感情了。父亲不在了,它也在沉痛和悲伤。这头牛,当年是父亲为它接生的,难道它还在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他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哎,爹,转弯了。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轻松地走起来,很熟练地转过弯去,然后走上了那条长长的缓坡。走完缓坡,又要转弯了,牛却又无緣无故地停了下来。他心里想,父亲没有了,不和父亲在一起,就是不顺。若在往常,一到转弯,牛车侧着,轮下又颠簸,很有些危险,他会提醒父亲:爹,转弯了。父亲都是说,知道。也不过这么一句话,也就安然无恙地过去了。这么想着,再次叹口气,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爹,转弯了。这一说,牛竟然熟练地转过了弯儿。他终于明白,数年来,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每到转弯处的提醒,不单是提醒了父亲,也提醒了牛。现在到了转弯,他一言不发,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是不是要转弯。他想,在父亲不在的日子里,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他和牛就顺畅得多了。虽然父亲已经不在车上,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可父亲已经不在了,他这么喊,是在喊谁呢?他把手里绵软的枝条抽在牛身上,说你这家伙该转不转,原是想赚我便宜呢!牛也真像赚了便宜一样得得地走起来。望着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爹,转弯了。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换一种风景,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飞过一群不一样的鸟,开一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一路上,青树跟牛说着话,青树说,你说是不是呢?牛愣了一下,却不搭话。青树小声说,爹,你说是不是呢?牛这时长长地“哞”了一声。青树把绵软的枝条抽在牛身上,牛仿佛有些得意地得得地走着。他到山外的小镇上采买各种种子:树种,瓜果种,蔬莱种。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青树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像过去那样单调,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青树忍不住回头看一眼,看一眼心里又多一遍舒服。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5A.小说开头写到了“孤独的牛车”在大山深处移动,介绍了青树生活的环境,大山深处,引出下文写青树乘牛车出山。B.多年来,青树已经习惯了父亲在时的生活,写出了对父亲的依赖,父亲去世,青树一直处在悲伤之中,不能自立。C.父亲在时,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青树从未感觉日子的单调,父亲不在了,青树开始思考,过日子的路也要转个弯,文章主题逐渐明朗。D.小说中牛和父亲的秉性是一样的,寡言少语,老成持重,写出了父亲的本分和守旧。【解析】“不能自立”错,文中的青树可以独自出山,生活。5.文章很多笔墨写青树一个人出山的情景,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这样写的作用。(5分)答:①写出了父亲不在后青树自己出山的亲身体验。②青树体会到了父亲的艰辛,这过程让青树认识到,父亲不在的日子里,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6.“爹,转弯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多次,请结合全文,探讨这句话在文章主旨中表达的意义。(6分)答:①表现了青树对父亲的思念。②体现的是青树由依赖变得独立。父亲在时的转弯,体现的是一种对父亲的依赖,父亲不在时的转弯,写出了青树已经懂得自己要独立。③表达出青树生活方式的转变。青树由独立变得有主见,没有再沿着父亲的老路走下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导学号25894154材料一:【本报讯(记者于明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文化部共认定了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